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雨塵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應四時之序,夏天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溫度高,光照時間長是它的特徵。

    由於地球的公轉,和我們相對的地球那一邊是面對太陽的是夏天,我們生活的北半球更接近太陽直射,地面獲得的熱量多,所以氣溫高。而地球表面溫度的高低,主要是太陽的輻射。再者,夏天太陽直射地面,晝又長,光線經過大氣層又薄,因此氣候炎熱。

  • 2 # 花熊老師

    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問題、大科學”的問題。看似司空見光的現象背後的原因其實還挺複雜。

    首先說主要的答案防止你沒耐心看長篇大論:因為黃赤夾角的存在,夏季時太陽(相對)直射你所居住地區+白天更長太陽照射時間更長,因而獲得相比冬季更多的來自太陽的能量。

    先看日照角度問題

    當夏至日時,太陽垂直照射北迴歸線北緯23度26分,也幾乎垂直照射臨近的上海。而冬至日時,太陽垂直照射南迴歸線23度26分,這時從北半球來看太陽高度最低。在同樣天氣、同一時刻(例如正午12時),冬季上海市單位土地上獲得太陽的能量要減少超過40%,並且冬季太陽高度低、太Sunny經過大氣層的路徑更長、對太陽能量減弱會更多。

    再看日照時長問題

    在上海地區,夏至日(6月21日)日出時間為04點50分,日落時間19點01分,晝長14小時10分;而冬至日(12月22日)日出時間為06點49分,日落時間16點56分,晝長10小時07分。日照時間相差超過4個小時。

    考慮上述兩個因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夏季這麼熱、冬季這麼冷了。

    下面講一下我小學時關於這個問題的困擾。我在書本上看到下面的這些內容: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在冬季(這裡是指我們居住的北半球的冬季),地球位於近日點;而在夏季時,地球處於遠日點。當知道上面的兩點後,我的疑惑就來了,處於遠日點時地球獲得太陽的能量更多,但為什麼我們感覺到熱,而位於近日點(收到太陽的能量少)時我們覺得冷?

    明顯小學的我忘了日照角度這回事和日照時長這回事 -_-||,那麼因為日地距離的差異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呢?

    其實,雖然地球處於近日點和遠日點時的日地距離有差異,但距離差異實際很小,也就是說地球公轉軌道實際是非常近圓的。

    具體來講,地球處於遠日點的日地距離為15, 210萬千米;地球處於近日點的日地距離為14, 710萬千米;平均日地距離為14, 960萬千米。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僅為3.3%。因為能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在冬季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熱量比夏季要多6.9%。

    但地球接收到來自太陽的熱量嗎?其實不一定。我們知道任何物體都光線都會有反射作用,並且不同物體對光的反射效果並不一樣。地球表面和空氣中雲(冰晶、各種氣體分子)都對太Sunny有反射,使得部分太Sunny被反射回到太空。地球表面南北半球陸地和海洋分佈十分不同,地表狀況也千差萬別。在北半球冬季時,由於降雪使得很多地方被冰雪覆蓋(南半球則不會,因為南半球的地理緯度、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冰雪對光線反射效果更強,這也是我們在冰雪覆蓋地面的冬季晚間仍然感到天很亮的原因。因此在冬季,雖然來自太陽的能量更多,但地球並不一定能夠真正接收到更多太陽輻射,因為地面冰雪對太Sunny的發射也更多。我並沒有進行計算,所以只說“其實不一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魅族手機有刪不掉的軟體、還有他老是自己下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