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知道嗎?
9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73110516598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一個話題!因為一個大徹大悟的得道者肯定會想為國為民為後人做點好事,辦點實事!但這需要一個平臺和機緣,出涵谷關時上天垂象,尹喜發現紫氣東來,因為得道高人是天人合一的!正好把自己的心德留給了後人,自己隱了……

  • 2 # 博山廬

    鳳丘三問太上而嘆老子尤龍。遂潛心於易而作辭,老而著春秋,微言大義,立仁義以辨忠奸。道祖彼時尚在商丘,知鳳凰必盡其性,耀其光芒,上承三代之六藝,下為萬世之師表。鳳凰至情至性,聞麒麟出於魯,瑞獸現於亂世,大慟擲筆,未及全功,留言曰:“知丘者春秋,罪丘者亦春秋。”遂不言,不足一載,魂歸道山。太上知其徒雖賢卻未聖,集論難之語,仍不足以竟丘志。而春秋自此絕,戰國始發。天下征伐,百家爭鳴,大道希夷,罕有問津,復歸其荒。凡事一興必有一弊,惟聖人能平之。故西出而隱,尹真人望紫氣東來,此二位博大真人演教於樓觀,留書五千言,述墳典之精義,亙古之玄妙,名之以道德,傳華夏文明之薪火,以全仲尼之未竟。...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啦~

  • 3 # 小小曉書童

    老子寫《道德經》,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完全的絕望;同時他又愛著這個世界,要把自己的思想落成文字,留給後來的智者。因此,《道德經》是老子所寫的絕命書,也是老子的情書。

    要想了解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我們要從《道德經》的本身去找答案。《道德經》是老子唯一的哲學著作,分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傳說他要出關,官吏勸他留下一些言論,他才口授,別人記錄。

    他在《道德經》中,表達了兩大看法:一是天,就是宇宙;二是人,就是生命。天,宇宙,是不仁。人,生命,是芻狗。這是老子觀察到最後,咬咬牙做出的判斷。他的判斷透出內心的孤寂、淒涼和完全的絕望。

    從中可想而知,老子當時的出關,不是去遁隱,也不是仙去,更不是去旅遊,他老人家可能是去自殺的。他在出關之際,內心的矛盾痛苦達於極點。

    他在《道德經》第二十章,哭出聲來:“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只我一個徬徨無著落,去哪裡呢?

    老子當時的心境為何如此絕望呢?因為,老子生活的時代,是很壞的時代。政治卑鄙齷齪,各種治國理論紛紛出籠,而天下越搞越亂。所以,老子才提出“無為”、“無治”。而老子這般說法,是生氣,是絕望,是唱反調,是現狀逼得他往極端走。所以,老子哲學是傷心人語,看透人性的不可救,索性讓大家回到原始狀態。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 ”

    非常極端,非常不現實。世界上所有“烏托邦”構想,以老子最徹底,最有詩意,最脫離現實,絕對不可能。他的理想和當時的現實,他對他之後的一切的歷史現實,都是宿命地叛逆。明知做不到,不可能,他偏要這樣說。 這種近乎橫蠻的心理,一定來自極大的痛苦。

    “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也是發脾氣的話,一是等於說,你做皇帝、做官僚、做軍閥,都用不著;二,這麼著,大家不必鉤心鬥角、不必投機販賣,不必爾虞我詐。

    所以,老子在剋制傷痛和絕望的心境下,寫出了《道德經》。

  • 4 # 一東

    我非老子,何知老子作《老子》之實意也,雖如此,試述之。

    老子無為自隱,無意著書留名,關尹子強邀而作,既作而誠之,老子寫作《老子》是盡心盡力的,我們讀到的《老子》五千言,是深邃而完整的體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搶風頭?如何評價庫裡想大力扣籃結果滑倒,隨後底角三分三不沾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