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
2 # 孟婆家的香飄飄
崇禎朱由檢繼位以後,魏忠賢想謀害崇禎的原因是啥,無非是內心的不安全感唄,覺得自己的榮華富貴得不到保障,崇禎肯定在當信王的時候就對魏忠賢不滿。所以才會有魏忠賢想謀害崇禎,崇禎想等待機會除掉魏忠賢的局面。
崇禎當政時期,很勤勉,後來抵擋清軍入關,國家沒有足夠的糧餉足夠的支出來應付軍隊開銷。而且崇禎生性多疑,剛愎。經常更換將領。
如果崇禎給予魏忠賢足夠的信任,依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魏忠賢的話,我相信依靠魏忠賢斂財的方式,軍隊會有足夠的糧餉開支。 但是不管怎麼樣,就算有足夠的開支,崇禎太剛愎,而且經常更換將領,君臣之心已離,崇禎性格如此,改變不了明朝已經積攢了很多年的頹勢。
明朝的司禮監太監,權力再怎麼大,也是依賴於皇權。要不然崇禎就剛上位那幾年裡,不可能就立馬很快的剷除魏忠賢。我個人覺得這個和司禮監太監權力大小依賴於皇權的存在有很大關係。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明朝最後的滅亡,亡於明朝內部的君臣離心,亡於崇禎的剛愎,生性多疑,一個太監權力再怎麼大,再怎麼專權獨斷,他們沒有那麼大的力氣去扭轉一個王朝的內憂外患,扭轉一個王朝夕陽西下,奄奄一息的頹勢。
那麼,我們來看看魏忠賢活著有那麼大的作用?首先我們看看魏忠賢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魏忠賢是崇禎的哥哥朱由校留給弟弟朱由檢的輔政大臣,朱由校臨死時拉著崇禎的手說:“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言外之意就是說,我死後,你當了皇帝,魏忠賢是可以託付大事的,有點表揚推薦魏忠賢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崇禎的哥哥朱由校是個什麼貨色,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木匠皇帝,”是他的惰政,造成了魏忠賢的專斷國事。是他的昏庸,造成了朝中只知魏忠賢不知有皇帝的局面。
魏忠賢在崇禎剛繼位時候,他處心積慮的想謀害崇禎,但接下來崇禎不動聲色,悄悄佈局,一方面又向魏忠賢示弱,魏忠賢看到皇帝軟弱可欺,於是把朝政,打擊東林黨。最後崇禎厚積簿發,在東林黨的幫助下,剷除了閹黨魏忠賢。
(崇禎)
從這個過程來看,崇禎殺的沒錯,魏忠賢死的不冤。事實證明,魏忠賢所犯的罪行,殺他十回也不冤。我們來看看當時彈劾魏忠賢罪行的詔書。海鹽縣貢生錢嘉徵上疏,列舉魏忠賢的十大罪狀:
一、並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政、;九、傷民財;十、褻名器。看到了吧,以上這些罪行證據確鑿。十條罪名大都可以坐實。無論那一條都夠殺頭的。 這就說明魏忠賢死有餘辜。
那麼,說魏忠賢不該死的是誰呢?“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在煤山上吊前,跟隨在崇禎身邊的大太監曹化淳說了這句話。
曹化淳為何說這句話呢?是埋怨崇禎還是為魏忠賢喊冤叫屈呢?
其實看他的身份就明白了,宦官都和魏忠賢結成了“閹黨,”曹化淳也不過是魏忠賢的走狗罷了。說這句話,我覺得大太監曹化淳有發洩心中的牢騷的意思,同時為魏忠賢喊冤叫屈的成分居多。
(崇禎上吊圖)
透過以上介紹,無論從哪方面看,崇禎做的沒錯。說到明朝的滅亡,春秋君認為不是某一個人造成的,史學家曾說過,“明亡實亡於萬曆。”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國家大廈將傾,也不是某個人能隻手可扶的。說實話,魏忠賢的死或者不死,都和明朝滅亡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