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杉木說娛樂

    對比碼頭的搬運工、衚衕裡的洗衣縫補匠,黃包車伕算是一份相對體面,收入也相對穩定的職業,進入的門檻也相對更高。

    黃包車最早是從日本引進的,1909年,要想在城市的街頭營運黃包車的營生,要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

    第一是,要有一輛車;第二是要在官方登記上牌,取得營運資格。

    要想取得一輛車,有兩種方式,一是靠自己買,二是從車行租。

    在一份社會史研究的資料裡顯示,19世紀末(也就是1890-1990),一輛來自於日本製造的人力車,售價為15元。一元也就是一塊銀元,等於 1000文錢,15元也就是15000文錢。按照同期的貨幣購買力,200元可以買一套宅子,對一個來自於底層的,想要成為黃包車伕的人而言,自己買車是有些難度的。

    而租一輛帶牌的、有營運資格的人力車則每天的費用高達400至600文錢,其中約1/3用於車輛保養。

    這就意味著,將人力車出租1個月,老闆就能收回成本,這之後,利潤就滾滾而來。

    《申報》(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創刊)有一篇報道顯示,在1910年代的北京,黃包車伕每天最後能到手的日收入約50-80枚銅元(除去費用),而當時一戶四口之家的生活費,每日要花費60枚銅元方可餬口。為實現最大的收入,那時候也有兩班制的租車習慣:兩人合租一車,一人拉早班,一人拉晚班。

    黃包車伕由於收入低下,難有積蓄,多數人都無力自己購買黃包車,據民國社會學者言心哲的調查,南京1350名人力車伕中,自備車者只有204人,而且這些車多為舊車。

    小說《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人生理想便是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黃包車,但這個卑微的理想最終還是破滅了。

    而此時,在同樣一個年度, 1909年中中國人設計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通車,全長380華里,主持修建者為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同年,旅美華僑馮如製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誌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

    而這些,也都是黃包車伕的日常。

  • 2 # 青田視野

    在講述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我們通過劇組的佈景回到民國時期,女子合身的美麗旗袍,男子臉上架著的斯文眼鏡,中山裝或長袍,街道間的小販叫賣聲,常常讓我們一陣恍惚。而在這些或華麗或樸素的街景裡,有一種特殊的人常常出現:黃包車伕。

    汽車,電軌等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廣並沒有讓人力車出現頹勢,反而需求量更多,但不是每個車伕都能每天拉人掙錢,當時的人力車市場是人多車少的境地,即便是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平均也是四個車伕共用一輛黃包車。中國是個人情社會,貧窮的車伕想要拉到更多的客人,工作更長的時間,就只能拿錢送禮,租到一輛車,除此之外還要交定金給車行,所以在車伕賺到錢之前已經欠下了一筆錢。

    車伕自己一個月掙下的錢都不夠自己一個人開銷,更不要說要養活一家人了,因此,有無數個家庭就這樣破碎了,車伕的妻子孩子露宿街頭,活活餓死的人不在少數。即使是沒有家庭需要供養的車伕也過著艱難的日子,因為常年的“牲畜式苦力勞動”,讓他們身體無法承受這種負擔,很多車伕病的病死的死,整個車伕生涯不超過十年。因為條件簡陋,冬冷夏熱,他們總是和天氣逆向而行。就這樣一批又一批,即使知道這是嚴重的剝削,但是對那些沒錢生活的人來說也成了一種希望。

    就這樣對他們的剝削持續了半個世紀,後來這種職業漸漸消失,中國也進入了電動工具的全面推廣時期。他們也不僅僅是車伕,還是落後中國的縮影。

  • 3 # 九大山人

    民國的社會學者將國民生活水平劃分為四個階層:貧窮級,掙扎在溫飽線以下;生存級,僅僅能解決溫飽問題;舒適級,豐衣足食,有條件追求比較舒適的生活;奢侈級,過的就是“有錢,任性”的日子了。三十年代,伍銳麟通過對廣州600名人力車伕生活景況的調查,得出一個結論:“車伕的生活,可以說是介乎貧窮級與生存級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雲中子實力遠超十二金仙,為何不直接殺死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