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峰山

    《聊齋志異》這部作品,本身就是″短篇小說″集。其中每一個故事,都是完整而獨立的文言塑造。

    閱讀文言小說與看白話文是有區別的。假如蒲松齡當年用白話形式寫這部小說,恐怕他活到現在也沒有寫完。

    文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獨立完整的,都能成一部電影或戲劇。上中下三集的《紅樓夢》在舞臺上兩個小時演完,可想而知,《聊齋》能改編成多少影視,又能寫成多少集白話小說。

    關健是,閱讀文言小說時,要展開自已的思維,發揮想象力,如果能用發散思維去讀,那體會就更深,不僅故事性強,就連故事細節的描繪,就會隨之而來…

    蒲松齡自已描述他成書的過程:″才非千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細讀悠長啊!

  • 2 # Fjx我是追夢人

    我第一次讀《聊齋》,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了吧。當初讀的時候,也感覺很簡單,平鋪直敘,沒有新奇的地方。之所以讀,是因為對鬼神的好奇,讀後的感覺是:故事情節平淡、結構簡單、語言也很一般,與傳說中的鬼神相差甚遠,也沒有那麼神秘和可怕。可能是因為年齡小吧,對故事也理解的不夠深刻、後來沒有再去讀過,或許現在再讀,和以前的感受會不一樣吧。

    不過,《聊齋》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想必有一定道理吧,可能是我們還沒有達到那種鑑賞水平吧。

  • 3 # 王牌雜燴飯

    說來慚愧,《聊齋》《搜神》《太平廣記》《閱微草堂筆記》這類志怪在二十年前集中一個假期翻過,大概感覺是明清志怪多偏重糾正世道人心,對情節少雕琢或是不甚在意,所以在這點上與題主觀點相合。

    三是故事多近似筆記體例,寫人粗梳,敘事簡約,不拘一格就是它的特點。重點是體現松閒安雅。

    結論是《聊齋》故事林立,結構完整,雖因體制等所限,不能盡善盡美,但也正因如此,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閱讀體驗,也給現在的編導再創作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這也是現今聊齋故事改編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所以說它實在是中國古代小說林中的瑰寶。

  • 4 # 君155008255

    《聊齋志異》文章雖短,但遣詞用句頗為精煉!且寓意深遠,勸人向善,不拘一格,何來簡單一說?難不成大水漫灌,泥沙俱下,又如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就好了?

    《聊齋志異》裡面有很多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佳作,如《畫皮》,《聶小倩》,《嬰寧》等等。可以說,在中國四大志怪小說中,聊齋影響深遠,文韻悠長,妥妥的第一。單看它的用詞造句,可見一斑;我在閱讀過程中,就深深被那優美的詞藻,華麗的言語,質樸而又深切的句子所感動,吸引,忍不住臨摹,模仿。

    ‘一顰一笑,入木三分”。閱讀聊齋,很容易把作者代入書中,如同身臨;那幽狹黑窄的處所,昏暗陰明的天色,明眸皓齒的佳人,善解人意的姑娘,落魄失魂的書生,以及猙獰可怖卻心地善良的妖,笑魘如花卻噬人無形的怪,讀來無不令人大汗淋漓,驚悚後怕!從而心生警惕,心存善念!“莫為惡,為惡必受懲!存善念,為善行,賜爾福澤!”建設文明和諧社會中,聊齋中的某些觀點也絕不是陳腐落後,封建餘粕,拿來借鑑警示也是大有裨益的!

    總而言之,《聊齋志異》是一本很好的書,去蕪雜,存精髓,在現代社會也能大放異彩,尤其是愛好文學者,更不能不大塊朵頤,即便一般學生,對提高寫作水平也是遺益良厚,建議多多翻閱原著為佳!譯作雖然情節一致,可原著精神,滋味之醇厚卻是無法比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通中心能讓金州勇士擁有更好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