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宮殿君
-
2 # 不沉的經遠
在清朝,過年時紫禁城裡也是會放鞭炮的,當然放鞭炮確實有一定的風險,永樂十三年因為燃放煙花午門城樓被燒燬,在正德九年的元宵節,又因為燃放鞭炮而引發大火,燒燬了六座宮殿,所以在紫禁城內燃放鞭炮是有一定規定的。
在清朝,紫禁城內只有在特定的時節內才能燃放爆竹,過年時從農曆十二月十七日開始允許燃放爆竹,另外為了防止意外,煙花則放在皇城外燃放,後來又移到西苑也就是暢春園、爆竹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在紫禁城內較為空曠的地方燃放,一來是為了避免引起火災,二來是怕嚇著別人。
和現在的人一樣,清朝的皇帝也大多喜歡玩玩爆竹之類的,特別是乾隆,在過年時喜歡和兒孫一起在庭院裡放鞭炮取樂,義大利畫師郎世寧等人所作的《弘曆朝歲行樂圖》就是畫的乾隆和他兒孫一起放鞭炮取樂的場景。
另外為了預防萬一,清廷也對預防火災做好了足夠的準備,一是限制鞭炮的數量和種類,二是限定場所燃放,三是準備了大量用於滅火的唧筒。也許是因為管理比較嚴格,準備相對充分,因此在清朝,紫禁城因為鞭炮煙花引發的火災基本沒有發生過。倒是燃放煙花的暢春園,在道光十六年的元宵節曾經引發了一次火災,大火燒燬了一片樹林和一座過節搭建的牌樓,雖然損失不大,但是道光還是在次年決定取消元宵節的煙火活動,並在道光二十三年裁撤了負責此事的花炮作。
《弘曆朝歲行樂圖》區域性
唧筒等滅火器具,在當時還是很先進的滅火器具
這個是當然的,不只是清宮過節時要放鞭炮,明朝宮廷裡也得放。
畢竟炮竹聲聲響,福氣連連到嘛!
我們先來看看明朝宮裡放鞭炮的情形。
明朝皇帝放鞭炮,後宮不能放據記載,明代宮裡放鞭炮的時間一般從臘月二十四就開始了,一直會持續到春節後的正月十七。
在哪裡放呢?
地點就在乾清宮的空地,後宮不準放,一是怕驚擾了懷孕的妃嬪,二來也怕引起火災。
同時,這妃子們是不準隨便來看放鞭炮的,只有正月十五那天可以不奉旨來乾清宮看。
清朝宮裡放鞭炮,乾隆是鞭炮控而清朝紫禁城中放鞭炮也很普遍,尤其是乾隆皇帝,超級喜歡鞭炮,各位來看看這幅圖:
叫《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它還原了乾隆皇帝和兒孫們一起放鞭炮的歡樂場景。
所以,清宮裡在過年時是准許放鞭炮的,皇帝帶頭放。
同時,據記載,從農曆12月17日就可以放了,名“開爆竹”。
這個時候,上自寢宮處,每過一門,必鳴爆竹一聲,自遠而近,則知聖駕已至乾清宮。
而且皇帝每過一門放一掛鞭炮也成了一種特殊的訊號!
啥呢?告訴廚子們可以下餃子了。
因為除夕夜時,皇帝要吃餃子,而為了讓他能吃到熱氣騰騰的餃子,廚子們就根據他每過一門放的鞭炮聲來確定煮的時間。
那紫禁城裡那麼多的木結構建築怎麼辦呢?其實到了清朝,關於防火的知識已經比較完善了,除了宮中會有特別嚴格的放鞭炮規定以外,像激桶、太平缸這些防火用具也比較有用。
同時還有專門的太監監督鞭炮的燃放和最後的殘渣收集。
所以,皇帝放鞭炮,既喜慶、又講究,圖個新年樂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