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核桃樹下

    我家孩子也有過這樣的階段,我來分享:

    我的孩子在上小班時,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都處在送上學哭鬧,回家鬧情緒的過程中,現在想想真是苦不堪言。後來我學了相關知識,才知道其中原因。

    孩子用三年多的時間同化了和家人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可是進入幼兒園後,一切都改變了,他不是班級唯一的孩子,老師不可能像媽媽一樣瞭解和習慣他,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的相處也要獨自面對,這些都會讓孩子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但孩子又沒有足夠的力量讓老師和小朋友像家人一樣對待他。這種情況下,他必須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透過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新的環境,當成長起完全適應於幼兒園群體生活的生存方式後,他才算“同化”了幼兒園。而這個同化的過程,必須經歷改變自己去順應幼兒園,這種質變的過程叫“順應”,順應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經歷這個過程之後,他就成長了。

    我這個當媽的也是後來才明白,孩子放學回家後那些沒事兒找事的哭鬧,懷情緒壞脾氣,正是典型的“順應期現象”,白天在幼兒園的良好狀態並不是從心理上適應了幼兒園,是孩子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使自己表現為一個好的孩子,一天下來,透支了自己的心力,到了下午放學回家,會感到疲憊不堪,心煩意亂,對家人的安全感和家裡的舒適,可以讓他放鬆地發洩自己的情緒。

    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理解這一切,給予孩子耐心的陪伴傾聽,讓孩子感受到愛,來補充他白天透支的力量,這會讓他的心理和身體都得到一種修復。而不是經歷哭鬧時的不知所措、無力控制和衝他發脾氣,讓他第二天帶著精神上的壓力和不安去面對新一輪的人生衝突。

    這是我在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時學習李躍兒關於孩子入園之初分離焦慮方面的知識時最大的收穫,做爸爸媽媽,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的功課,加油!

  • 2 # 妮兒的老父親

    雖然已經上了一年幼兒園,我家女兒正好這兩天也在經歷這樣的情況,希望對您能有所啟發。

    我家女兒上剛上中班,今天應該是開學的第五天,頭兩天沒啥事,從前天開始出現了放學回家後哭鬧的情況。

    我先跟孩子做了瞭解,問他是不是在幼兒園受氣了,是不是被老師批評了,還是有其他情況發生。孩子表示並沒有。只是晚上洗漱結束後,很快就入睡了,我大概感覺是累的。結果第二天我去幼兒園又跟老師問了一下,果然是中午不睡覺,困的磨覺導致的。

    因此,你家孩子如果出現類似的情況,作為家長要多觀察孩子的情況,多跟孩子問一問怎麼回事,同時也好跟老師保持好溝通。

    首先,您家孩子剛上小班,你說的哭鬧情況,早上有沒有發生?如果早上也有,那基本是分離焦慮導致。晚上也哭很有可能是一天沒有見到媽媽,十分想念。這種行為也是他們不想再與媽媽分開,不想在去幼兒園的發洩。做好安撫就行。

    第二,幼兒園活動量其實不小,孩子如果沒休息好,沒有午睡的習慣或者是午睡的作息時間與幼兒園有偏差,容易出現孩子午睡剛睡著就要起床的情況,自己沒好氣,回家後就開始磨覺。

    第三,家中的環境與幼兒園差別比較大。在家裡面,孩子基本可以說一不二,只要不涉及安全問題,想幹啥幹啥,而到了幼兒園,再怎麼寬鬆的環境,孩子們也要遵守集體生活的相應規則,而剛剛開始的集體生活又讓孩子對陌生環境及老師有所忌憚,導致孩子的天性無法釋放,回到家後進行釋放一下而已。

    第四,孩子在幼兒園出現的一些情況,比如受委屈了,挨欺負了,被老師批評了等等,也有可能在見到爸爸媽媽後發洩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不考慮錢,你最想做什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