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郝刺激
-
2 # 張葉紫
沒有,一點都沒有,想回家都想一年了,有很嚴重的戀想情節,回家就是很開心的事情,特別開心的就是回家後有很多好吃的,自由自在的。
-
3 # 每天都要思考吃什麼
1.過年的時候,如果年味越濃,期待越高,一家人越融洽,過年就越值得開心。過去,過年意味著團聚和慶祝,小孩子當然期待的是新衣服和過年時的美味,從臘月24日開始,就能很明顯的感受到越來越濃烈的年味,臘月24,恰是趕場的日子,我、姐姐就和母親,揹著背篼,到人來人往的街上,蒐羅著年貨。最先存的,是一些麵條、苕粉、辣椒麵等易於儲存的物品,我們當然對這些不感興趣,通常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去賣糖的、賣餅乾的攤位上,指著那些花花綠綠的糖和各種形狀的餅乾,嘰嘰喳喳的討論,應該選一些什麼樣的糖和餅乾。選好了這些,如果還有時間,母親就會帶著我們去看新衣服,過年走親戚時(拜年)就要穿新衣去,從這個攤位逛到另一個攤位,從這一件衣服試到另一件衣服,直至價格、質量都令人滿意。臘月27,是年前的最後一次趕場,許多過年必備的菜品都要在這一天備齊,這一天,幾乎是全家人都出動了,一揹簍一揹簍的菜揹回家,剩下的兩天,打掃衛生、洗好豬頭肉,準備好祭祖的東西。每個人都在忙碌著,每個人都在期待著。2.大年30一大早,就被母親叫醒,手上塞一些零食,要到下午2、3點,才能吃上年夜飯。鍋裡的豬頭肉、香腸、臘肉布魯布魯的冒著泡,香氣溢滿整個屋子,大人們忙忙碌碌,不斷的進進出出,小孩子們跑東竄西,好不歡樂。3.團圓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即使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對年夜飯的不那麼渴望了;工作忙了,年味不再那樣濃厚了,但想與家人團聚的心,還是一直存在。
-
4 # 小米粒的情感
第一:沒有有不回家的念頭,很想回家
第二:值得開心的事,可以見到想見的人,可以一起年夜飯,可以和好久不見的朋友一起玩。
-
5 # 皎淚
很慶幸自己童年時過春節是沒有智慧手機的。
那時過年真的是過年,大人忙活做飯包餃子,小孩子們就只管吃玩就夠了,那時的我還是喜歡放鞭炮的呢。一般吃完飯大人們就打麻將看玩會,那時的晚會真心不錯。那時過年要買新衣服,剛穿上可能就被炮竹點了幾個小窟窿。
慢慢的智慧手機普及了,年味就沒了,沒了。
發紅包搶紅包,分角元,感覺跟搶到金條似的。
可笑,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回覆列表
過年開不開心,還是看個人吧。功成名就當然開開心心回家了。在外面還沒闖出事業的回家可能會有不少壓力。其實,很多人都說現在過年都沒有多少“年味”了。也有不少在外地工作的人選擇在打工的地方過年,不想回家。
關於過年不想回家原因,我給大家列舉幾個看下:
一、混得不好,沒有賺到錢。一年在外辛辛苦苦工作卻沒有賺到幾個錢,沒有錢回家不好向家裡人交代。
二、大齡單身青年,怕被催婚。對於大齡單身青年來說,回家就意味著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父母的催婚,簡直要命。
三、過年成本太高。可以算一下,春運要搶票吧,搶得了票嗎?汽車票,火車票,飛機票貴不貴?過年得給父母,親戚朋友送禮吧?禮多人不怪,禮少別人不愛!還有給小朋友的壓歲錢,廣東這邊還好,只是討個“利是”,5塊10塊大家不計較,聽說北方的朋友過年一個紅包幾百上千甚至上萬,這年咋過?一年攢的辛苦錢,到頭來沒有剩下多少。春節回家也是考驗錢包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