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狂番薯81927

    怨恨別人是因為自己心裡缺少對身邊發生事情的正確認識,當一個人無法正確認知一件事件是對是錯的時候往往會將發生的事情認為是他人故意針對自己,看不清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亦或是為何發生。長此以往心胸會變得狹隘,甚至不能正確去對待已經發生的事情。

    古人總在教育我們要與人為善,和睦相處,摒棄自私自利,這是理想,不是現實,當人面對現實的種種利益或者觸碰到自己的那份蛋糕時總不能頭腦清醒的接受結果。遠的不說說說自己身邊就存在這樣的人,暫且將這人定為乙,乙從小生活在農村,後來被父母接到城裡生活,上學聽老師話認真學習,放學回到家裡幫助父母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切都是那麼看似的幸福,直到一天放學,一箇中年攔住乙,告訴她是她的親身父親,我不知道她當時是一種怎麼得心態,但是當一個人遇到同樣的事情心情可想而知,當時的她還小,回到家她詢問父母,是否是收養的孩子,當晚乙的養父母找到她的親生父親大吵了一架,他們本就認識,奈何以這種方式再次相見。從這以後乙的行為言語不再像從前那樣,她開始變了,變得大家都不認識。和父母吵架,學習開始下滑,在日常平常的一次對話在她看來是父母在嫌棄她,只因為她是抱養的,這種思想已經開始在她幼小的心裡開始萌芽,一直伴隨她的成長。例如中考,當所有人都開始拼命複習功課備考的時候,她成天在外面玩耍,當父母訓斥的時候,她總說自己不想上學了,次數多了父母也就死心了,打了,罵了,結果這種怨恨的心理更加的重了,直到中考完,她告訴父母要上私立高中或者讀職校,本來以她以往的成績考個一般的普通高中完全沒有問題,甚至以後的大學都有可能,但是她這種自暴自棄而又聽信他人的教唆最後導致自己遺憾終身。如果從一開始她能正確的聽從他人的善意,正確認識自己而不是將埋怨的種子埋在心裡,最後她的人生軌跡也不至於這樣。

    將父母的期望認為是嫌棄,將自己做錯的事情為何是合理,包容不等於縱容你儘量去做錯的事情,當你認為周遭的一切都是在和你作對的時候,心裡的怨氣只會越來越重,無法正確的發洩出來,你只會橫加與人,這就是怨恨。只有透過爭取的引導才能消除這種心理,比如這個月的店面優秀員工是一個你平常壓根看不上的人,你一個月都盡力去做到最好,但是最後的優秀員工居然是她,這時你的心裡除了不平,還有委屈和埋怨,為什麼會這樣,你只為我做的比她好,所以理所因當這個優秀員工是我而不是她。你會埋怨領導,心裡記恨那個奪走本屬於榮譽的人。在以後的工作中你會潛意識的認為她的不是,甚至發生矛盾,這樣的事情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遇到了就要去解決,找出她的問題所在,指出她的優缺點,引導她去改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你只著重眼前利益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大片的森林。

  • 2 # Boyhua1314

    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在一個隊伍中總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是領導者,是掌控比賽走勢的人,只要沒把球傳給他或者你自己持球時間久點,自己進攻沒中,他就在哪裡一直說你,然後他自己的防守鬆懈了,甚至表現出厭惡的行為。

    每個人生而不同,不管是思想,行為,不能要求別人怎麼做,但是可以要求自己,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只有自己最為清楚,所有的厭惡都是自己看不慣別人的樣子,也或許是你自己討厭,或者存在於自己的行為。只有做好自己,自己變好了,才不會看別人的行為趕到厭惡,哲學裡面有句話:,看不慣別人的行為,只是自己的境界還不夠,修為還不夠。當你看破一切的時候,你已經晉升了一個層次。所以不要說任何人,最應該反省的是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天你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