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襟書生
-
2 # 青山見我柳如是
曾國藩有無數幕僚弟子和部下,曾國藩並沒有直接確定李鴻章為自己的接班人。但在曾國藩之後,的確是李鴻章接續了曾國藩在大清的事業,甚至所做更盛。了為何如此?李鴻章真的是曾國藩的指定接班人嗎?
在曾國藩的事業中,有理學即學術事業,有國家功名事業。曾國藩乃理學大儒,李鴻章學術無心於此,曾國藩不圖虛名,無意於官運亨通,李鴻章則‘拼命做官’,步步高昇不嫌官大。那為何曾國藩會重點培養李鴻章?
首先,李鴻章是曾國藩最開始的弟子。李鴻章父親李文安雖無大作為,且沒有過人的才學,但他卻在曾國藩還沒出名之時送李鴻章,李瀚章兄弟拜其為師,其眼光可見一斑。‘’朝夕過從,講求義理之學”,奠定一生的思想與行為準則。嚴格來說,李鴻章是曾國藩規規矩矩的弟子,因為他行過拜師禮,比曾國藩後來出名之後拜師父的要親切許多。
李鴻章年少便有才學,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鴻章入京趕考,當時寫了《入都》十首以抒其志,其中一首寫到:‘’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可見其志其才(其餘的可以自己檢視)。
曾國藩愛才,惜才,喜做伯樂而識千里馬,願為春風而催百年樹。李鴻章當年才20 歲,便有如此志向,曾國藩自然對他要高看一眼,重點關注。至於今後培養成什麼人,是不是接班人倒沒有考慮。而且李鴻章後來‘’寵榮利祿利害計較甚深”,雖當時“天下滔滔,當今疆吏中不信倚此等人,更有何人可信可倚?‘’但與曾國藩高潔之人格相去甚遠,曾國藩自制,自謙,自潔,自省,信奉陽明心學,自然不會讓李鴻章來影響甚至玷汙了自己的理學事業。但是論公務辦事,案牘官場,經世略國之能,當時無人能比李鴻章。。這就是後來史學家蔣廷黻對他的評價:“李鴻章之人格,能入人之腦而不能入人之心。”
李鴻章身上有曾國藩的影子。李鴻章敢於承擔責任,有膽有識,不計譭譽。無論是後來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好事壞事都是他一人挑著。條約他簽了,學習西方他主持,戰敗之責,戰和之商,乞降之任皆是他承擔。且李鴻章辦事豪爽,不拘禮節,不喜虛假,實事求是,這都是曾國藩天生就有或者後來磨練出來的品行。
其中李鴻章做事果斷恰與曾國藩緩儒的性格互補。每當曾國藩遇事不決時,都是李鴻章在一旁才得確行。曾國藩評價他:“少荃(李鴻章)天資於公牘最相近,所擬奏諮函批,皆大過人處,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亦未可知。‘’
再者,李鴻章雖有小聰明,滑頭。但本性不壞,知錯能改,有責任和自信心,都得曾國藩賞識。
曾國藩死後,李鴻章自然的接續了他的衣缽。無論是他發自內心的自主還是時局所需,他都成為了當時國家最有影響力,最重要的人之一。無論搞洋務,辦西學,練新軍,做外交,都是他們都沒曾想到和無法掌控的,乃歷史的選擇與形勢。完成歷史交給李鴻章的任務比繼續曾國藩的衣缽要重要的多,但對於曾國藩的理學事業,他最看重的留史之作來說,李鴻章還是沒有資格的,李鴻章只是‘’拼命做官‘’,求得經世之業。
回覆列表
李鴻章在初出道的當時,是投入曾國藩的門下當差的。但是李鴻章在和太平天國作戰中以超眾的才能建立了不世功勳。也確定了自己在大清帝國的歷史地位。至於在李鴻章的晚年曆史地位則與曾國藩無關,完全是自己的能力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