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韻小才女

    幼兒園的小朋友經常發脾氣,多半是在家裡寵愛有加要啥買啥,過慣了“公主/少爺”型的生活,剛換環境不適應導致的心情鬱悶無處發洩!以至於愛發脾氣!

    還有個原因就是孩子誤以為“媽媽不愛我了,把我送到幼兒園也不管我……!”等等脆弱的歪曲心理!缺少了被愛的感覺!

    這時候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多同理孩子!用愛來跟孩子交流溝通,有問題應該及時表達出自己的心裡感受,並且做好正確引導!

    比如:“寶貝,媽媽看到你生氣了,我也很擔心,媽媽是愛你的……等等”蹲下身子陪孩子說話,靜下心來聽孩子“訴苦”,並且要做好安撫!

    多誇獎孩子,多鼓勵多表揚!比如“寶貝,今天我看到你跟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很開心吧,今天你進步挺大的,居然沒有發脾氣!……等等!”

    多發現孩子優秀的一面,並且提出表揚!

    同時多同理孩子,及時表達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慢慢的融入到孩子心裡去,然後再慢慢的引導!感召孩子的“同理心”,用愛來“喚醒”孩子的溫柔的一面!

    只要是堅持引導,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 2 # 茗媽學堂

    幼兒園的孩子經常發脾氣,父母可能會著急去扭轉孩子的這行為,但我想說的是這樣做是無益的。那要怎樣處理才合適呢?

    1、首先,我們要放下發脾氣不好的執念,其實孩子懂得用發脾氣來宣洩情緒,對孩子而言,發脾氣更象是一種保護機制。試想,誰沒事愛發脾氣呢?孩子內在就象火山一樣,要透過向外界釋放情緒來調和內在情緒。我們自己也會生氣,也會發脾氣的。

    2、孩子之所以會用發脾氣來宣洩情緒,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他除了這招,就沒招了。我們要引導孩子使用情感類詞彙,比如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說“你這個就叫生氣,因為xxyy”。情緒被人看到,情緒就緩解一大半。我們應該多教會孩子更多的情感類詞彙,比如:生氣、沮喪、失落、開心、興奮、難過、自律、耐心等等。為什麼要教這些,因是當孩子懂得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時,他們會發現,這種方法要比大哭大鬧來得舒服,且更有效。

    3、我們平時要尊重孩子的邊界,不要太多限制。當然了,對螢幕時間、安全、健康的習慣,也是要慢慢地培養。

    4、允許孩子去體驗自己的情緒過程:情緒起,高潮、消退,體驗情緒本就是孩子的一項權利,我們能看到孩子情緒,能理解孩子情緒,也能讓孩子清楚知道:無論他發不發脾氣,他都是是被愛的。

    5、在情緒識別、情緒調節、情緒處理上,我們要作好榜樣,試想,當我們見到孩子大哭大鬧時,我們也跟著出現焦慮、煩燥、暴怒情緒,我們怎能教會孩子去處理他自然的情緒呢?

    最後,送父母們一句話:我們自己能心定,孩子自然就能應付很多成長的考驗。

    要知道,無為而治,勝過亂治!

  • 3 # 靖瑜爸爸聊育兒

    這個階段處於第一叛逆期,孩子發脾氣是很正常的,如果是非原則問題,冷處理就好,不要去打罵。道理也不需要多講,講多了成了嘮叨,孩子是不會聽的。在他冷靜下來後,用溫和的態度問他為什麼發脾氣,站在他的角度幫他出主意,解決問題。

    如果是原則問題,也不要去打罵,把他約束在一個範圍內,給他一個板凳,一個鬧鐘,在十分鐘內不能出來。一開始他會反抗,溫和而堅定的把他按在那裡,告訴他出來一次,時間延長。也是等到他平靜下來再溝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球最大的島國,是哪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