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奧迷可樂
-
2 # 鄭光鱭
美國在二戰後期,向日本大舉反攻。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美國雖攻無不克,但遭到日本人的頑強抵抗,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當要進攻日本本土,美國考慮日本人的頑強,同時又想減少代價,尤其是人員傷亡。因此,才決定投擲原子彈。
投了第一個原子彈,見日本“反應”不大。於是,幾天後又投了一個,這才迫使日本下詔投降。
美國在二戰後期,向日本大舉反攻。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美國雖攻無不克,但遭到日本人的頑強抵抗,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當要進攻日本本土,美國考慮日本人的頑強,同時又想減少代價,尤其是人員傷亡。因此,才決定投擲原子彈。
投了第一個原子彈,見日本“反應”不大。於是,幾天後又投了一個,這才迫使日本下詔投降。
一是日本在戰爭中的殘酷和野蠻的暴行引來美軍的殘酷報復和仇恨,美國使用原子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華人民雪恥的心理。美國的黑船來航開啟了日本現代化程序,也差一點使日本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只是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使日本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命運。強大後的日本在一戰後一度想獨霸中國,被美國在華盛頓與其他列強國家的“機會均等”原則一度受阻,美華人成了日本人心中邁不過的坎。在1945年夏末秋初的民意測驗中,大多數(約85% )的美華人對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表示認可。在9 月份的民意測驗中,只有4%的美華人認為不應該使用原子彈,27% 的人認為應該在日本的無人地區投放,43% 的人贊成用一顆原子彈就可以了,另外24% 認為應該“掃平日本”。可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在美國是有很強的民意基礎的。
二是美國政府認為投放原子彈無需派遣大量士兵進入日本本土,既可以加速結束戰爭,又可以大大減輕美軍的傷亡,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和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不願與蘇聯分享日本,使日本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一個基地,增強了美國對抗蘇聯的勢力。
美軍在1945年的硫磺島和沖繩島戰役中,雖然達到了最終的戰略目的,但美華人的戰術犧牲是很大的,這一點在美國電影《血戰鋼鋸嶺》中有描述,特別是沖繩島戰役造成盟軍7萬多人的傷亡,損失飛機763架,艦艇被擊沉36艘,擊傷368艘。美軍意識到如果在日本登陸會遇到多大的抵抗,可能會造成美軍一百萬的傷亡,美國一方面敦促蘇聯出兵,一方面加緊原子彈研製工作,終於在當年7月16號試爆成功,日本人也有幸趕上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核武盛宴 。日本政府拒絕盟國發布的《波茨坦公告》,再次堅定美國政府使用原子彈的決心。
三是為了向蘇聯展示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對蘇聯造成巨大的戰略威懾,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影響戰後的世界格局,西歐國家無法在軍事上抵抗蘇聯軍隊,美國需要一種戰略武器來震懾蘇聯。
四是如果美國不使用原子彈,美國的政治家們將無法向人民交代試製原子彈所耗費的鉅額資金。曼哈頓工程建立了龐大的工業設施來進行核分裂的試驗,聚集了大批尖端科技人才,花費了比任何工程都多的人力、物力。其中在1944年原子彈試製的高潮時期,曼哈頓工程僱傭人數達53.9萬人,總耗資高達25億美元,相當於當時中國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