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虢先生

    對比於曹、劉、孫、司馬,跟著豬哥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包括上下平級同事)。亂世之中,保命應該是第一要素,然後才考慮功業什麼的。

    先看曹操,一說曹操,曹操就到!阿瞞殺人是很隨意的,孔融、許攸、崔琰、荀彧、楊修、華佗、周不疑...還未說完呢!曹操雖然張貼過求賢令,但在其手下還是提心吊膽的,保命要緊,至於功業,讓能者居之吧。

    再說司馬懿,司馬懿咔嚓過多少人?暗算過張郃,暗殺過牛金,鬱死過蔣濟,逼死過王凌,屠過曹爽、何宴、丁謐、畢軌、桓範等多家三族,一時人頭滾滾,怕怕!

    劉備,殺過雍茂、張裕(諸葛亮勸阻)、劉封(諸葛亮提議),不算多,但雍、張二人死得其實是挺冤的。降過費詩的職,幸運!

    孫權,氣死過陸遜,處死過兒子,晚年更是殺大臣過甚,還逼迫過張昭等人。

    最後是豬哥,失上庸三郡等建議過大耳處死劉封,失街亭處死了馬謖(一說下獄物故)、張休、李盛。

    綜上所述,豬哥殺人算是比較少的,犯下大錯才有性命之虞。至於李嚴,雖然犯下大錯誤,大臣建議處死,但諸葛亮只是流放而已,而且繼續重用李豐,算是比較好的結局了。最後說魏延,諸葛亮生前盡力調停過魏延與楊儀、劉琰的矛盾,因此而訓斥過和遣返車騎將軍劉琰,讓其寫下檢討,要知道,車騎將軍是當時蜀漢軍中最高的職位啊!按理說,員工之間的矛盾你自己解決,不要影響工作,一旦影響到工作,相方都要受到處罰的,諸葛亮算是仁至義盡了。魏延不是諸葛亮殺的。

    至於事必躬親,其實是值得商榷的。諸葛亮前期史書沒提過,中期很短一段時間大小事鹹決於亮,但這是非常時期,逼不得已。而後期朝中之事早已交還給劉禪及內政大臣,諸葛亮只管著北伐軍中的事而已,後勤也交給了楊儀,前線更不用說了,因為豬哥根本不會舞槍弄棒,處罰將士也只不過是事後提交其過目一下而已。秦始皇、朱元璋、雍正等更是日理萬機,大事小事都得管,怎麼不說後繼無人才?如果下邊的問題不反映到上邊,日積月累,問題遲早要爆發的,也不能及時發現和提拔人才。

    諸葛亮一生舉薦、提拔過很多人才,龐統、劉巴、蔣琬、費禕、董允、向寵、馬忠、董厥、楊洪、鄧芝、張翼、張嶷、張裔、何祗、馬謖、王平、姜維...其中龐統、劉巴被舉薦後幾乎跟他平級。一個沒有股份的職業經理人,能做到這樣已算少有了。

    相反,馬超、張飛、龐統、法正、劉巴、許靖、糜竺、劉琰、魏延等人史書沒有記載過他們舉薦、提拔過什麼人才。

    按經驗,豬哥應該是搞科技發明(包括八陣圖)累倒的,因為即使現在,公司也沒多少人願意搞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基本是你推我,我推你的,光搞科技發明也能累死人的 。況且五十多歲的壽命在古代也不算短,諸葛亮早期顛沛流離應該埋下了健康隱患,而戲志才、郭嘉、荀彧、龐統、法正、馬超、周瑜、魯肅、呂蒙壽命更短。而現在很多創業者和科技工作者也很短命,要知道,現在的人均壽命已經翻了幾乎一倍了。馬雲、劉強東等的成功,不是他的管理水平有多先進,而是他們站在時代的風口而已,劉強東更有越級管人、高管就地解職的記錄,怎麼不說京東沒人才?

    如果領導重視科研發明,那麼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強很多,也更容易帶領人才出成績。如果這種風氣沿著習下來,中國近代史就有可能改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酒是怎麼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