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都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連孩子的生長規律都要比其他孩子早才好,才自認為這樣孩子會更聰明,真的是這樣嗎?對孩子的生長髮育真的好嗎?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週歲以內都經歷哪些階段。一般會這麼劃分: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九扶站、週會走。這是寶寶肌肉發展的順序。
第一個月
新生兒時期就能把手放進嘴巴里了,也學會了抬頭,眼睛會隨著物體移動。
第二個月
現在寶寶會握東西了,給他一個小玩具,他可以抓住了,也會根據自己的訴求發出聲音了,一般像a、o、e這些母音。有時逗引寶寶還會笑,雖然沒有聲音,但是寶寶能感覺到在跟他玩。
第三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已經很可愛了,他總是盯著自己的手看,不停的玩弄著。在家人逗引寶寶的時候,已經可以笑出了聲。
第四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開始認人了,一般只讓經常接觸的幾個人抱,對於不熟悉的人會表現出哭鬧不安的情緒。寶寶可以俯臥抬胸了,也經常會聽到寶寶咿咿呀呀的聲音。這個月也慢慢的學會了翻身,有些寶寶可能還不太熟練,經常翻不過去。
第五個月 五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很熟練的翻身了。當看到喜歡的玩具,自己會主動去抓,會注意自己喜歡的人或物。
第六個月
寶寶終於會坐了,但是坐的時間不能太長,寶寶剛學會做,脊柱支撐不了太長時間。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叫寶寶名字的時候會轉頭,也會伸開小胳膊要求抱抱。
第七個月
寶寶現在睡覺就要很注意了,再大的床也沒有媽媽的位置,睡覺到處亂滾,床的四周各種的遮擋,就怕寶寶一不小心摔下去。時不時的還能聽到寶寶好像在叫mama或dada,這時候寶寶是無所指的。
第八個月
寶寶學會爬著玩了,這時候家長就很擔心了,把家裡所有小物件全部收拾的乾乾淨淨,害怕寶寶吃進肚子裡。
第九個月
能扶著桌子、牆獨自站起來了。分開的時候會“再見”。
一週歲
寶寶已經可以扶著東西走了,有些發育早些的寶寶可以獨立走幾步了。這個時期的寶寶要很細心,剛學會走路或者要學走路,也是最願意走的時候,重心很不穩,經常摔跤,家裡的邊邊角角各種的包裹,有的家長乾脆把客廳茶几挪走了,就怕磕著、碰著寶寶。
關於寶寶“坐”、“站”、“走”,我在崔玉濤出版的書籍上看到過。聰明與否,跟站的時間早晚沒有任何關係。
過早讓孩子學走、站、走,會對脊柱和下肢造成損傷,有些羅圈腿就是過早站立所致。這些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的事情。
關於孩子站立的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大人不能扶著孩子站。
2.孩子自己扶著站時,腳跟能輕鬆著地。
3.如果站立時只有腳尖著地,需制止,對下肢發育不利,造成損傷。
4.不能讓不會站立的孩子在大人身上蹦跳。
5.不能腳跟著地前,不鼓勵行走,更不能用學步車。
用學步車的弊端
學步車中間有一個較寬的帶子,正好在寶寶的兩腿中間,導致寶寶在學步車內不能直立,容易誘發“O”型腿。孩子不能行走,反而強迫,會造成腿部和脊柱骨骼發育損傷。
同樣作為媽媽的我,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我們要的是科學育兒!
現在很多家長都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連孩子的生長規律都要比其他孩子早才好,才自認為這樣孩子會更聰明,真的是這樣嗎?對孩子的生長髮育真的好嗎?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週歲以內都經歷哪些階段。一般會這麼劃分: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九扶站、週會走。這是寶寶肌肉發展的順序。
第一個月
新生兒時期就能把手放進嘴巴里了,也學會了抬頭,眼睛會隨著物體移動。
第二個月
現在寶寶會握東西了,給他一個小玩具,他可以抓住了,也會根據自己的訴求發出聲音了,一般像a、o、e這些母音。有時逗引寶寶還會笑,雖然沒有聲音,但是寶寶能感覺到在跟他玩。
第三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已經很可愛了,他總是盯著自己的手看,不停的玩弄著。在家人逗引寶寶的時候,已經可以笑出了聲。
第四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開始認人了,一般只讓經常接觸的幾個人抱,對於不熟悉的人會表現出哭鬧不安的情緒。寶寶可以俯臥抬胸了,也經常會聽到寶寶咿咿呀呀的聲音。這個月也慢慢的學會了翻身,有些寶寶可能還不太熟練,經常翻不過去。
第五個月 五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很熟練的翻身了。當看到喜歡的玩具,自己會主動去抓,會注意自己喜歡的人或物。
第六個月
寶寶終於會坐了,但是坐的時間不能太長,寶寶剛學會做,脊柱支撐不了太長時間。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叫寶寶名字的時候會轉頭,也會伸開小胳膊要求抱抱。
第七個月
寶寶現在睡覺就要很注意了,再大的床也沒有媽媽的位置,睡覺到處亂滾,床的四周各種的遮擋,就怕寶寶一不小心摔下去。時不時的還能聽到寶寶好像在叫mama或dada,這時候寶寶是無所指的。
第八個月
寶寶學會爬著玩了,這時候家長就很擔心了,把家裡所有小物件全部收拾的乾乾淨淨,害怕寶寶吃進肚子裡。
第九個月
能扶著桌子、牆獨自站起來了。分開的時候會“再見”。
一週歲
寶寶已經可以扶著東西走了,有些發育早些的寶寶可以獨立走幾步了。這個時期的寶寶要很細心,剛學會走路或者要學走路,也是最願意走的時候,重心很不穩,經常摔跤,家裡的邊邊角角各種的包裹,有的家長乾脆把客廳茶几挪走了,就怕磕著、碰著寶寶。
關於寶寶“坐”、“站”、“走”,我在崔玉濤出版的書籍上看到過。聰明與否,跟站的時間早晚沒有任何關係。
過早讓孩子學走、站、走,會對脊柱和下肢造成損傷,有些羅圈腿就是過早站立所致。這些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的事情。
關於孩子站立的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大人不能扶著孩子站。
2.孩子自己扶著站時,腳跟能輕鬆著地。
3.如果站立時只有腳尖著地,需制止,對下肢發育不利,造成損傷。
4.不能讓不會站立的孩子在大人身上蹦跳。
5.不能腳跟著地前,不鼓勵行走,更不能用學步車。
用學步車的弊端
學步車中間有一個較寬的帶子,正好在寶寶的兩腿中間,導致寶寶在學步車內不能直立,容易誘發“O”型腿。孩子不能行走,反而強迫,會造成腿部和脊柱骨骼發育損傷。
同樣作為媽媽的我,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我們要的是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