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坤閒聊

    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成績,而是心性

    前段時間聽到這麼一個故事:有個母親,她的孩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上的都是重點學校,成績一直排在年級前三名,最後保送上來重點大學。多年來都是其他家長羨慕的物件,可是大學畢業才一年,他的兒子就已經失業三次,前兩次連試用期都沒有過就被開掉,第三次他兒子乾脆自己估計通不過了,主動走人了。現在她兒子不找工作了,整天宅在家裡玩遊戲,和上學的時候判若兩人,沒有了進取心。

    這位媽媽很著急,上兒子工作的單位去了解情況,單位領導也很坦白,直接告訴她: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不和其他員工交流,甚至幾次交給他的工作任務都拒絕執行,見了領導也不打招呼,開會的時候還無理的頂撞領導。這位媽媽聽到了這些話很吃驚,孩子在她心中的美好形象崩塌了,她就一直想不通,我這麼一個成績優秀的兒子,為什麼進入社會後就無法生存了呢?

    造成孩子這樣的原因絕非“一時”造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兒子身上其實早就有這樣“孤嬌”的問題,比如上學的時候成績優秀,瞧不起學習不好的人,不願幫助別人;只是注重學習,不願意於人交往;因為成績優秀,覺得老師安排的值日都應該別人來幹,缺乏責任心等等。只是大學畢業之前,因為成績優秀,一俊遮百醜 ,讓自己的家長和老師忽略了他的心性的缺陷。無知的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身體好,做自己開心的事就ok了,其實他們錯啦,決定孩子未來的除了身體和學習成績以外,心性的鍛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可以想一想身邊的年輕人,身體出現狀況的很少,能夠考上重點大學的人也只是少數,學習不好的也一樣可以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甚至用自己的雙手可以創造自己的未來。而那些沒有志向,混日子的更多的是那些心性出現問題的年輕人。

    那什麼是“心性”呢?就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和後天養成的習性,包括思想品德、性格修養和意志培養,用現代的話講就是“人格”。

    現在的教育以成績為評定一個孩子的優秀好壞,忽略了孩子的心性的培養。太多的家長和學校忽略了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性格培養和意志培養。這樣很容易教育出畸形的“人才”。

    去年 的一則新聞報道了一個名牌大學博士,由於自己的原因,造成了誤機,並要求工作人員,必須讓他登機,聲稱自己“我只遲到了五分鐘而已,怎麼啦”,被機場工作人員拒絕後,對後者大打出手,最後被拘留。博士是我們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高階人才”,竟然是這樣的心性,那他到底是“祖國棟樑”呢還是“市井無賴”呢?

    很多事情告訴我們真正決定孩子將來能否在社會立足的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不是他在學校的成績如何,而是他的心性如何。曾經有一位培訓機構的校長做過研究,發現那些在學校裡為人和善,彬彬有禮,為人正直,勇敢果斷的孩子,無論學習是否優秀,一般長大後在社會上都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那些性格孤僻,脾氣古怪,沒有責任心的孩子,走上社會後往往多年都不會進步,甚至連找一份好的工作都困難。

    那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性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國學教育體系,用孩子接受的方法進行傳授。在古時候非常重視孩子的心性教育,留下了很多關於心性教育的經驗和方法,像曾子教子,孟母三牽的故事都很有教育意義。可以用看動畫片的形式讓孩子接受也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傳授,並且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起到好榜樣的作用。只要讓孩子從小接受國學教育薰陶,在一個好的榜樣環境中成長,就能培養出好的心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龍船與冰山相撞,為什麼雷達分辯不出大小冰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