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出神入化46
-
2 # 谷昊新韻
正確的說法,古代文人踏上仕途之路,才有遭貶經歷。
從隋唐至明清,由朝廷公開考試的方法甄別選用官吏,這種古代科舉制度透過考試合格叫及第或登科,唐代進士及第稱為“進士第”,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科舉及第之後,才有做官的資格。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是文學家,經過四次進士考試及第、四次吏部考試透過銓選,才正式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他屢被貶是在做官期間發生的,並不是文人身份招損。翻閱歷代遭貶的文人,同時都是有地位的官員。所以一概說有些古代文人會有被貶的經歷是不對的。
-
3 # 離默默
文人被貶,武將被貶,這些都是正常的,沒有所謂的政壇不倒翁。你惹皇帝生氣了,皇帝就要找你的茬,就要把你炒魷魚,這很正常。
有時候,文人的一些話惹皇帝生氣了,可能被貶,比如皇帝愛慕虛榮或者好大喜功,文官勸諫了幾句,就有可能惹皇帝生氣。
有時候,文人做錯事了,或者被人誣陷了,也有可能被貶,你擋了別人的道,怎麼可能不被貶呢?
另外,文人總是天真爛漫,對政治一竅不通,只是知道忠君為國,卻不善於討得皇帝關心,文人,尤其是憂國憂民、書生意氣、文質彬彬的文人,被貶是常事,不被貶是例外。
中國古代,文人,尤其是一些著名的詩人、詞人總是仕途不順,都有被貶經歷。從屈原到李白,到蘇軾都是如此。
或許,文人在忠君愛國的同時,應該多一些靈活和原則,才能更好的為民請命,為社會服務!
謝謝:緣來是你相邀
有句成語叫:文齊福不齊。意思是說某人文才足以出人頭地,但是時運不濟。縱觀歷代之文人,受此遭遇者,皆與時運不濟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