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那麼一大群家長,為了孩子能上好一點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搬家,借款買房、送禮找關係……一些好點的學校也專門就這些學生還存在收取高額借讀費動輒幾萬、十幾萬,有些家庭條件好還能承受的起,可有很大、很大一部分家庭情況一般,卻為了子女上學三十歲左右就債臺高築,所有生活重心就放在子女上學問題上了,一些家庭甚至發生母親辭職專業陪讀……我一直很納悶,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人一輩按七十歲算,三十歲應該正是生活最精彩最需要奮鬥的年齡麼?為什麼就因為子女上學就全部放棄了,孩子無論對於哪個家庭都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但不應該是全部,當一個家庭將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上學問題上時,有沒有意識到這對孩子已經造成了一種偏執的溺愛和巨大的壓力……我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我的觀點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生長教育環境,多陪孩子玩耍灌輸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孩子未來的道路最終還是讓他們自己掌握吧!
回覆列表
-
1 # 小Z老師教育經
中國的父母,可以說一生都在為孩子而活,自從孩子一出生,就事事圍著孩子轉,把家裡最好的都給了孩子,還生怕照顧不周,培養不到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做父母的甘當孩奴,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孩子能真正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孩子小的時候精心呵護,既怕餓著了,又怕凍著了,一句話,孩子就是家裡的主心骨,好像父母生來就要圍著孩子團團轉。對孩子好的表現,不僅要照顧好他們的衣食住行,更要盡己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了培養好自己的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孩子爭取優質教育資源,家長們也是拼了,這不,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母親為了孩子而辭職。
前段時間,有一位媽媽為了讓孩子上名牌幼兒園,毅然辭職放棄了高薪職位,到一所名幼兒園擔任教務管理職位,同時也兼職上課。薪水雖然是原來職位的一半,可據說成為那所幼兒園的職工能為小朋友入園加分。“為了孩子,值了。”她說。有人說她是好媽媽,可也有不少人持否定的態度,“為了一個幼兒園,有必要這麼極端嗎?”
香港TVB的一部名叫《沒有起跑線》的紀錄片裡,也有一位爸爸為了讓孩子上名校毅然去當教職工的案例。片裡還有一位家長說出了這樣的名言:“想進好的大學,就要先進入好的中學;想進好的中學,就要先進入好的小學;想進好的小學,就要先進入好的幼稚園;想進好的幼稚園,就要先進入好的育嬰院;想進好的育嬰院,就要先贏在子宮內!”聽了讓人極感震撼,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盡己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優質的資源,不成想別人是從孩子在子宮裡就開始培養了,瞬間覺得自己輸了有沒有?
我想起之前的一個故事,一個母親為了孩子出國留學,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專職到國外陪讀,而且當時由於某種原因還執意和丈夫辦理了假離婚。她以為自己只是假離婚,一心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發展考慮,結果幾年後歸國,卻發現丈夫已和別人結婚生子:
在去美國陪讀前,劉女士的生活讓身邊的閨蜜們羨慕不已......她與丈夫鍾先生自由戀愛結婚,育有一子,鍾先生薪資豐厚,兩人在三亞、海口等地都有投資和房產。
兒子12歲時,夫妻二人決定送他去美國讀書,劉女士去陪讀。因鍾先生是國企高管,妻兒都去國外是不被允許的。他們便聽從了中介的“餿主意”,兩人“假離婚”,劉女士去美國後再找個人“假結婚”,取得美國“綠卡”。
劉女士在美國一呆就是4年多,回國辦理復婚手續時卻發現丈夫早已變心,而且已經與別人生子!還將迎來第二胎!
我們經常說“同伴效應”,即一個孩子的同伴,如果品格端正、愛好閱讀、學習努力、開朗堅韌……那麼這個孩子一定能從同伴身上學習到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做事態度。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所以,父母給孩子擇名校是可以理解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是要根據家庭具體狀況而行事,不可過於偏激。究竟該不該犧牲,犧牲到什麼程度,我認為要以家庭承受力為底線,以不損害家庭穩定家庭幸福為原則。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