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養百事通
-
2 # 遼瀋名醫
雖然心腦血管病有年輕化的趨勢,但是中老年人依舊是該病發病人群的主體。所以,加強疾病預防、患病後加強保養是必經之路。
很多人認為,中老年人患心腦血管病之後,就該遠離各種運動,越靜越好,這種觀點是不對的!講究科學,是心腦血管病患者運動的第一前提。要從以下幾方面注意:
1、選好時間很多老人心腦血管病發作,是在凌晨,尤其是在凌晨晨練時。
為什麼?低溫條件下,會加速血管收縮或痙攣,這時可能就誘發血管內的粥樣物質沉積、栓子堵塞,繼而發病。所以,心腦血管病患者鍛鍊的第一條,就是選好時間,一般上午10時至下午2時為宜,因為這個時段溫差不大,而且是一天中氣溫比較適宜的時段。
此外還要注意一點,如果天氣狀況惡劣,比如霧霾天,那麼運動是該適量減少或者取消的。
2、選好方式很多老人有運動習慣,即便患病後也不想擱置這個習慣。那麼怎麼辦?
要儘量選擇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散步、瑜伽、游泳等。
不適宜的是什麼呢?暴走,尤其是團隊暴走!因為盲目更隨團隊的鍛鍊方式,都是對單一個體的約束和限制,身為病人,不要追求運動的資料,而是適合自己最好。
3、必要時做運動耐量測試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推出了運動耐量測試儀器。在一些醫院的心臟康復門診或者病房,都可以獲得這樣的醫療服務。
通俗地說,它可以測試出多大的運動量適合你,極限值是怎麼樣的。
你的心肺功能、脈搏和血壓都能得到實時監測,這可以避免運動的盲目性,當然,也讓運動變得科學又安全!
希望我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
3 # 心內科蔣利醫生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很多心血管病病人也知道,運動是有助心臟病康復。可是,許多心血管病人並不知道,在進行體育鍛煉之前,需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好相關的檢查和評估,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否則運動不僅對健康無益,還會使疾病加重,發生生命危險。
那麼,心血管病人怎樣運動才既安全又有效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心血管病人開始運動之前需要控制病情
因為運動會給心臟帶來負擔,誘發疾病,加重病情,所以心血管病人運動之前必須控制病情。
1. 高血壓:高血壓病人在運動之前須將血壓控制在適當範圍,一般在160/100mmHg以下,因為運動時血壓會有波動,過高的血壓會對大腦、心臟產生損害,嚴重者可誘發腦卒中(腦梗死、腦出血)、急性肺水腫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2. 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沒有活動或輕微活動即誘發胸痛)病人禁止運動,因為運動可引起心絞痛發作,甚至心肌梗死;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需要規範口服治療藥物後,才能開始適當的運動。
3. 心肌炎:各種心肌炎病人急性期(3到6個月內)嚴禁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可以加重病情,恢復期在醫生指導下可以逐步運動。
4. 心肌病:無明顯心力衰竭的心肌病人可以適當運動,有胸悶、氣急症狀的病人需要控制症狀後,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不能突然或劇烈運動,突然運動或劇烈可以引起心臟排血受阻,導致暈厥、胸痛,甚至猝死。
5. 心臟瓣膜病:輕中度瓣膜病可以進行適度運動;重度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狹窄、返流需謹慎運動,突然運動可誘發急性心力衰竭和猝死。
6. 心力衰竭:有明顯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等症狀的病人需控制病情後逐步開始運動。
回覆列表
老年人上了歲數,伴有心腦血管疾病,想鍛鍊身體還是挺有講究的。
最好有身體檢查和評估請醫務人員做個簡單的身體檢查和評估,判別一下是否存在一些無症狀但不適合運動的隱置性的疾病或危險因素,據此制定出合理的運動處方。
運動形式:柔和連貫、緩慢均勻並帶有節奏的活動是首選。例如太極拳、散步、快步走等中、低強度的運動都適合老人。同時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呼吸均勻等運動狀態,避免過度深呼吸誘發心腦血管收縮最終導致心肌梗死、腦出血和其他意外的發生。
運動時間:下午3-4點鐘比較理想有的老年人習慣早起鍛鍊,其實是不太對的。早晨,人的冠狀動脈張力比較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高,因此早晨時間段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再者,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顯然對人體不是很有利。
運動強度:透過自測脈搏來監測,並考慮身體感受運動強度的判斷有比較專業的演算法:
中等強度運動相當於最高心率的60%,具體計算方法為(220-年齡)x60%×每分鐘心率次數,這裡的心率就是透過自測脈搏來計算的。比較簡便的方法:根據自我感覺來監測,一般來說運動中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太過疲憊。老年人假如運動中出現疼痛、胸悶、氣短等症狀,應立即終止運動並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