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揚心理王主任

    這個問題非常好,深刻!

    心理學特別追求一個人認識自我,認識自我的方方面面,這樣才會去審視自我,再用善惡是非的標準去判斷自我,看看自己是好是壞、是美是醜、是高大還是猥瑣,這樣才會改造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也可以說是成為社會需要的樣子。

    所以,認識自我只是一個巨集大工程的開始,後面是審視自我、判斷自我和改造自我,而一個人是不斷變化的,自我改變也是漸進性的,因此認識自我、審視自我、判斷和改造自我的歷程就不會停止,周而復始,迴圈往復,這個巨集大的工程就是自我提升。當然,你也可以說是自我塑造,道理是一樣的。

    認識自我和改造自我,以達到自我期待的樣子,這種認識自我的功能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最最重要內容,這種意識叫做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感知、覺察和反應,有了認識自我的這種自我意識,做為生物體的一個人的思想就有了自動自發性,它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也因此可以使自己變得更要完善和強大。

  • 2 # 世界溫度

    自我認識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集處世,哲學,玄學,命理於一體的問題。也是我們祖祖輩輩苦苦追尋的問題。

    處世:通過認識自我,在待人接物,應付世情;與世人相處交往有所提升。《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人在世間活,總想通過不斷的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好在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中,做到遊刃有餘,應對得當。

    命理:通過認識自我,從而探索人生命運規律,如周易,八字命理,紫微斗數,七星命理,占星術等都是古人通過認識自我而悟出的命理道理。想通過認識自我來掌握命運,趨利避害,逢凶化吉。

    認識自我的目的是什麼,答案是多樣化的,每個人所處的位置,身份不同,認識自我的方向就不同。

    歸根到底人類想通過認識自我,衝破各種枷鎖,這些枷鎖有的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有的是大自然造成的,有的是廣袤宇宙造成的。所以認識自我的過程也是抗爭的過程。

  • 3 # 王的學習筆記

    任何一個生物要生存,必須能分辨自我與外界,然後必須要能找見自己在外界的位置。

    有的生物比較低階,只需要找到一點點就能生存,但是人太複雜了,僅僅區別自己與外界就遠遠不夠。

    比如低階生物只需要區別自己的實體與外物不是一回事就行了,但是人就得思考自己的身體雖然由外物消化後構成,但這些外物究竟有什麼用,如何轉化,是哪些物質起作用…?

    比如人體不會合成維生素B12,但又是人體必須,於是人就得思考哪些東西里有這玩意,如何進入身體,如何起作用。

    那麼此時,維生素B12是不是“我”的組成部分?

    這還是實體。非實體也一樣:你手機裡的資訊、影像,是不是你的一部分?

    你看,我們現在過的一切生活,用的一切物品,感受到的一切資訊,都是作用在“我”之上的,這就導致了認識自我是一切的基礎——

    (1)瞭解“我”在世界中的位置、(2)瞭解“我”內部與外部的關係、(3)認識到“我”存在的意義。

    這對應的是哲學終極問題:(1)我在哪裡;(2)我會去哪;(3)我是誰

    瞭解了這些的價值在於,往世俗了說,可以洞察自我與他人、自我環境的關係,可以預測趨勢,可以自我保護,可以充分自我滿足,可以掙大錢;

    往理想去說,可以洞悉世間規律,可以智慧而快樂。

  • 4 # 23POSTeRS家居

    蘇格拉底有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

    即使歷經幾千年,我認為這句話仍然有著深刻的力量。當我們面對著一個充滿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的世界,我們總是要從無數種生存可能性之中去尋找自己的生存之路,我們想生存的更有價值,我們想讓生活變的更有意義,或許我們只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加自由,變得更有尊嚴,更有笑談人生的底氣和魄力。

    從「世俗意義」來說,認識自我可以讓你看清自己的問題,明白自己的侷限,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短板在哪裡,清楚自己的理想,這樣更好的制定自己的生存策略,從而可以更好的處理自身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獲得世俗意義上的豐碩果實,這也是認識自我的世俗價值所在。

    如果談到“終極目標”,不得不說,認識自我是終極關懷的一種體現,我們日常談論的意志,自由,平等,正義,尊嚴,信仰,這些談論的都是「我」的自由,是人的自由。大部分身為社會化一部分的人總是要面臨一系列生存上的矛盾。情感和理智的衝突,道德規範與生理本性的矛盾,自利動機與利他動機的矛盾,個人本性與社會要求的矛盾,這些矛盾都關乎於一個問題:

    「我」到底是什麼?

    就像一個「運算元」作用在函式上得出的結果,一旦「我」的函式知道,與我相關所有東西都會浮出水面。可惜的是「自我」一直被認識,卻從未有定論。我們或許比兔子要高階一點,我們不僅需要胡蘿蔔,還需要理性,可是「我」是霍布斯所言自然屬性的“自然物體”,還是黑格爾所言受控於理性力量的“理性存在物”,還是尼采所主張的意志佔據的“生命衝動”,又或許是法蘭克福學派所提倡的“存在先於本質的各種選擇”。

    我是不知道答案的,這個被反覆言說的東西或許根本就無法言說。

    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把人當做黑箱,華生曾經驕傲的向世界宣佈,所謂的小偷,醫生,教師,法官都是可以被塑造出來的,給我一批嬰兒,我可以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各色人等,這句話放在今天多麼讓人不寒而慄,如果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為了成為現代機器的一顆螺絲釘,整個人就被定義為了螺絲釘,又或者這個人也把自己當成了螺絲釘,這顆螺絲釘的價值我不知道好還是壞是多是少,但我知道螺絲釘的價值和一個有血有肉直立動物的價值一定不一樣,你的認識決定了你的價值。

    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的逼問自己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的自己定義自己的過程,是把自己逼在懸崖邊上狠狠的質問,是將自己放在廟堂裡虔誠的供拜。

  • 5 # 懶說文史

    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我們也是不完美的。可是在我們缺少自我認識的時候,是無法意識到這一點的。我們認為世界應該是完美的,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所以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不完美所困擾,為之傷心痛苦。而當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自我認識的時候,我們會明白痛苦的來源不是這個世界,而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我們認為生活的理想狀態是幸福快樂,所以我們找不到痛苦的意義;我們認為自己不應該忍受寂寞,所以我們迷失在人與人的膚淺遊戲裡;我們覺得世界和他人都無法改變,所以我們放棄對自己的完善和努力。當你有更多的自我認識的時候,你會發現態度決定一切,你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決定你所看到的內容,以及你自己的反應。然後你就可以有能力和自由去選擇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他人、自己。然後你就可以解放自己的心靈,不再為任何無謂的事情而痛苦,因為你可以看到一切痛苦的意義和原因。最後,你也不再會恐懼死亡,因為當你清楚地瞭解這個世界時,會明白死亡不是一個終點,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因為不可避免的死亡而變得毫無意義。

  • 6 # 生活來點心理學

    awaken something inside your mind and then chase for-itself-in-itself.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默認了我們已然是自我。然而存在主義哲學家認為人並非自動天然地即是自我。

    “自我”是某種人需要成為的東西。

    成為自我的過程涉及選擇和對該選擇的忠誠。為何選擇如此重要? 我們都是茫茫人群中的一員(we are all members of herd)。我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大多隻是隨波逐流。然而成為自我需要從人群中的脫出。

    要從茫茫人群中脫出成為自我,人必須瞭解關於人之存在狀況的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實,並意識到真正的選擇必然在某種意義上毫無根據。成為自我所涉及的選擇之所以必然毫無根據,因為它無法被理性所指導。它只能依賴於黑暗中的縱身一躍。如克爾凱郭爾所說,“信仰的縱身”。

    在做出選擇時,焦慮、痛苦和恐懼會伴隨而至,恰恰因為這選擇的無根無據(the groundlessness of choice)。對於道德的需求來源於對這種選擇的畏懼。然而這選擇終然無根無據。此即人類的終極存在主義境況。

    舉個例子:

    一個陌生人在人群中看著你時,你會感受到這種目光,並引起不適。為什麼呢?

    因為他者在凝視你。

    為什麼這樣的凝視會不舒服呢?

    你感到自己被客體化了,而你卻不知道他者把你客體化成了什麼。在將你客體化的過程中他者規定了你的本質。你的本質是你存在的祕密,這個本應掌握在你自己手裡的祕密實則被他者掌握著,你卻一無所知。 (哈哈慌了吧:)

    從for-itself(自為)淪為in-itself(自在)的你仍無法決定這in-itself的本質。

    害怕的只是未知。

  • 7 # 心ZHI所向

    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正確認識,恰當定位;不斷完善,超越自我;設定目標,不斷前進;提升自我,實現價值。

  • 8 # 永不沉睡

    為什麼說人要自知?自知是為了更好的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從哪來到哪去。現實中很多人都不自知,他們只知道自己是誰,若不知道這個自己如何成為,就是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現在的職業,選擇伴侶,以及生活的方式。

    當你真正的瞭解自己後,知道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知道自己雖然被父母所生,但是和父母並不是一體,知道自己是一個思想獨立的個體,不依附任何人,不受任何人影響。就會明白,自己的路怎麼走,自己的未來在哪裡。不會再迷茫。不會害怕。心中充滿愛,

  • 9 # 小K先生

    認識自我的過程,就是不斷修煉自己。

    揚長補短,

    在認識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10 # 使用者易池君

    認清自我有利於做人做事!從做人方面說知道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具特色的自我,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從做事方面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將事情做得更好。

  • 11 # 孫哲瀚

      認識自我,就是給對自己的一種充分理解和肯定。對自己有一種全面的把控,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都有一種全面的瞭解,這樣的一種自摸自查,他的好處是隨時可以糾偏,對思想上的利弊,有一個全盤的把握,如果你不是一個過度自傲的人,就一定會對自己有一個採取糾正的過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時時刻刻都不偏離正確的軌道。

      瞭解既是一種思想的深挖,但同時也是一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個人行動,即是課程也是規定,所以認識自我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在一種過度自我的課窠臼中,有一個反思昇華的過程。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自己有過度的自信是好的,但不要陷入一種盲目無知的傲驕之中不可自拔,知其不可而為之,這不是堅韌而是固執,知微知章方能洞悉知易行難的一個道理。

      不敢說自己是一個雋雅之士,性格脫略也就更談不上了,如果要說是瘖俗朴茂到不為過,這輩子駐足看看自己,早已是以屆知命之年的人了,然自愧弗如積慚成痛,始感覺一種心長力短之態日盛一日,已是心低意沮不復鬥志了。

      但我看來所謂知命,無非是一種際運堪破的託辭罷了,人生不隨以止是一回事,隨波逐流就是另回事了。別拿一種介乎於知命為藉口,而枉失了生世的鬥志,人生怎可輕易言敗?不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一切還都有翻盤的機會,生命尚在的每一天,我們尚有勇氣面對一切困苦和厄運,為何不賦予自己更多的力量,去奮力一搏,即便是我們失敗了,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的活著而已,和現在又有什麼區別?我承認人按行自抑是好事,但過分的度己以繩,只會是固步自封畫地為牢而已。一個心思活分之人,似乎更適合畸變的歲月。

      瞭解自己不是任隨自己,而是要在充分了解中改變自己,亮有云:“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話凝練的向我們闡明瞭一個問題:人要學會靜極思動反躬自責,若時刻有一顆問責之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所以,認識自我的終極目的,也是要舉一反三的於過往之中尋不足,卑以自牧的于謙遜之中圖生存,無疑這才是一種對生命負責的真實態度,否則一輩子只知順從強鷙,低首下心違天悖人的活著,即便是死了也心有不甘,不是嗎?

      我只希望我自己,有生之年都能活回我自己,若不能在自覺自願中安常履順,那就在隨人俯仰中死的向個人吧!

  • 12 # 理性走遍天下

    終極目標是達到兩個和諧。1,自己與自己和諧;2,自己與是周圍的世界和諧。

    我們也要像研究一個自然科學當中的一個實體一樣研究我們自己,畢竟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1 我是誰?

    我目前是什麼樣子的。

    2 我是什麼材質組成的?

    我的成長曆程當中經歷了什麼?形成了我怎樣的性格特質。

    3 我需要怎樣的保養,才能像一輛汽車一樣運轉良好?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也是像一輛運轉的精密儀器一樣,需要常規的保養、維修以及升級。

    4 我怎麼讓自己發揮最佳功效?

    在實體的世界中去發揮自己價值。這一條,說的是如何與周圍世界友好相處。

    在社會上你經常會看到一些對自我認識不清的人,比如講某人對自己評價過高:

    1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2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某些人對自己評價過低:

    1 我配不上你。

  • 13 # 木能生火

    認識自我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人最可貴的地方,是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一點,很多人往往是做不到的。因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自己審視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韓信,大半個江山都是他帶兵打下來的,但他最後的結果很慘。他並不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作為一名帶兵打仗的將軍,打江山的時候是有用的。一旦江山坐穩,將軍就成了危險品。劉邦大人害怕他會奪了江山啊。想個法子,找個藉口,殺了他!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我們身處和平的建設年代,如果能清醒地認識自我,更有利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比如,你是個作家,善於寫小說,一心想往商場走,當企業家。那麼,往往你會失敗。因為你不是這塊料!認識自己是塊什麼料,然後把自己做好,往往會擁有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 14 # 渡己亦是渡人620

    認識自我的終極目的是認識世界,對自我的認識越深,對世界的認識也就越深,越瞭解自我,和自我相處就越和諧,從而和世界相處就越和諧,心性和意志就越堅定越強大,從內迸發出的能量也就越渾厚

  • 15 # 小兔子的遠方

    認識自我的終極目標是:讓自己自由自在,不再拘泥於外部世界的人和環境,給自己的一系列定義標籤,自己發現自己的全部優缺點,喜歡這樣的自己,生活的舒心快樂

    為什麼要認識自己呢?因為認識了自己,你可以很好的適應這大千世界。認識了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所在,知道自己的劣勢所在,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事兒,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外部環境就是客觀在那裡,如何融入並有可能出色,都在於你知道了解自己的程度,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掌控選擇自己的生活,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 16 # 使用者6705074257

    認識自我的終極目的是做自己。活出真實的自己。

    當我知道我是誰,我便不再是我。我是過去因緣和合的習慣,當經歷過的事越來越多。心中隱隱約約會出現一個理想中的自己。那麼多的自律,只為在現實中能夠遇到她。

    智慧通透言行優雅身材窈窕氣質灑脫,周圍人因我而感到開心。世界因我而精彩。

  • 17 # 秋風500

    認識自我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認識自我”,不從深奧的哲學上講,從現實生活上來說,用一句古語就是“人固有自知之明”。終極目的不外是使自己擬定人生計劃,包括現實生活中採取什麼行動時,對於採取行動的事物物件,以及存在的可能變數,對照自己的能力和可利用社會資源有個正確的評估,知己知彼做出正確預判,三思而後行,儘可能的避免挫折和失敗。

    進入社會自己創造價值,不必事事向父母伸手要錢了,而且收入高的情況的下還能回報父母,經濟獨立也是一定意義上的人格的獨立,但同樣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法定義務也由自己擔當,自己的人生路也就開始由自己把握了。這時間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對自己能力、性格、學歷、人緣、交際等綜合素質有個基本正確的評估,找到適合自己的社會定位,使自己的人生事業少遇困擾,穩步發展,走向輝煌。使認識自我真正起到指導自己人生的作用,也無不就是認識自我終極目的的價值所在。

    2020年6月9日

  • 18 # 善水之道

    自我就是真我,一個純粹的自己,一個不受外界環境因素汙垢的潛在自我,喜怒哀樂不存於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純真而無邪象嬰兒般純淨!認知自我就是迴歸於本性(赤子之心),人自嬰兒(赤子)出生本性愉悅寧靜純樸無惡無邪無分別心。赤子之心與日月星辰同心與天地萬物同體,完全沒有分離自我的狀態,這時的“我”才是“真我”。人在成長的路上因心性貪婪,真我被私慾好惡之念遮蔽,縱使喪失了自我。什麼叫天性聰明?天性就是赤子之性的狀態,人只有象赤子般平和寧靜愉悅無私心雜念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出高超的智慧。天人合一就是自我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自我沒有與萬事萬物分離對立的大我狀態。以別人快樂為快樂,以別人的痛苦為痛苦;別人盛則自己盛,別人衰則自衰;幫助別人就如幫助自己,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一樣!達到這種大胸襟高境界的人都是一些大企業家。如馬雲、任正非、李嘉誠等企業家都是得道之人才有如此輝煌的成就。08年金融危機很多商界人仕飛往香港向李嘉誠取經,問李嘉誠有什麼好建議好策略,李嘉誠只說了一句話:尋找自我,追求無我!這正與上述的“迴歸本性、天人合一”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謀而合。在此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如此的強大,直至今天現代商界的大伽大佬都追隨古人的修心養性的法門來完善自己,讓自己更強大,更有能力去應對一切,更有智慧去實現自我。

  • 19 # 小煦時光

    認識自我的終極目的是開啟自我改變,達到理性,學會與自我和諧相處,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書中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從生理、心理解讀“認知”,本能腦、情緒腦、理性腦。

    什麼是認知覺醒?認知覺醒,元認知,對自我認知的覺醒,達到理性。

    透過兩種方式認識自我,一是冥想,二是每日反思筆記。

    冥想,觀自在,內觀自我,內換自己的思維方式、情緒,達到自在。

    每日反思筆記,對時間、思考、所作所為的記錄。可以有模版,比如吾日三省吾身,1.走一萬步了嗎?2.讀書半小時了嗎?3.工作都做了什麼?

    王陽明說一切要往自己的內心看。往內心看,就是對認知的覺醒,找到原動力,開啟自我改變,真正喜歡的東西才會堅持。

    開啟簡單的自我改變:早起、冥想、讀書、運動、寫作,自我修行,變得更好。

  • 20 # 天年健康

    首先,認識自我,方能改過。所謂靜坐常思己過。

    其次 ,改過進一步完善自我。沒有完美 只有不斷完美。

    最後,目標是超越自我。量變引起質變 ,實現飛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奶奶癱瘓了,媽媽不想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