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朔風飛揚鐵甲依然在

    沒錯,不止東林黨,所謂楚黨晉黨浙黨之類的都是如此。很多儒家士人本家族就經商或者本人雖然出身貧寒,但是,由商人資助才得以學成並透過科舉做官,做官以後當然要回報金主,他們忠於的是家族或者金主,而不是國家和皇帝,更不會管老百姓的死活。所以,明末天災頻發的時候,他們不是用心去救災而是趁機巧取豪奪,掠奪農民的土地和財富,使本來就因天災而生活艱難的百姓更加沒有活路,於是就頻繁爆發農民起義。這才造成明朝滅亡,建奴才撿了個便宜!

  • 2 # 鄉蕤間䕞葉

    講個笑話,清軍打到南方時,東林黨首攜夫人準備跳水咔嚓,結果碰了下水,對夫人說,水太冷俺們還是不咔嚓了,而女的反而跳了下去。後來黨首做了漢奸,名曰:實務者為俊傑。現在的社會好像有太多這種俊傑吧?大v圈比例應當最多。

  • 3 # 花開彼岸自在菩提

    制衡才是王道,本來武勳世家文官集團以及宦官集團是相互制衡的,可惜土木堡之變後武勳世家遭重挫,崇禎上臺後又自廢手足滅了宦官集團解散東廠,結果文官集團一家獨大,官商勾結國庫空虛架空皇權。魏忠賢在時雖然貪汙,但好歹也給國庫撈錢,還知道籠絡武將鞏固邊防,比如戚繼光李成梁皆和宦官集團交好,同時透過東廠監督文官起到了很好的制衡作用。另,宦官集團和文官集團不一樣,宦官的靠山就是皇帝,而文官的靠山則是利益集團還操控了朝野的輿論,宦官還知道維護皇帝的根本利益,而文官是要和皇帝爭權的,並以給皇帝挑刺為榮。三大勢力中武勳宦官都和皇權利益一體,而文官則不是,改朝換代後只要延續科舉制度,就能保證其利益,因而文官集團對皇帝的忠心程度是最低的。可惜,大明開國之初就給了文官集團過多特權,比如文貴武賤萬般皆下品唯有文官高以及士大夫不納稅,防武不防文留下了安全隱患,崇禎當政時更是變本加厲不僅沒有制衡文官集團,反而打壓另兩派勢力讓文官集團一家獨大,重文輕武立國之策本身失誤,後期又雪上加霜權利失衡,大明王朝的滅亡成為必然,被特權腐蝕的文官集團無疑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朱元璋和崇禎則是自取其禍的開創者和最後的掘墓人。

  • 4 # 魯中居士

    黨爭其要點是施政觀念及策略在政壇的反映,在用什麼施政策略上人們各執己見,並根據見解選邊站隊形成團伙,於是根據團伙特徵稱為″XX黨″。

  • 5 # 鄒忠偉2

    晚明時期,一般而言,是歷代皇朝沒落時期!

    在這一時期的社會現象必然有它的共同特徵,

    這就是(偽善)面目在民間暴露無遺!

    官商勾結是其中一方面,總的特徵是權力層成為一個利益集團,針對的是一國民眾的欺壓!

    所以,無論何種結合,只要對權力層有利,對民眾不利的,一定是存在的!

    如果掛上儒家棋號與權力資本勾結,這就是繼續以(偽善)面目標榜自己一切都是為民眾著想的官府行為。

  • 6 # 日常刷下線

    不,與資本一起維護國家的是萬曆,是魏忠賢,東林黨只是單純的邪教組織,如果要找個好理解的解釋方法,你可以看灣灣的太陽花學運。

  • 7 # 莫非定律2019

    哪有什麼東林黨,還不如說官員行業協會呢,在通往權利和利益的道路上,大家互相撕咬互相制衡互相踩踏,他們只是腐朽沒落的社會和迂腐落後的文化的代名詞而已。

  • 8 # 使用者1007348997316樹

    有黨爭好還是一股獨大好?那時官吏基本上都是科舉考試而獲,分配各處做官,在大明律下官員主流還是廉潔的,所以歷史掩蓋不了明朝湧現不少清官和能人賢士。主要是後期民主集中制未得到充分體現,皇帝只圖安逸,消極,養尊處優,不關心民情,不得人心所致,由盛而衰,自然而然,擺脫不了內憂外患,走向滅亡之路。封建王朝歷來如此,開國者大智大勇些,其後都扯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珍惜春天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