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霞滿天書屋
-
2 # 古今往來的天下事
姜維雖然沒有聽張翼的話,但還是受到了干擾,猶豫之中喪失了戰機。最悲劇的是,在張翼的“幫忙”下,姜維先是沒能成功伏擊陳泰,後又被算計不得已而退兵。“隴西之地,斷而有之”的夢想,從此成為了泡影。
故姜維對張翼懷恨在心也是實屬正常。
-
3 # 禹聲存石
其實不用講這個問題看的太複雜,最關鍵就是政治見解不同,自然在日常中避免不了摩擦,姜維此人有傲氣,打壓張翼也屬正常。
-
4 # 求圓4
謝謝邀請;張翼作為一名蜀漢的部將,經過深思熟慮對主將姜維攻打曹魏提出不同的意見,其實不只是張翼一個人的觀點,應該代表著蜀軍部分將領的觀點,只是這種觀點透過張翼反映出來,姜維沒有采納張翼的主張,但並沒有造成兩人關係的疏遠、也不會對張翼受進行打壓,張翼依然是姜維的左臂右膀,對姜維下的軍令張翼也是不折不扣的去執行,姜維仍一如既往重用張翼。
更何況此時的蜀漢,老一輩的文臣武將已不復存在,能征善戰的將領屈指可數,姜維不可能對提出不同見解的人就進行打壓,那肯定是有失大將風度,而且在強敵面前內部失和是兵家大忌,姜維如果因此打壓張翼是自己削弱自己力量的行為,這樣就辜負了諸葛亮的重託,姜維是不可能這麼做的。
諸葛亮選擇姜維做他的繼承人,還是有遠見卓識的,他沒有辜負諸葛亮對他的囑託,伐魏不成功是他的遺憾,他對蜀漢是忠心耿耿的,只是後來蜀後主劉禪受他人挑撥離間疏遠了他,使姜維英雄無用武之地。
-
5 # 無風飛揚三趙青華
亮出山的責任就是振興漢室,張良就是他的前身,漢室子民,如我們紅旗下的孩子一一定要把中國做到最好,活一天就不容有汙點瑕疵,武侯理想的接班人不是伯約
-
6 # 博故
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維提出了自己的第八次北伐計劃,在姜維看來,此時是一個絕好的時機。就在這一年,司馬師在鎮壓了毌丘儉、文欽等忠於曹魏的勤王之師後,病死在返程途中,姜維的老對手郭淮也在今年正月去世,從中央到地方,司馬氏正處在權力真空期。
但是,此時已經位列徵西大將軍的張翼卻發出了反對之聲,認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但姜維戰心已定,為獲得張翼的支援,舉薦張翼為鎮南大將軍。同年七月,姜維率領車騎將軍夏侯霸、鎮南大將軍張翼等數萬軍士出征,並出狄道,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正當姜維準備乘勝擴大戰果之時,張翼卻對姜維說:“可以到此為止了,不宜再向前推進,再前進有可能葬送已取得的大功。”姜維不聽依然奮力向前,終於將王經包圍在狄道,但一直不能攻破城池。此時已經繼任大將軍一職的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徵西將軍陳泰併力抗擊蜀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最終姜維因孤軍深入,寡不敵眾,九月二十五日撤軍退走鍾堤(今甘肅臨洮南),狄道之圍遂解。解圍後,曹魏雍州刺史王經慨嘆道:“糧食供應不足十天,出擊方向不合時機,險些全城覆滅呀!
景耀六年(263年)十一月,張翼與姜維等到涪縣向鍾會投降。曹魏景元五年(264年)一月,張翼隨鍾會回到成都,後鍾會密謀造反,成都大亂。張翼在變亂中為亂兵所殺。
陳壽在其所寫的《三國志》中,稱張翼為“亢姜維之銳”。
姜維從未打壓過張翼,反而為了獲取張翼對北伐的支援,而不斷提升張翼的職位,以助自己實現北伐大業的成功。
回覆列表
問題不對。姜維沒有打壓張翼,反而很倚重。姜維北伐兩個主要助手,一個廖化,一個張翼。後來,張翼廖化不同意接連興兵,姜維不從,張翼還是顧全大局服從命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