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人田雲生
-
2 # 大獅
評書現在依舊很火,只不過以前的時候人們用半導體收音機來聽,現在的人們用手機配上耳機來聽。所以從直觀上來看,好像評書已經沒落了。
其實不然,單田芳老先生在前年接受採訪時,曾說過,自己的評書光是在蜻蜓FM和其他平臺上,每年就可以給他帶來上千萬的效益,這說明喜歡評書的群體還十分龐大的。
隨便下載幾個能播放評書的APP,單老的評書播放次數,多則幾億,少則幾千萬。我現在在聽單老的《三俠劍》雖然這已經是第三次聽,但是依舊感覺喜愛的不行,一聽到金頭虎賈明的段落我就開心的不行,這部書在蜻蜓已經7.5億詞播放,相信很快多10億。其它的《白眉大俠》《龍虎風雲會》《童林傳》《亂世梟雄》《隋唐演義》動輒都是幾億次播放。
再看袁闊成現在的《三國演義》如何早已過了10億播放,其它的演員如老一輩的劉蘭芳、田連元等等,這幾位評書藝人的成績也非常好,播放量非常大。新一輩如孫一、王玥波等等,成績也非常喜人。對了,不得不說到郭德綱,他的那些所謂的評書相聲,播放次數幾乎全部過億。
所以說評書並沒有沒落,雖然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聽評書,但是中國還有幾億的中年人和老年群體,包括我在內,我雖然剛過而立之年,但是卻還是個評書迷,我身邊的同齡的朋友也都喜愛。所以評書看似不火了,但實質依舊在熊熊燃燒。
-
3 # 薛白袍
現在音訊節目其實呈井噴狀,很多小說演播其實也算是評書的另一種形式吧,當年王剛的《夜幕下的哈爾濱》也曾萬人空巷過,也曾經被當做評書的典範。
所以,很多沒有師承門派,靠口播小說養活自己的主播們,其實算是評書的另一種形式。
我有時候不想看小說時,就去找部音訊小說聽聽,也蠻好的。
傳統評書之所以讓人感覺有點沒落感覺,原因大約在於,傳統評書其實很套路,比方說袍帶書必然有皇帝聽信讒言,構陷忠良,重量落難,必定有個類似八王千歲趙德芳的人出來追著皇帝打,讓他不敢殺害忠良。
皇帝如果御駕親征,必然是去徵南征北征東征西,必然會被困,必然有一個類似程咬金一樣的大老粗回朝搬兵,必然有個白袍小將奪得二路元帥,在討伐途中必然有幾個長得好看的敵方女將哭著喊著要嫁給白袍帥哥。
而短打書,必然有打擂臺的情節,情節雷同,書又不太多,很多評書演員說書喜歡改書,有的改的很好,有的就屬於亂改了。
比方說張少佐改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差點把這部武俠名著改成打擂臺的模式,這也就算了,他念大美女林仙兒的名字,我怎麼聽怎麼彆扭,兒字應該重讀,但是他給念成了兒化音,真真上管金虹能忍阿飛不能忍啊。
而很多小說主播,不改動原著,照本宣科,依舊能播的聲情並茂,我覺得也挺好的,這大約也是評書沒落的原因之一。
回覆列表
單老,田老,袁老,這樣的評書大師,成了永遠難以超越的大家。“世上行當甚多,唯有說書最難”這話真不假。說評書,需要知識的積澱,需要生活的閱歷,更需要對人情世故的揣摩,真不是有張嘴就能說的。看看當代比較活躍的所謂青年評書演員,矯揉造作,東施效顰,譁眾取寵,偶爾可能一兩部還算差強人意,但聽多了,就覺得火候太差。另外,在這個快餐年代,有哪個會去認真背書,會去為講《亂世梟雄》查閱無數資料,耗費十年時光?大多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