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Miss Trouble>這首歌略有疑問,其他歌都是好聽好聽好聽。原諒我就是這樣的腦殘粉。
“我覺得懂我的,喜歡我的人,會知道我對每張專輯付出的心血,我從沒敷衍過。”
相信很多歌迷在整碟出來之前和我一樣有很多擔心:
<美杜莎>能不能達到<大藝術家>的高度
蔡依林參與作曲的兩首歌質量到底怎麼樣
蔡依林對於專輯方向的把控是合適的嗎,會不會出現<Myself>2.0?
<電話皇后>會不會太商業化,等<Play我呸>出現後又擔心和整專風格不搭
或者乾脆…
能復現<Muse>的成就嗎?
如果<Muse>是歌迷100分的標準,蔡依林用<呸>又一次達到了130分。
——————————————————————————————
如果專輯發行前一波又一波驚喜僅僅是歌迷內部的狂歡,那麼所有有可能喜歡華語舞曲的人聽完這張專輯都該為它驕傲。
作為歌迷,難免在第一次聽完新的專輯後對其中的一些歌曲逞強。有時候真的只是因為是他/她/她們唱的,才會喜歡一首歌吧。
夜裡帶著以上所有的擔憂,提心吊膽的聽完了這張專輯。以下是收聽指南和歌曲評價:
【收聽指南】
找個256kbps以上的音檔,帶一對100塊以上的耳機,找個安靜的地方按照順序(不要跳過之前已打的三首歌)聽下來這張專輯。
【歌曲】
<第二性>
前奏一出來就被帶到了非洲大草原上。歌聲一出現就可以看出蔡依林對於vocal的野心,咬字發音更加多變,吟唱的部分更是驚喜。“噪音舞曲”第一次出現的強度和時長都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不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後面“轟隆的打雷聲”出現的時候,我簡直在幻想林林穿著皮草牽著我在廣袤的草原上奔跑。最後一段強烈的噪音舞曲把緊張的氣氛帶到了最高潮,整個心都被揪起來了。總之,作為專輯的第一首歌,<第二性>圓滿完成了它的宣告意義。
<Play我呸>
間隙還不到3秒,<Play我呸>的前奏就出來了,記不住舞步也開始跟著緊密的節奏抖動起來。編曲用了很多很“玩樂”的聲音,loop可以保證傳唱(洗腦)。和聲也很有特點,聽的時候多留意一下比較能發現樂趣。
<美杜莎>
上面兩首歌的間隙好歹還有個約3秒鐘,<美杜莎>簡直沒有給人喘息時間的意思!開頭保持了緊張度,因為舞曲串聯很容易聽起來彼此分離,讓人high得斷斷續續。無數蔡依林出了一張專輯,讓你們這些黑都言之無物。
以下內容本來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覺得自己不夠專業於是發豆瓣了。看到樓上這麼多黑都黑不到點子上,我還在乎這些幹嘛。已邀請朱九豐,兄弟上次回答這個問題有理有據:如何評價蔡依林的新歌《我呸》? - 朱九豐的回答
上面兩首歌的間隙好歹還有個約3秒鐘,<美杜莎>簡直沒有給人喘息時間的意思!開頭保持了緊張度,因為舞曲串聯很容易聽起來彼此分離,讓人high得斷斷續續。無數次推翻後的“異域風”編曲成品果然讓人難忘,讓這首歌成為獨一無二的<美杜莎>,而不是<大藝術家>2.0。不禁感慨一下蔡依林好像真的沒有想要重複上一張專輯的成功的一意思。“愛~~”、副歌的連線、“請你愛我”的高音都很有記憶點,結尾的層次也不錯。
<脣語>
唱腔!唱腔!唱腔!蔡依林作為一個強調女人味的女明星,不就是應該唱這首歌的嗎!!!雖然是抒情歌,但依舊用編曲強化了氛圍,不會和前首歌有分離的感覺。想到上一專<Muse>還把快歌和慢歌硬生生的分離,這麼一比簡直弱爆了。再上一專<Myself>為了舞曲主題還減少慢歌的數量,更弱爆了。蔡依林你在進步你知道嗎!!!抒情歌的模式在華語樂壇重複了至少10年了吧,蔡依林是唱跳藝人、華語舞曲的代表,如今又帶著舞曲殺回了抒情領域,傳統的抒情歌手你們顫抖吧!而且這首歌vocal很突出,換氣也都聽得很明顯,會有一氣呵成的感覺。這也是唱功進步的結果。
<I’m not yours>
蔡依林以前寫個詞都要拿來宣傳一番,這次竟然直接交出兩首作曲的作品了。而且就直接拿來跟別人合唱,真是任性的可以。以前沒有聽過安室奈美惠的歌,僅從這首合唱曲來說,兩人的聲音搭配得出奇的好。兩個聲音融合且互補,不會彼此搶風頭,只是讓歌曲更加完整,溫柔、輕快、有力量,這才是女性主義歌曲應該有的樣子。
<自愛自受>
首先,我是施人誠的腦殘粉。這次蔡依林能找來大番薯的詞,真是讓我開心開心又開心。誠誠的詞唱起來很清晰,所以真的不是蔡依林咬字有問題,實在是有的詞作者寫詞太深奧= =編曲聽起來十分灑脫,之前的歌都有異域或者科幻的色彩,總感覺不是在講普通人一般人生中的事。這首歌則是現代又飄逸。
<Miss Trouble>
作為一個十分關注歌詞的人,我竟然到這裡才開始想要評價歌詞內容。一方面,對於舞曲和一張完整的專輯,“氛圍”很重要,讓人有扭動起來的慾望和感受到整張專輯表達的中心,比一兩句歌詞究竟是什麼內容重要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我這麼喜歡陳鎮川的詞的原因,雖然可能不像嚴云農寫的那麼詩化,但唱起來就是恰到好處。)另一方面,葛大為老師的詞實在讓人不得不擔心啊,好的詞特別好,不好的詞也…。“名牌包”那個地方,這麼重要的地方竟然唱了這三個字= =…。(為什麼不找川川填詞!)
編曲方面,一段一段的,剛聽的時候不太理解,再聽聽看。
當然以上都不是重點,歌劇聲一出來,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T_T
<電話皇后>
跟著<Miss Trouble>後面聽,完全不覺得歌詞和專輯不搭了,反而顯出鬼馬可愛。
編曲超級棒。高音聽起來完全不累。
<第三人稱>
之前已被洗腦,上一張林俊杰寫的<馬賽克>已經非常好聽,沒有做主打可能是因為不如<詩人漫步>那麼切題。這次的<第三人稱>再不座抒情主打簡直天理不容。(加上歌詞立意比<馬賽克>還要高一些。)
好好聽一下編曲的層次感超級強!!!
林俊杰的音樂才華幫助蔡依林完成了吉他編曲的要求,而中低音的演繹真的就是她自己唱功進步的結果。
每次聽到“某一天回頭 看見他還站在原地 收留著那年打包好的眼淚”後面的那個停頓,每次聽到都覺得繃不住眼淚T_T
<不一樣有怎樣>
到這裡的編曲就完全不一樣嘍,雖然節奏還是很強,但是和前面的歌曲區分還是很明確的。一張完整的專輯,就這樣連貫地順接到抒情歌了。(並且很好地道了個別。)
這次林夕的歌詞好像負面評價比較多,可能是因為之前對這首的期待比較高吧。我是覺得還是有一些記憶點的,也許和MV一起看會征服一片人吧。
“Jolin希望更瞭解自己的聲音,並認為如果自己的聲音是一種樂器,那該如何與其他樂器搭配。”
你搭配的很好,我們都看到了。
總結一下這張專輯。
先說沒怎麼提到的歌詞方面,立意上擺脫了完全的情情愛愛,關注社會話題,又不至於太虛無縹緲。所以整體專輯的bigger就上了一個層次。
曲沒什麼可說的了,華語舞曲截止到2014年為止,再找不出更好的一張專輯的曲(和MV)了。
編曲有創新,有層次。不會有“幾首歌聽起來都差不多”的重複感,和“舞曲不都是那樣”的落入俗套。
最後說唱的部分。如果以上都可以大部分歸結為團隊的功勞,那麼蔡總監最後用自己唱功的進步用這些素材炒了一盤好菜。歌唱方面,蔡依林開始嘗試突破自己嗓音原有的限制,最終給歌曲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這張專輯成功的原因是:唱功進步+強大的音樂人資源+成功(<Muse>)&失敗(?)(<Myself>)的經驗
真不是有錢和地位就能做到的。
除了<Miss Trouble>這首歌略有疑問,其他歌都是好聽好聽好聽。原諒我就是這樣的腦殘粉。
“我覺得懂我的,喜歡我的人,會知道我對每張專輯付出的心血,我從沒敷衍過。”
相信很多歌迷在整碟出來之前和我一樣有很多擔心:
<美杜莎>能不能達到<大藝術家>的高度
蔡依林參與作曲的兩首歌質量到底怎麼樣
蔡依林對於專輯方向的把控是合適的嗎,會不會出現<Myself>2.0?
<電話皇后>會不會太商業化,等<Play我呸>出現後又擔心和整專風格不搭
或者乾脆…
能復現<Muse>的成就嗎?
如果<Muse>是歌迷100分的標準,蔡依林用<呸>又一次達到了130分。
——————————————————————————————
如果專輯發行前一波又一波驚喜僅僅是歌迷內部的狂歡,那麼所有有可能喜歡華語舞曲的人聽完這張專輯都該為它驕傲。
作為歌迷,難免在第一次聽完新的專輯後對其中的一些歌曲逞強。有時候真的只是因為是他/她/她們唱的,才會喜歡一首歌吧。
夜裡帶著以上所有的擔憂,提心吊膽的聽完了這張專輯。以下是收聽指南和歌曲評價:
【收聽指南】
找個256kbps以上的音檔,帶一對100塊以上的耳機,找個安靜的地方按照順序(不要跳過之前已打的三首歌)聽下來這張專輯。
【歌曲】
<第二性>
前奏一出來就被帶到了非洲大草原上。歌聲一出現就可以看出蔡依林對於vocal的野心,咬字發音更加多變,吟唱的部分更是驚喜。“噪音舞曲”第一次出現的強度和時長都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不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後面“轟隆的打雷聲”出現的時候,我簡直在幻想林林穿著皮草牽著我在廣袤的草原上奔跑。最後一段強烈的噪音舞曲把緊張的氣氛帶到了最高潮,整個心都被揪起來了。總之,作為專輯的第一首歌,<第二性>圓滿完成了它的宣告意義。
<Play我呸>
間隙還不到3秒,<Play我呸>的前奏就出來了,記不住舞步也開始跟著緊密的節奏抖動起來。編曲用了很多很“玩樂”的聲音,loop可以保證傳唱(洗腦)。和聲也很有特點,聽的時候多留意一下比較能發現樂趣。
<美杜莎>
上面兩首歌的間隙好歹還有個約3秒鐘,<美杜莎>簡直沒有給人喘息時間的意思!開頭保持了緊張度,因為舞曲串聯很容易聽起來彼此分離,讓人high得斷斷續續。無數蔡依林出了一張專輯,讓你們這些黑都言之無物。
以下內容本來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覺得自己不夠專業於是發豆瓣了。看到樓上這麼多黑都黑不到點子上,我還在乎這些幹嘛。已邀請朱九豐,兄弟上次回答這個問題有理有據:如何評價蔡依林的新歌《我呸》? - 朱九豐的回答
除了<Miss Trouble>這首歌略有疑問,其他歌都是好聽好聽好聽。原諒我就是這樣的腦殘粉。
“我覺得懂我的,喜歡我的人,會知道我對每張專輯付出的心血,我從沒敷衍過。”
相信很多歌迷在整碟出來之前和我一樣有很多擔心:
<美杜莎>能不能達到<大藝術家>的高度
蔡依林參與作曲的兩首歌質量到底怎麼樣
蔡依林對於專輯方向的把控是合適的嗎,會不會出現<Myself>2.0?
<電話皇后>會不會太商業化,等<Play我呸>出現後又擔心和整專風格不搭
或者乾脆…
能復現<Muse>的成就嗎?
如果<Muse>是歌迷100分的標準,蔡依林用<呸>又一次達到了130分。
——————————————————————————————
如果專輯發行前一波又一波驚喜僅僅是歌迷內部的狂歡,那麼所有有可能喜歡華語舞曲的人聽完這張專輯都該為它驕傲。
作為歌迷,難免在第一次聽完新的專輯後對其中的一些歌曲逞強。有時候真的只是因為是他/她/她們唱的,才會喜歡一首歌吧。
夜裡帶著以上所有的擔憂,提心吊膽的聽完了這張專輯。以下是收聽指南和歌曲評價:
【收聽指南】
找個256kbps以上的音檔,帶一對100塊以上的耳機,找個安靜的地方按照順序(不要跳過之前已打的三首歌)聽下來這張專輯。
【歌曲】
<第二性>
前奏一出來就被帶到了非洲大草原上。歌聲一出現就可以看出蔡依林對於vocal的野心,咬字發音更加多變,吟唱的部分更是驚喜。“噪音舞曲”第一次出現的強度和時長都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不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後面“轟隆的打雷聲”出現的時候,我簡直在幻想林林穿著皮草牽著我在廣袤的草原上奔跑。最後一段強烈的噪音舞曲把緊張的氣氛帶到了最高潮,整個心都被揪起來了。總之,作為專輯的第一首歌,<第二性>圓滿完成了它的宣告意義。
<Play我呸>
間隙還不到3秒,<Play我呸>的前奏就出來了,記不住舞步也開始跟著緊密的節奏抖動起來。編曲用了很多很“玩樂”的聲音,loop可以保證傳唱(洗腦)。和聲也很有特點,聽的時候多留意一下比較能發現樂趣。
<美杜莎>
上面兩首歌的間隙好歹還有個約3秒鐘,<美杜莎>簡直沒有給人喘息時間的意思!開頭保持了緊張度,因為舞曲串聯很容易聽起來彼此分離,讓人high得斷斷續續。無數次推翻後的“異域風”編曲成品果然讓人難忘,讓這首歌成為獨一無二的<美杜莎>,而不是<大藝術家>2.0。不禁感慨一下蔡依林好像真的沒有想要重複上一張專輯的成功的一意思。“愛~~”、副歌的連線、“請你愛我”的高音都很有記憶點,結尾的層次也不錯。
<脣語>
唱腔!唱腔!唱腔!蔡依林作為一個強調女人味的女明星,不就是應該唱這首歌的嗎!!!雖然是抒情歌,但依舊用編曲強化了氛圍,不會和前首歌有分離的感覺。想到上一專<Muse>還把快歌和慢歌硬生生的分離,這麼一比簡直弱爆了。再上一專<Myself>為了舞曲主題還減少慢歌的數量,更弱爆了。蔡依林你在進步你知道嗎!!!抒情歌的模式在華語樂壇重複了至少10年了吧,蔡依林是唱跳藝人、華語舞曲的代表,如今又帶著舞曲殺回了抒情領域,傳統的抒情歌手你們顫抖吧!而且這首歌vocal很突出,換氣也都聽得很明顯,會有一氣呵成的感覺。這也是唱功進步的結果。
<I’m not yours>
蔡依林以前寫個詞都要拿來宣傳一番,這次竟然直接交出兩首作曲的作品了。而且就直接拿來跟別人合唱,真是任性的可以。以前沒有聽過安室奈美惠的歌,僅從這首合唱曲來說,兩人的聲音搭配得出奇的好。兩個聲音融合且互補,不會彼此搶風頭,只是讓歌曲更加完整,溫柔、輕快、有力量,這才是女性主義歌曲應該有的樣子。
<自愛自受>
首先,我是施人誠的腦殘粉。這次蔡依林能找來大番薯的詞,真是讓我開心開心又開心。誠誠的詞唱起來很清晰,所以真的不是蔡依林咬字有問題,實在是有的詞作者寫詞太深奧= =編曲聽起來十分灑脫,之前的歌都有異域或者科幻的色彩,總感覺不是在講普通人一般人生中的事。這首歌則是現代又飄逸。
<Miss Trouble>
作為一個十分關注歌詞的人,我竟然到這裡才開始想要評價歌詞內容。一方面,對於舞曲和一張完整的專輯,“氛圍”很重要,讓人有扭動起來的慾望和感受到整張專輯表達的中心,比一兩句歌詞究竟是什麼內容重要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我這麼喜歡陳鎮川的詞的原因,雖然可能不像嚴云農寫的那麼詩化,但唱起來就是恰到好處。)另一方面,葛大為老師的詞實在讓人不得不擔心啊,好的詞特別好,不好的詞也…。“名牌包”那個地方,這麼重要的地方竟然唱了這三個字= =…。(為什麼不找川川填詞!)
編曲方面,一段一段的,剛聽的時候不太理解,再聽聽看。
當然以上都不是重點,歌劇聲一出來,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T_T
<電話皇后>
跟著<Miss Trouble>後面聽,完全不覺得歌詞和專輯不搭了,反而顯出鬼馬可愛。
編曲超級棒。高音聽起來完全不累。
<第三人稱>
之前已被洗腦,上一張林俊杰寫的<馬賽克>已經非常好聽,沒有做主打可能是因為不如<詩人漫步>那麼切題。這次的<第三人稱>再不座抒情主打簡直天理不容。(加上歌詞立意比<馬賽克>還要高一些。)
好好聽一下編曲的層次感超級強!!!
林俊杰的音樂才華幫助蔡依林完成了吉他編曲的要求,而中低音的演繹真的就是她自己唱功進步的結果。
每次聽到“某一天回頭 看見他還站在原地 收留著那年打包好的眼淚”後面的那個停頓,每次聽到都覺得繃不住眼淚T_T
<不一樣有怎樣>
到這裡的編曲就完全不一樣嘍,雖然節奏還是很強,但是和前面的歌曲區分還是很明確的。一張完整的專輯,就這樣連貫地順接到抒情歌了。(並且很好地道了個別。)
這次林夕的歌詞好像負面評價比較多,可能是因為之前對這首的期待比較高吧。我是覺得還是有一些記憶點的,也許和MV一起看會征服一片人吧。
——————————————————————————————
“Jolin希望更瞭解自己的聲音,並認為如果自己的聲音是一種樂器,那該如何與其他樂器搭配。”
你搭配的很好,我們都看到了。
總結一下這張專輯。
先說沒怎麼提到的歌詞方面,立意上擺脫了完全的情情愛愛,關注社會話題,又不至於太虛無縹緲。所以整體專輯的bigger就上了一個層次。
曲沒什麼可說的了,華語舞曲截止到2014年為止,再找不出更好的一張專輯的曲(和MV)了。
編曲有創新,有層次。不會有“幾首歌聽起來都差不多”的重複感,和“舞曲不都是那樣”的落入俗套。
最後說唱的部分。如果以上都可以大部分歸結為團隊的功勞,那麼蔡總監最後用自己唱功的進步用這些素材炒了一盤好菜。歌唱方面,蔡依林開始嘗試突破自己嗓音原有的限制,最終給歌曲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這張專輯成功的原因是:唱功進步+強大的音樂人資源+成功(<Muse>)&失敗(?)(<Myself>)的經驗
真不是有錢和地位就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