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
仔細品味一下《小時代》,覺得它很有悲劇的氣息...
1.為什麼文章的題目要叫做《小時代》呢?
個人猜想原因有二:第一,可能這篇文章是回憶文,多年以後大家各走各路之後回憶起青春的故事,無限感慨;
第二,文章講述的是青春的故事,感慨青春的青澀又帶有朦朧,感嘆小時代是多麼的...(不知道用什麼形容詞``=.=)
有此可以推出,小時代很有可能是悲劇.. T_T
2.聯絡小四的其他文章。他的文是絕對不會平穩發展的,讀完之後結局不會很清晰,反而給大家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留給大家想象的空間。而且,他的文章總會有種淡淡的憂傷,哀愁,又不會讓人看完之後哭得稀里嘩啦,但總能給人很深的印象。簡單點,用兩個字形容,應該是 【深度】吧`??
覺得林蕭活下來才是最難過的。聽說最後10分鐘資訊量最大,原來我還是沒有真正看懂,不過現在各種背後冒冷汗,毛骨悚然的感覺。還想起來小時代2裡面,周崇光說了一句“他們說,人死了以後,靈魂會飄到天空,俯瞰整個大地。”不知道這和最後8分鐘那個以俯視為視角的長鏡頭有沒有聯絡?
其實毀滅就是郭敬明的一貫風格啊,所以註定是這個結局,覺得小時代就是講了愛情友情以及略帶骯髒的人性,藝術不過是放大了的生活。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像電影一樣精彩,有的人是悲劇,有的是喜劇,有的人悲喜交加,有人一直演聖女,也有人一直扮婊子。
這一部,因為聽說結局很悲劇。這讓我腦中不禁冒出一個不合時宜的問題:悲劇也可以是淺薄的嗎?或者,更直截了當地說:淺薄者也配擁有悲劇嗎?
淺薄者不知道的是,他們最大的悲劇只是淺薄本身。如果淺薄者並不瞭解自己的淺薄,還算不上什麼悲劇。如果淺薄者一邊淺薄,一邊為淺薄裹上一層厚厚的能嗅出金錢味道的華麗外衣,並且手握金錢的權杖,把自己打扮成教主的模樣,用三呼萬歲一呼百應的市場策略,展示著淺薄力量強大無比不可對抗;而市場對這種淺薄真的就甘之如飴,那就是這個淺薄時代的悲劇了。
要說什麼叫“小時代”,這就是“小時代”。在這種時代生活,你不需要智慧,只需要“小”,你只要活得興高采烈、沒心沒肺,像個孩子一樣,就會有糖吃了。
但是,我也經常懷疑,這種時代的淺薄或許只是裝出來的。大部分人,恐怕只是把淺薄當作一種生存策略吧,不然,如何抵抗悲劇的人生呢?
《甄嬛傳》是最懂皇權的,對皇上來說,每一個後宮嬪妃最大的美德就是沒有心機,傻呵呵一派天真人畜無害的模樣才能在後宮裡待得最安穩。你可以要首飾要衣服要銀子要宮殿要人伺候,但是,不能要愛,也不能要權利。這正好說明,中國的孩子為什麼從一出生就要接受以下家庭教育:安分守己,管好你自己,不要強出頭。
活得太深沉的人,往往把自己活成真的悲劇了。真的悲劇是什麼?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深沉者確實配有悲劇,但是淺薄者不稀罕。所以,真正的命題,不是淺薄者不配有悲劇,而是隻有淺薄才不會有悲劇。
那麼,淺薄者真的不會有悲劇嗎?這要看他假裝淺薄的程度有多深,以及社會利益的池子容納淺薄的容量有多大。
在集體裝淺薄的情況下,社會利益探查與分配機制必然裝聾作啞,所有裝淺薄換來的利益,最終還是要填埋在系統重啟的悲劇裡。
會!
仔細品味一下《小時代》,覺得它很有悲劇的氣息...
1.為什麼文章的題目要叫做《小時代》呢?
個人猜想原因有二:第一,可能這篇文章是回憶文,多年以後大家各走各路之後回憶起青春的故事,無限感慨;
第二,文章講述的是青春的故事,感慨青春的青澀又帶有朦朧,感嘆小時代是多麼的...(不知道用什麼形容詞``=.=)
有此可以推出,小時代很有可能是悲劇.. T_T
2.聯絡小四的其他文章。他的文是絕對不會平穩發展的,讀完之後結局不會很清晰,反而給大家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留給大家想象的空間。而且,他的文章總會有種淡淡的憂傷,哀愁,又不會讓人看完之後哭得稀里嘩啦,但總能給人很深的印象。簡單點,用兩個字形容,應該是 【深度】吧`??
覺得林蕭活下來才是最難過的。聽說最後10分鐘資訊量最大,原來我還是沒有真正看懂,不過現在各種背後冒冷汗,毛骨悚然的感覺。還想起來小時代2裡面,周崇光說了一句“他們說,人死了以後,靈魂會飄到天空,俯瞰整個大地。”不知道這和最後8分鐘那個以俯視為視角的長鏡頭有沒有聯絡?
其實毀滅就是郭敬明的一貫風格啊,所以註定是這個結局,覺得小時代就是講了愛情友情以及略帶骯髒的人性,藝術不過是放大了的生活。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像電影一樣精彩,有的人是悲劇,有的是喜劇,有的人悲喜交加,有人一直演聖女,也有人一直扮婊子。
這一部,因為聽說結局很悲劇。這讓我腦中不禁冒出一個不合時宜的問題:悲劇也可以是淺薄的嗎?或者,更直截了當地說:淺薄者也配擁有悲劇嗎?
淺薄者不知道的是,他們最大的悲劇只是淺薄本身。如果淺薄者並不瞭解自己的淺薄,還算不上什麼悲劇。如果淺薄者一邊淺薄,一邊為淺薄裹上一層厚厚的能嗅出金錢味道的華麗外衣,並且手握金錢的權杖,把自己打扮成教主的模樣,用三呼萬歲一呼百應的市場策略,展示著淺薄力量強大無比不可對抗;而市場對這種淺薄真的就甘之如飴,那就是這個淺薄時代的悲劇了。
要說什麼叫“小時代”,這就是“小時代”。在這種時代生活,你不需要智慧,只需要“小”,你只要活得興高采烈、沒心沒肺,像個孩子一樣,就會有糖吃了。
但是,我也經常懷疑,這種時代的淺薄或許只是裝出來的。大部分人,恐怕只是把淺薄當作一種生存策略吧,不然,如何抵抗悲劇的人生呢?
《甄嬛傳》是最懂皇權的,對皇上來說,每一個後宮嬪妃最大的美德就是沒有心機,傻呵呵一派天真人畜無害的模樣才能在後宮裡待得最安穩。你可以要首飾要衣服要銀子要宮殿要人伺候,但是,不能要愛,也不能要權利。這正好說明,中國的孩子為什麼從一出生就要接受以下家庭教育:安分守己,管好你自己,不要強出頭。
活得太深沉的人,往往把自己活成真的悲劇了。真的悲劇是什麼?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深沉者確實配有悲劇,但是淺薄者不稀罕。所以,真正的命題,不是淺薄者不配有悲劇,而是隻有淺薄才不會有悲劇。
那麼,淺薄者真的不會有悲劇嗎?這要看他假裝淺薄的程度有多深,以及社會利益的池子容納淺薄的容量有多大。
在集體裝淺薄的情況下,社會利益探查與分配機制必然裝聾作啞,所有裝淺薄換來的利益,最終還是要填埋在系統重啟的悲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