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私無畏征服星辰大海
-
2 # 歷史卸了妝
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海禁嚴格。嘉靖二年(1523),日本兩個大名(諸侯)大內氏和細川氏分別派了使團來進貢,順便帶著特產來中國銷售。細川氏的翻譯宋素卿買通了市舶司(有點像海關)的官員,所以後到的細川氏反而處處受禮遇。大內氏使團對此不滿,於是索性在寧波作亂,史稱“爭貢之役”。而十三年前,居留在北韓南部沿海三浦(三個港口)的日本人爆發叛亂,被北韓平定,史稱“三浦之亂”。兩役之後,官方貿易基本斷絕,所以要想繼續貿易,就只能鋌而走險走私了。所謂的“倭寇”,實際上是武裝海盜和走私商人兼而有之。
第二、中斷海貿。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片帆寸板不得入海”的禁海禁商閉關鎖國政策。倭寇的劫掠自元朝忽必烈兩次征討日本的軍事行動之後便已開始出現,零零散散的日本浪人以報元朝攻擊日本之仇為名,渡海襲擊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劫掠近海鄉村市鎮。但為何到了明朝中期的嘉靖皇帝當政年間,倭寇的劫掠活動突然變得更加猖獗了呢?明朝政府突然中斷了海外的貿易,導致那些在海上有大量商船的海盜,其實就是海上走私分子和明朝發生的一場將近二十年的戰爭。說白了,那些海盜也是明朝人,倭寇嘛,就是真正的日本人其實不多,大概佔其中的百分之十幾吧!主體的海坡那些海盜,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嘛,可以說是明朝內部的爭鬥。
第三、明朝戶籍問題。
明朝的戶籍政策有關,具體不在這研究,簡單講就是,你爺爺當兵,你爸爸也得當兵,你也得當兵。這聽起來有點扯淡的政策在明初對穩定國家起到了作用,但到了後期卻嚴重掣肘著國家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就是嚴重影響了國家軍隊的素質。戚繼光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透過治軍來抗倭的。
第四、日本國庫虛空。
國窮啊!窮的都沒褲子穿。倭國本就資源短缺,加上國內內戰不斷,物資極度匱乏,連個統一的政權都木有,為了填飽肚子,這些窮兇惡極的倭寇只能鋌而走險。想搶東西就要就要物色個有錢的主,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就當屬大明朝了,一水之隔的倭國當然是最清楚不過了。從元末時,海盜與倭寇就不斷襲擾中國的沿海地帶,只不過在嘉靖年間更頻繁了。
由於種種原因,於是“亂哄哄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日本戰國時代粉末登場了。這個時代是日本最為混亂和最為傳奇的時代。在戰爭中喪失家主的日本武士沒了下鍋的米,成了野浪人。戰爭導致無法謀生的漁民和農民,成為了飢寒交迫的流民。他們都要求生,反正爛命一條。下海做海賊成了不錯的選擇。武士沒飯吃,做了真倭寇,沿海流民也沒飯吃,也充當倭寇。
【我是董督晉典,記得關注哦,更多精彩等你來!】
回覆列表
首先日本可能不能算小國,小,只是相對中國而言的小,在世界範圍並不小。
明朝期間日本也不是明政府心腹大患,明,心腹大患是蒙古。明朝倭患也和日本官方關係不大。所謂的倭寇,就是中國海盜收留的日本內戰敗兵。倭寇之所以能夠鬧的轟轟烈烈,主要是明朝沿海官員和海盜蛇鼠一窩,沿海居民就等同於海盜。主要責任還是禁海制度造成了漁民無生路,只能當海盜。
倭寇之稱,起源於元代,興隆於明初,那才是真正的純倭。從日本回復對明朝的朝貢貿易後,日本自己就出動軍隊把海盜基本消滅了。一直到日本也搞起了禁海,頻頻發生大規模內戰開始,倭寇又死灰復燃,這回參與倭亂活動的人員更復雜了!不光有中國,日本海盜,其中還有大量北韓人和其他沿海小國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