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貨測評
-
2 # 阿利146269594
大力植樹造林,不僅能夠美化環境,改善氣候,還會使鳥類等動物的種類和數輛增加,使生態系統建立起新的生態平衡,但是如果在草原上植樹造林的話不僅會破壞生態平衡更加會導致地表原生植物被破壞,還會帶來更大範圍的荒漠化
-
3 # 平淡才精彩65
草原上能否植樹造林?但有幾個原因,一是,如果這草原是放牧場之地,是不能植樹,二是,這草原是景區供遊客旅遊的,也是不能植樹的,三是,國家能有計劃這筆資金在草原上植樹,雖然說植樹造林是好事,但各有各的設定安排,植樹造林是給生態平衡,空氣環境不會受到汙染,還一個純自然的原生態。也保持水土不會流失,最好是把植樹造林計劃在陝西,大西北平源,沙漠地帶,雖然這些地方對於植樹造林帶來很多的困難,但也有成功的,在南方,近年來,那些稍微大一些的草原因人口流動,大部分出門在外,沒有人管理大多數的熟田熟土都成了草原和森林了,不需要植樹造,因為它們自然形成森林,不需開發種植樹木。
-
4 # 綠水青山守護者
大部分地區不行,多數草原處於高海拔,高緯度,或東西降雨量分界線的西部地區,降雨量多低於400mm 或年積溫低,屬於分類中草原地帶,林木生長需降雨,溫度,積溫等多種條件,草原造林成林率低,林木生長受限,會對當地氣候帶來不確定的影響。
-
5 # 紅圈視野
大多數草原是不適合樹木生長的,原因是草原上的土層大都很薄,通常僅有幾十公分厚,土層下面都是一些砂子或沙土,樹木的根系插在沙土裡,水分、營養達不到樹木生長的基本條件,樹木很難成活。再則,由於樹根插在沙土中,很不牢固,容易被大風颳倒。因此,草原上是不適合種植樹木的。
-
6 # 使用者102087865656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也許不懂地理,國家推廣植樹造林也不可能是盲目的一概而論。中國地理面積大、地形複雜,又處於亞歐大陸東部,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水資源分佈怎樣,植被分佈怎樣,適合什麼樣的植物生長,必須經過科學論證的,很複雜,不像你想象的那樣隨隨便便就改變地理植被的,人定勝天有道理,你說的草原植樹跟國家的大漠植綠不一樣,況且在不改變原有植被基礎上適當增加植物多樣性是完全沒問題的,只要有利於環境的改善、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一些活動應該是允許的,不要墨守成規,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科學,會把好事辦的更好的。
-
7 # 劉光榮76
主要是樹種選擇。在內蒙阿拉善廣茅的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或額濟納旗戈壁荒漠裡阿拉善牧民退牧還草,禁牧後實行轉產不轉移,為治理生態環境防沙治沙,營造綠色草原,大力推廣人工種植梭梭樹。其成活率在8O%以上,此專案以獲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認證。
-
8 # 隴南蜜語
樹種選擇尤為重要!因地制宜,從當地的鄉土樹種中選擇,比較適宜當地自然生長的樹種!不管從任何角度來,成活率還是很高的!西北地區,楊柳榆槐就屬於鄉土樹種!新疆楊 梭梭 枸杞 竹柳等等都可以試試!
-
9 # 小鬍子海鮮
在草原上種植樹木,主要得考慮土壤,水源,溫度等問題,這樣就需要種植特殊的植被,以至於能滿足以上條件的樹木,我覺得,這個是可以達成的,
草原上其實也是可以種植樹木的,就像沙漠裡可以種樹是一樣的道理!貴在堅持
-
10 # 南山匠農
可能存活,主要需要選擇樹種,像戈壁灘裡面都有樹,更何況草原,選擇樹時選擇這種型別的:1、樹根系發達,容易紮根進土壤,樹枝不濃密,這種樹比較防風;2、樹的葉子有蠟質層,或者樹部分刺化(葉子分化變成刺),這種的樹葉水分不容易蒸發,耐旱。
比如一些選擇的樹種。比如說梭梭樹,槐楊,竹柳等。
但是草原條件惡劣,風大,沒有特殊情況還是不要種樹了,在最合適的區域種植最適合的植物才是最合理的。
一個返鄉傳創業熱衷農業的大學生
-
11 # 海邊小廣哥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種樹叫做紡錘樹,又叫瓶子樹或蘿蔔樹,高度可達30米,差不多十層樓高,直徑最粗可達五米,樹幹呈紡錘狀,瓶子狀因此得名
回覆列表
關於草原上能否植樹造林的問題,我想是不可以的,在草原的退化不斷加劇的今天,現在的牛羊數量已經在慢慢的變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期望恢復草場,如果都去植樹造林,那牧民的生活勢必會失去保障。如果都去植樹造林,沒有了牛羊可以啃食的青草,那麼草原生態失去平衡,土壤會變得越來越貧瘠,很容易造成草場的沙化,不利於涵養水源。當地的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廣闊的草原,形成了世界上最和諧的牧民文化,他們喝牛奶,住帳篷,我們應該保護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簡單地把他們搬出草原。大自然的規律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能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難道我們還要與大自然一爭高底嗎?還有我們在草原種植的樹種,很有可能會導致植物入侵,甚至可能對草原生態系統帶來災難,我們應該改善草原生態每系統,促使草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讓草原生態系統更加穩固。總之,植樹造林要因地制宜做好規劃,找合適的地方適樹,希望退耕還林還草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實,逐漸恢復自然界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打造適宜人類和動物生存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