回覆列表
-
1 # 楠秋爸爸育兒經
-
2 # 蟲媽養蟲寶
父母幫孩子清除一切障礙,真的好嗎?肯定不好!愛孩子無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分寸。不能過分溺愛,那樣孩子會養成很多陋習。
第一,會讓孩子變得自私。怎麼說呢?父母大包大攬,啥都包辦好,孩子會把一切當做理所當然,覺得都是父母該付出,會不停地向父母索取他想要的一切。
第二,會讓孩子變得懶惰,毫無上進心。父母啥都搞好了,他完全可以不用動手,就可以得到一切。孩子會覺得根本不需要努力,一切來得太容易。何需奮鬥拼搏?
第三,孩子會變得毫無抗壓能力。父母力所能及的都給孩子搞定了,孩子就會認為生存是很簡單的,生活都是一帆風順的,沒什麼挫折可言。但當父母力所不能及了呢?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呢?怎麼辦?孩子就會束手無策,毫無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他從來沒有自己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經驗一擊即垮。
所以父母還是偶爾放手的好,讓孩子知道世界並不是那麼完美,讓他自己面對一些困難挫折,自己去解決一些麻煩。這樣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將來足以立足社會!
-
3 # 媽媽學校
殊不知,“掃雪機”型的父母讓孩子喪失了多少“玩雪”的樂趣。
無論是“掃雪機”型父母,還是“直升機”型父母的說法,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對父母和子女之間位置關係的一種定義。“掃雪機”型的父母時刻衝在前面,如題主所說,為孩子掃清道路上的一切障礙;“直升機”型的父母則如影隨形,孩子的一切盡在掌握。這兩種父母都是盡職盡責的父母,但在我看來,卻是用力過猛。
父母一定要懂得在親子關係中“留白”,有空間孩子才能自如地成長。當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當孩子開始向這個世界伸出他們的“觸角”時,父母就要慢慢調整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位置關係,走到孩子的身後去,跟隨著他走向這個世界的腳步,必要時給予支援,這便足夠。
孩子的路,要孩子自己走,父母替他們走過的路,不是他們自己的。
真的不好,成長道路上,沒有經歷過挫折、困難,就不會獨立。
1、適度的挫折,讓孩子懂得承受。
每個人,作為父母,不可能庇護得了孩子的一生都,順風順水時養成的性格,在面對挫折帶來痛苦和壓力的時候,就會經受不住而崩潰。而從小到大,經歷過的挫折越多,所能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
當然,作為孩子,稚嫩的肩膀能承受的壓力畢竟不夠大,所以父母可以幫其分擔,但絕不能完全分擔。
2、總有困難,需要孩子自己解決。
面對困難時,是迎難而上擊退困難,還是退避三舍逃離困難尋求安全,這都是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在孩子以後的道路上,總有遇見困難的時候,如果家長讓孩子養成了遇事逃避,然後家長全全處理的話,孩子就不懂得在困難面前該如何選擇。
3、鋪平的道路上,是沒有自我的傀儡
“媽寶男”就是形容,長大了還要父母安排才知道該怎麼去做事的人。不懂得自己思考,反正有父母解決一切,以後做什麼工作也不用考慮。結婚生子,父母知道安排,作為孩子,我只需要曉得如何玩就夠了。這就是“掃雪機”型家長想要的孩子嗎?不是吧,這只是一個家長意志下的傀儡。
總之,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我們可以幫他們處理一些他們不能處理的問題,但大部分還需要鍛鍊孩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獨自選擇的能力,獨自承受的能力。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畢竟吃一塹才長一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