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意思是:靛青這種顏料,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顏色比藍草更青。比喻人經過學習之後可以得到提高,常指學生超過老師。

    這個典故出自《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社會規律,我們應對這種現象感到欣喜。如果老師超不過學生,後輩比不上前輩,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健康的社會應該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提供必要的支援。

  • 2 # 村野農史

    啟蒙教育給你:墊定基石,伴你成長離不了恩師的布澤,一但走入成功那是暫時的,知識如蒼海,何嘗是進頭。強將手下無弱兵,聖賢門下有劣有優,這關係到教你的點化,自身全憑悟性,悟性決定一個人的聯慧和遲鈍,關健在人生的路上積累和實踐,推陳出新,順應發展潮流,在實踐中充滿自已。

  • 3 # 雷人筆記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既是個成語,又是個典故。

    先了解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語字面意思。意思是:靛青這種顏料,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顏色比藍草更青。比喻人經過學習之後可以得到提高,常指學生超過老師。

    這個典故出自《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南北朝時期,老師孔璠和學生李謐就演繹了一段青出於藍的故事。

    李謐從小就是個學霸,記性好,學習認真,四書五經倒背如流。李謐那時候的老師還不是孔璠。

    李謐學業見長,有一天,老師覺得自己教不了這個學生了,再教下去就是誤人子弟,決定給他推薦一個更加優秀的老師——孔璠。孔璠是當地名人,博學鴻儒。老師對李謐說:“你去給孔璠當學生吧,方圓百里之內,恐怕只有他能當你的老師了。”

    李謐在十八歲那年才去拜孔璠為師,孔璠覺得這個學生基礎紮實,悟性好,就把他收下了。孔璠因門下學生眾多,最初也沒有對李謐特別關注,只不過把他當成普通的一員。但李謐的一次挑燈夜戰徹夜未眠而讀書的勤奮引起了孔璠的注意,孔璠讚許地自語道:“學習的勁頭這麼大,我這輩子還第一次看到,這小子今後有出息。”

    李謐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成效慢慢顯現出來,幾年後在孔門弟子中已經是第一人,孔璠也十分賞識他。有一次,孔璠遇到一個問題,想了半天想不明白,這時他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找李謐問問,沒準他明白。於是孔璠很鄭重地向李謐請教,李謐還真給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古時候極講究師道尊嚴,師生之間的關係是不能隨便顛倒的,大學者孔璠向學生李謐請教這件事有點石破天驚,立刻在好友之間傳開了。老朋友和孔璠開玩笑:“你向自己的學生請教,就不怕別人笑話?”孔璠坦然一笑,說:“沒辦法,誰讓他知識比我淵博呢。學習的目的在於求知,誰知識多誰當老師。”後來當地人編了一首短歌來讚頌這件事:“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就是說:李謐青出於藍,超過了老師;誰當老師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學習明白道理。

    雷人小結: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僅是一個典故一個成語那樣,給人生道理。更多反映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社會的發展規律。正如清朝詩人趙翼所說”江山永固,一代新人替舊人“。就像”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一樣,道理亦如此。如果學生總是超不過老師,後輩總比不上前輩,將是整個社會的悲哀,那麼社會,文明就會停滯不前,進入桎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上不了分是因為隊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