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誰可補天

    先放結論:可笑。

    說這種話也不怕把人的大牙笑掉,想紅想瘋了吧。

    因為資本從來不是弱者,勞動者才是。

    所謂勞動力剝削成本——代理人風險

    舉個例子:隔壁老王覺得你炒飯很好吃,於是投錢開了個炒飯鋪子,僱你專門炒飯,每個月給你發固定工資;這樣一來,每個月炒飯的淨收入都算是老王的了。

    但老王(資本)真的可以高枕無憂嗎?你(勞動力)真的會安分守己給小鋪子賺錢嗎?

    萬一你做假流水,本來營業額有五萬,你報給他一萬;萬一你每天就打卡上下班根本不管炒飯質量呢?

    也就是說,在某種特定情況下,薛說的情況確實存在;但如果因為這樣就說資本是弱者,未免有偷換概念、以偏概全之嫌。

    在經濟學或公司風險管理學上,一般將這種情況稱為“代理人風險”,即公司所有者(股東)和管理者(經理人等僱傭制員工)是分離的,其利益目標也是分離的。

    因此代理人風險實際存在,而且幾乎每個企業或多或少都有,甚至你我就製造過此類問題。

    事實究竟是什麼?

    雖然代理人風險無處不在,但是事實卻被薛忽視了(或許是故意的):一、世界上不到百分之10的人控制著百分之80的財富;二、從有公司制度開始,人們就已經在研究怎麼去保護資方利益了。

    第一點不展開說,明擺的事實。

    第二點:從工業革命開始,科學家們就在研究怎麼提高工人的勞作效率;法學家們不斷制定修正保護股東權益的法案;程式設計師們研究怎麼監控員工上網、聊天問題;高新企業不斷推出各類產品以監控員工切實到崗工作;更不用提財務人力兩大職能線條,各種人力成本、經營細化指標計算,讓你頭皮發麻。

    而反過來,有幾個人在研究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多少人在關注收入分配、貧富不均的問題?

    說白了,只有為錢服務、思考才能來錢,大家都是被利益所驅動,誰也別說誰的不是。

    但如果說資本是弱者,就過於滑稽了些。

    資本若有問題,會有無數個“勇夫”前赴後繼為它解決問題,甚至可以說無數個體系制度都是依靠它來制定、為保護它而生;而當勞動者這個“強者”出了問題呢?

    我想現在,大家心中都有了答案。

  • 2 # 透明的思想

    資本在變成機器、廠房之臆可以全球快速流動,而人受國籍、地域、文化限制很難流動。這使勞動力無法比資本市場化程度更高,表現為地域之間同工不同酬。不然墨西哥人就不會往美國跑,特朗普也不會造牆了。勞動力是人,人是要吃飯養家的。這不只是生活成本而生存問題,是剛性的,僅這一點來講勞動者在與資本議價時就處於劣勢。資本變成廠房、機器之後不能動了,但資本的權力很大,開除你是分分鐘的事,薛教授很顯然忽略了這一點;效益上去了、社會財富增加了不代表大家都能合理地分到這些財富。現在大多數問題不是生產效率不夠高而是分配不合理,很顯然教授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經濟現象是一種複雜現角,經濟關係錯綜複雜。經濟學家最容易當了,因為隨便從哪個角度切入都能自圓其說。問題是一種現象背後哪些因素是關鍵的主導因素,這才是最需要關注與分析的。而不是隨意的信口開河分析出一個譁眾取寵的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焗油用多少度雙氧奶?怎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