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言記

    古人的夏天,應該比現在更有韻味吧!

    第一,古代主要靠人工扇扇子,以扇子產生的風來解決夏天的酷熱。《初夏》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一般家庭就是靠竹編織的扇子;讀書人靠紙扇子,這也是一種象徵;達官貴人,就用綿帛扇,這樣會更輕,風力更足,古代皇宮或者一些女性,都是拿著很小的葵花扇,基本都是綿帛製成,也是一種象徵,就像書生的紙扇。

    第二,古代有世代的製冰,也有個別家族或者莊園,都有自家冰窖,夏天基本靠冰製冷。《菩薩蠻·迴文夏閨怨》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

    第三,古代人的衣服,基本都是粗布或者綿帛製成,對於散熱功能比較好,尤其是綿帛,畢竟輕,穿著也比較舒服,條件好一些或者達官貴人,穿的都是絲綢,那就不用對說了吧!《菩薩蠻·迴文夏閨怨》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第四,古代人手藝都比較好,會有比較好的涼蓆,加上玉枕,扇子,整個夏天可不要太爽哦!《夏日田園雜興》借與門前磐石坐,柳陰亭午正風涼。

    第五,在古代,天氣也沒有這麼熱,因為環境比較好,空氣汙染也沒有這麼嚴重,水質也比較好,森林樹木比較茂盛,一點點風力,在沒有高樓大廈的格擋下,透過山谷小道,席捲森林,從而產生的風,沒有龍捲風的暴力,也帶來了清爽的風。《幽居初夏》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這是個人拙見,也沒有查詢資料,全靠個人瞎猜,僅做參考,娛樂一下即可,不做知識普及哦⊙∀⊙!

  • 2 # 狸想書齋

    1.皇帝專屬的“含涼殿”

    自古皇宮夏日避暑就有“含涼殿”,方法是將房屋臨水而建,或是採用水迴圈的方式推動風扇轉動,將涼氣緩緩送入屋中;或是利用機械原理將水送至屋頂,水流又沿著屋簷下淌,形成一個迴圈,讓室內溫度下降,宋代還會在大殿中,放置冰盆、鮮花。

    2.暢銷避暑小冷飲3.戲水

    夏季炎熱,古人也會進行一項活動——戲水,其性質有些類似於如今的“潑水節”,在炎炎夏日入小溪、河水嬉戲,好不暢快。在許多詩句中,,就對這種活動進行了描述。如“戲水源頭指舊蹤,當時一笑也難逢。”、 “採摘浮杯如戲水,晚香淡似夜來些。”

    4.人工製冰

    一千多年前沒有冰箱,宋人是如何在夏季獲得冰塊的,從南宋詩人楊萬里一首詩中得到答案:“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帝城六月日亭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說的是冬季窖藏天然冰,等到夏天再取出來當商品賣。

    也有材料說,宋代已經掌握了人工製冰技術。大約在唐代末期人們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並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宋朝是否已經會用這種技術,無從考證。

    可見宋朝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美食等方面都是一場場革命性變革,中國古人的智慧比天高,現代我們又何嘗不能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的制高點,從宋人如何消暑可見一斑。

    5.高明的機械風扇取涼

    宋代人有想象不到的消暑辦法,宋代一些大戶人家已經用上機械風扇取涼,叫扇車。北宋有詩曰:“君不見長安公侯家,六月不知暑。扇車起涼風,冰檻瀝寒雨。”根據史料記載,扇車是一種精巧的圓形機械,由水力驅動,帶著扇葉旋轉送風。加之冰盆放於上風口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涼氣吹進屋中,當真是涼爽異常,六月不知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沃茲發動機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