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河洛語之說文解字

    賦予人格化、年輕化,使話語表達更形象與生動,更具韻味與趣味,也可以提高溝通的親密程度。

    河洛語(閩南話)裡有非常多的兒化字尾(也是兒化音的一種形式),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有興趣的可以閱讀我的一篇文章【從片仔癀寫錯字到兒化音不是胡語】

  • 2 # 徐州東夷仔

    兒化音的關鍵是個別字最後要有捲舌音,主要是河北一帶的人這麼發音的。從地圖看是有歷史緣由的。(請看附圖)

    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主要是胡人不理解漢字的原理!漢字都是一個單字一個發音。古代漢人讀和寫的漢字也是這樣。但由於北方胡人的祖先,大多數是阿爾泰人,用的都是拼音字,發的都是拼音。漢化後,他們還是不甚理解漢字的發音是以字為基礎的一個字一個發音,錯把漢人的‘兒’字當做字尾r音,把兩個漢字當著一個漢字加個r發音。

    比如古代漢人寫的漢詩:”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河湟有感》

    這首古代漢人寫的詩,‘漢兒、胡兒’ 由北方人來唸,這首悽美的漢詩的畫風就徹底失控了!

    從身體的結構來看,主要是北方人發不了漢人的入聲,舌頭沒力的緣故吧!說著說著,柔軟的舌頭就發成了對辨明語義並不明顯的兒化音了。以丟失漢人極重要的入聲換取不痛不癢的兒化翹舌音,實在是得不償失!

    南方漢語都有豐富的入聲和聲調。入聲和聲調的豐富對規避同音字和減少詞彙的音節是舉足輕重的。

    我們都知道日語的音素簡單,只有100個。普通話的音素有400多個,加上4個聲調,理論音素最多可達1600。南方漢語有入聲,再加上七八個聲調,理論音素可達10,000個。這個數字與入聲極其複雜的英語差不多一樣了(南方漢語是在入聲再加上更多聲調才能差不多與英語扯平)。

    我們知道語言的音素越少,詞彙的音節就越長,同時也會造成許多同音字。比如日語。日語由於音素太少,不夠用,所以必須加長詞彙的音節,同時也會造成許多同音字。這樣的語言不但非常沒有效率,新詞的創造也會趨向更長的音節和更多的同音字方向發展。

    又由於日語的音素過於簡單,學習其他更先進的語言時,比如漢語或英語時就顯得十分尷尬了。這就像北方人要學南方漢語或英語時,由於沒有入聲的原因,發音就沒那麼標準了。

    現在經濟大生意人,國家院士甚至古代狀元,國際級別政治家都是南方人,這就顯示了南方漢語的優越。

    南方漢語消失的話,中國會變成一個大蒙古的。

  • 3 # 南搏悟岸

    有翹舌音的地方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兒化音!翹舌音是古漢語區別於東亞地區其它方言語言的最大特點,整個東亞地區只有華北平原地區大量存在翹舌音和平翹對立的發音,古漢語的典型特徵就是“平翹對立、尖團音對立”,古韻書中莊組就是翹舌音。華北平原周圍的北胡阿爾泰語系(滿語蒙古語北韓語突厥語)、雜南方言(吳贛湘客閩粵語)、晉語、西南官話、日語、馬來語都沒有翹舌音(或者極少),科學實驗也證明:翹舌音在向遠處傳播發展時很容易變成平舌音(平翹合流),但是平舌音變不成翹舌音!在華北平原地區如果發不出翹舌音兒化音會被說成大舌頭,舌頭翹不起來嘛,再次提醒:有翹舌音的地方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兒化音,沒有翹舌音的地方也可能有兒化音(例如西南官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清潔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