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消遙遊

    首先解釋一下“討好型人格”的特點:討好型人格是九大人格中的大好人,做事情不懂得拒絕,且總是以他人為重心,自我思想薄弱,善於迎合他人,一旦發生矛盾就總覺得是自己的錯誤並向他人道歉。

    討好型人格的心理問題出現在哪裡呢?

    小時候的不正確教育

    很多家庭都是“虎爸豹媽”組成型,這樣的家庭組成會使得小孩形成“我很弱”的思想,時間一久,自我的思想便會越來越薄弱,習慣於聽從別人的安排。

    沒有正確的原則與底線觀念

    做事總覺得是自己錯,完全就是沒有原則表現,有時候,他們對於事情的解決方法總是讓人大跌眼鏡,並被灌上“弱者”的頭銜。其實,也許他們只是將重心放在了別人那裡,重視別人,輕視自己,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思想,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只能讓他們改變心裡比重的分佈,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問題。

  • 2 #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眾所周知,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討好者”,總在不停地追逐著別人對自己的認可,總是像一個卑微的奴才一樣去滿足別人的需求。但是事實上,“討好者”越是討好別人,就越不被人當回事,越是會被別人看不起,越會覺得自己一文不值。那麼“討好者”的心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1.“討好者”之所以會像上癮一樣不斷地討好別人,在潛意識之中最大的動機就是期望所討好的物件能夠對他的討好給予相應的回報。在討好物件沒有滿足“討好者”的心理需求時,他們只會付出更多的討好,投入更大的付出,期望討好物件覺察到他們內心的需求。隨著討好者對討好物件的付出越來越多,就更難以停止討好行為,就如同買彩票的心裡一樣,討好者投入了太多的“沉沒成本”,他們往往不甘心讓自己的所有的付出和討好都化為幻滅,因此就只能陷入到“無休止的討好並期盼著別人永遠不會到來的回報”的惡性迴圈之中。

    2.“討好者”的內心是空虛的,因為他們把全部的關注都投放到外界和別人身上,他們只能透過不停地乞求別人的關注和讚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因為沒有建設自己強大的內心,沒有來自內心的滋養和力量,所以當他們與人交往時為了避免衝突和被別人否定,會在一開始就完全放棄自己的主動權,儘量滿足別人的需求和期望,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對方的感受,生怕對方稍有不順,就會否定自己甚或離開自己。

    “討好者”一直都在儘可能地給別人提供便利,總在千方百計地討好別人,一旦知道別人不喜歡自己內心就會非常恐慌,這一切異於常人的行為都源自於心理問題,只有“正本清源”才能告別“委己待人”,擦給自己心靈的自由。

  • 3 # 賀記聖-Mr

    討好型人格的人心理問題有以下幾點1當今時代,是一個物慾橫流的商業化時代,大多數人擇偶的標準及是赤裸裸的利益關係。有錢,有權,有勢力,幾乎成為大眾嚮往的標準因素。 2其次是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喜歡新鮮,喜歡刺激,因此,多數的人都希望對方能刻意的討好自己,滿足自己,即便是‘烽火戲諸侯’的遊戲也在所不惜。 3再次是希望討好他人來牟取利益。認為只要討好對方,事事順著對方。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人與人相處,最基本的是相互瞭解,最重要的是坦誠相待。只有把愛建立在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長久。古往今來的許多案例都可以驗證。所以,做人只要能對得起自己良心,不必處處想著討好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男孩子獨立睡覺害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