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丘位元1970
-
2 # 江山代代紅
信仰是一個人的靈魂追求,人活在世上概括起來有三種最基本的追求:生存的追求、精神的追求和靈魂的追求。生存追求簡單地說,就是最基本的吃穿追求。精神追求是指精神上的娛樂。而靈魂的追求就是信仰,信仰就是讓靈魂有個歸宿,有個依靠。沒有靈魂追求的人,與動物是無異的。
信仰具有生活價值的定向功能,社會秩序的控制功能,社會力量的凝聚功能,行為選擇的動力功能。自古以來,中中國人不信神,不信鬼,在最危難的時候也不畏懼於自己所未知的東西,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天地、祖先和良心信仰之上。
人們常說的信任,就是信仰的基礎和前提,信仰與信任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信任離不開信仰的引領,離不開信任的支撐。信仰因信任而愈加執著,信任因信仰而愈發堅固。信仰是執政黨的旗幟和靈魂,信任是黨執政的基石和保障。堅定正確的信仰能夠使執政黨凝鑄鋼鐵般的意志,匯聚大海般的團結,感召民眾、信立天下;充分的信任可以使執政黨煥發驚天偉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到達光輝的彼岸。
回想抗擊病毒這場戰役的經歷,可以說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一道多重挑戰的考驗。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力量、中國的速度、中國的實力和中國的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這一切力量的源泉就在於信仰與信任。共產黨人更加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堅定了對中國共產黨的高度信任,再一次深刻的理解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基本道理。
因為信任與信仰,中華民族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的老百姓,別看平時也會發點小牢騷,但在大事面前,“聽黨指揮,跟著國家走”從來是二話不說的,因此高度的信任,形成了高度的統一,高度的自覺行為。
中中國人遵從和敬畏的就是自然,有違自然的行為即大逆不道。尊師重道,始終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相信人在做合於良心本性的事時,是不會違背自然的。
信仰就是人的一種精神寄託,在你無助的時候會給你無窮的力量;在你成功的時候會讓你更加的自信;在你茫然的時候會為你指明前進的方向;在你挫敗的時候會讓你勇敢的面對以利再戰。
人活著重要的靈魂的追求,信仰就是讓靈魂有個歸宿,有個依靠。
-
3 # 知乎兮
時常聽到有人說:“有個信仰不錯,不管什麼信仰都是勸人向善的。”
說這話的口吻,好像逛菜市場的時候,面對著花花綠綠的蘿蔔青菜,挑選中午的食材。
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間,不是蘿蔔和青菜之間的差別,而是生與死之間的差別。
如果一個人要委身一個真正的信仰,絕不是像聊天吃飯那樣簡單,而是要清清楚楚在天地之間宣告你的立場。
真正的信仰不是像泥巴一樣,任由人們隨著自己的意願捏來捏去。如果有一位真正的神,一定不是由你來塑造祂,而是由祂來塑造你。
耶穌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揹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在長達二百多年的時間裡,法國的胡格諾教徒(新教徒)就面臨著這樣的選擇,是保全世俗幸福放棄自己的信仰,還是捍衛信仰而放棄世俗幸福。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幅油畫,《一個胡格諾教徒在聖巴託羅繆之夜拒絕佩戴天主教徽章》。畫中一對戀人深情擁抱,年輕騎士一邊凝視愛人臉龐,一邊扯掉掛在身上的天主教徽章。
胡格諾教徒不屈服天主教會的統治,堅持按照良心自由敬拜上帝,1572年8月24日凌晨,巴黎數萬名天主教民夥同警察士兵對城內的胡格諾教徒進行血腥屠殺。他們根據事先畫在胡格諾教徒居所門前的白十字記號闖進屋去,盡行殺戮,然後將屍體拋進塞納河中。包括科利尼上將在內擁有胡格諾信仰的高官貴族都被處死。
當這位胡格諾青年人獲知大屠殺的訊息,並不願意為保全生命而違背良心,他扯去戀人掛在自己身上的天主教徽章,坦然迎接一場卷地而來的風暴。
在米萊爵士創作這幅油畫之前,一部取材於聖巴託羅繆大屠殺的歌劇《新教徒》已在巴黎上演,引起人們的關注。
這部歌劇描述的是胡格諾青年貴族戴南基與天主教貴族布禮伯爵的女兒瓦朗蒂娜之間的愛情故事。
當大屠殺的訊息傳來,瓦朗蒂娜祈求戴南基放棄信仰,以保全自己的性命,戴南基的僕人馬賽爾則提醒他不要因為愛情而背叛。戴南基雖然對瓦朗蒂娜的愛難以割捨,但他最終決定捍衛自己的信仰。
瓦朗蒂娜很受感動,當戴南基和馬賽爾要離開她奔赴戰場的時候,表示要接受新教信仰,讓他們給自己施洗。
三個人剛走向大街,就被瓦朗蒂娜父親布禮伯爵率領的軍隊發現。面對殺氣騰騰的盤問,三個人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新教徒”,當即遭到殺害。
米萊的油畫中有明顯的戲劇衝突,顯然受到這部歌劇的影響。這部歌劇自1836年2月29日在巴黎歌劇院首次公演以來,一直久盛不衰,被評為法國十大歌劇,1993年更是被搬上電影螢幕。
不過,信仰可不是像看戲劇一樣簡單。當人們被戴南基和瓦朗蒂娜的故事感動的時候,可否也願意擁有這樣一份高貴的愛,任由祂來塑造自己的生命?
-
4 # 拂塵fcwind
“信仰”這個詞,最早出現於佛教典籍唐藝譯《華嚴經》:“一切仙人殊勝行,人天等類同信仰,如是難行苦行法,菩薩隨應悉能作。”
簡單地說,信仰就是指對某種思想或宗教,以及對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
信仰,是心中的綠洲,給人希望。信仰,是輝煌的光,照遍周圍,也引導著自身。信仰,更讓人有敬畏之心,使人有大愛。
人類最原始的信仰有兩種,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由此產生了種種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靈和祖先保佑風調雨順、降福免災的崇拜祭祀活動。隨著人類文明和科技的發展,信仰的含義逐步泛化,轉向習俗和政治領域。它是人們心靈的主觀產物,是個人的意識行為,是一種靈魂式的愛。
在高爾基看來:“信仰是偉大的情感,一種創造力量。”有信仰,便有了一種精神寄託,沒有信仰的人,內心是空虛的,就如雨果所說,“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
無論你內心尊崇哪種信仰,是宗教信仰、哲學信仰,還是政治信仰,都會讓你內心澄明而溫暖,那是一種救贖,那是一種力量。
周恩來在《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中說:“要以耐心說服誘導的精神,爭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團結他們在革命主義與政綱的領導下而堅決奮鬥。”因此,在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夏明翰的心裡,信仰就是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乃至為之犧牲生命都在所不惜的一種崇高的信念,那就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正是有了這些偉人的引領,才有了千千萬萬信仰共產主義的追隨者,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如今的美好生活,這就是信仰的最崇高的意義。
-
5 # 有故事的葡萄小姐
拿我爸而言,吃飯前一定要燒三柱香,如果沒有做,他便不會吃飯。
信仰是什麼?大抵是你在這時間漫漫的時間長河裡,日積月累的一種生活法則,或者是一種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信仰,最終達到的一種靈魂追求。
-
6 # 藥學學習
很早之前就有人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因為我們丟失掉了上代人最珍貴的信仰。上代人的信仰很簡單就是建設新中國,農民務農,工人務工,靠著這些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也由此上代人更看重勤勞樸實,兢兢業業的品德,那時候一個又一個的勞模也踴躍出現。
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呢?車子房子孩子這帶來的壓力就不說了,再加上工作上的競爭壓力,最近這幾年經濟一直波瀾起伏,不少人失業,在工作和家庭之的壓力下,我們還有多少空間去談信仰?我現在的生活是隻想著活在當下,多加班多掙錢就好。
-
7 # 浮雲異客
沒有信仰,人生就如荒漠——沒有希望;
沒有信仰,人生就如黑夜——沒有Sunny;
沒有信仰,人生就如迷宮——沒有方向。
習總書記就說過:“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只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信仰,我們就可以站位高、眼界寬、心胸闊,在勝利和順境時堅如磐石,在困難和逆境中堅不可摧!
-
8 # 歟人歟己
信仰之於一個人的意義,是在人的意志力經受磨難,困苦無法自救的時候,支援人堅持下去的精神力量。
譬如抗日戰爭時候的共產黨,那時候,建立更好的國家就是他們堅持下去的信仰,哪怕再苦再累,但是不言放棄。信仰不夠堅定的,則在敵人的嚴刑之心生了叛心。
信仰不是迷信,不要把真正的信仰和宣傳怪力亂神的邪教相提並論。
人是需要信仰的,有時候,信仰是指路明燈;有時候,信仰是敬畏之心。
不管她是什麼,都是人的精神力量。是挫折中的精神支柱。
-
9 # 原創價值提供者
狹義的“信仰”是有神論範疇,必須是超脫世俗社會的有神論才能談得上信仰,如果你不是有神論你是無神論那就談不上什麼你有信仰,而僅僅是你“相信”什麼,比如世俗的事物、人為的主義或者人造的偶像等等。
很多人容易將“信仰”和“相信”概念搞混,甚至某些哲學書籍也是如此。很多人說信仰金錢、信仰權力、信仰科學或者信仰某主義……這種回答都很滑稽,你們僅僅是相信金錢、權力、科學或者某主義是你們正確的選擇,他們能帶來某種在世俗社會中超出你其他選擇的利益或力量,所以你們選擇相信它們,實質上頂多只能稱為世俗崇拜,與超出人類世俗社會力量的純精神信仰完全是兩碼事,“相信”僅僅是通向“信仰”的動態過程,如果“相信”停留在世俗和自然事物層面,那麼就達不到“信仰”的結果。
-
10 # 落葉清修
一個人連信仰都沒有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我覺得信仰沒什麼壞事,它能夠規範一個人的行為,可以帶給人們希望,成為行動的動力。
回覆列表
世上沒有哪一種信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世上有兩種東西亙古不變,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信仰改變命運,信仰塑造品格,信仰鑄就忠誠。 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會找倒自己的信仰,一個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可消滅的民族,我們偉大的祖國就是一個有信仰的民族,她所以能在歷史的變遷裡保持自己的民族本色,最後巍然屹立於世界,就是因為有了信仰這種生命的存在。多少次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終是被我們堅定的信仰所挽救。信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同樣,信仰也是一個人的生命線,我們要做一個有信仰的人。 對於宗教我並不推崇,但也不反感。我始終認為一個事物只要能引導人們遵循幸福的方向,那麼不管她以何種方式存在,都值得尊重。事實上,信仰並不等同於宗教,她不是表面口號,也不是清規戒律,她不依賴於物質,也不拘泥於形式,她不靠制度規範,更不靠強制力保駕護航,她必然是一種自主的意識,自覺的行為,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境界。 信仰是什麼?或許許多人對信仰只是處於一種朦朦朧朧狀態!筆者認為有信仰的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有信仰的人,是有抱負的人。信仰可以給人帶來積極向上的力量,也可以給一個國家和民族帶來星火燎原的希望。能夠將上蒼賦予我們的自然生命塑造並昇華成具有高尚品格和堅定意志的精神生命。 有信仰的人,是求真的人。人來到這個世上,的確都在為自己的信仰活著。一個有真正信仰的人必定是一個求真的人,真,是他們的生命底色。他們把生命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看得高於一切,重於一切。人生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闖,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只有堅強不倒的信心與毅力。 有信仰的人,是自信的人。人生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敗,不言放棄。成功時,不要醉倒,不要忘乎所以;失敗時,不要灰心喪氣,不要怨天憂人,面對“山重水複”之關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恆,用信仰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難。 有信仰的人,是自愛的人。信仰還讓人學會愛己愛人。每一個擁有信仰的人,必先要做的是愛自己。有的對基督教義的認知裡,瞭解到她讓每一個信仰她的人明白,哪怕你一無是處,罪責累累,只要你肯皈依,肯醒悟,上帝都會原諒你,因為你的存在始終都是有價值的。那麼,如果連上帝都肯原諒你,你有什麼理由不原諒自己哪? 有信仰的人,是樂觀的人。有信仰的人是比較容易幸福的,因為他們的思想和靈魂有所皈依。雖然在信仰裡面會有道德的藩籬禁錮著人們的自由,但這種被限制的自由是人們自願的選擇,因此她不再被稱之為禁錮,而是一種自律。 沒有信仰的人,是悲哀的人。人沒有信仰,他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要去哪裡,人心就會浮躁,浮躁的人,沒有正確信仰的人是可怕的,有了信仰,對生命才能有所敬畏,有所取捨。一個對生活無畏的人,他是盲目自大的,終是要摔倒在歲月的溝坎裡。在草木一春的年華里,尚有綠黃的更替來證明它們生命的存在,而有人只是來這人間的繁華里空轉一圈,至死也不明白生命的意義,空洞的眼神滿是對這世界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