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哥哥江西
-
2 # 歸樵
蘇東坡雖有宰相之才,但身為博學多識之人,雖未恃才傲物,但終愛賦詞寫詩抒發情懷,闡述觀點主張。無意中得罪權臣。後因烏臺詩案受牽連被多次貶放,有宰相他當嗎?李白狂放不羈,藐視權貴,不也被流放夜郎嗎?縱觀歷代王朝,哪個統治者容忍文人亂政?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乾隆也搞過文字獄。作為文人,特別是有影響的文人,剛愎自用,口無遮攔,結果大多不好。寫寫風花雪月,說說蟲魚鳥獸尚可,非議朝政,針砭時勢,攻擊他人,就是玩上了臺,也下不了臺。
-
3 # 歲月匆匆餘生有你
第一次: 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2月初被貶滴至湖北黃州,共在黃州生活了四年又兩個月,直至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初調離 原因: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蘇軾調任湖州,他在到任的謝恩奏章上寫到:“伏念臣性資頑鄙……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這讓一個御史臺挑出毛病,又在他的詩文中尋章摘句,彈劫他蔑視朝廷甚至有不臣之心。他被押解人獄。這就是歷史上的“烏臺詩案”。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他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詩中抒發對新政的不滿,激怒新黨。入獄一年後,因蘇軾的“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訣別詩感動了宋神宗、朝中多人為蘇軾求情以及王安石也勸神宗說:“聖朝不宜誅名士”,所以蘇軾被貶到黃州。 第二次: 穎州,1091至1093 原因:當時離宋神宗駕崩宋哲宗即位沒幾年,新黨舊黨之間存在必然的矛盾,而蘇軾早在哲宗即位那段時間就認為新黨與舊黨乃屬一丘之貉,因反對全廢新法,主張因法以便民與舊黨發生爭執,他既不能容於新黨,也不能見諒於舊黨,於是遭舊黨連章彈劾自求外調到杭州之後於1091年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貶潁州。 第三次: 惠州,1093年 原因: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第四次: 儋州 原因:在惠州時期,蘇軾在杭州任上買下了侍女王朝雲,朝雲一直陪伴他。應該視其為東坡的第三位夫人。東坡自紹聖二年(1095)開始禁慾以養生,因為中國古人相信性生活於人傷害很大。。當時朝雲亦只有三十餘歲,但與東坡在精神世界裡,卻頗為相得。此年盛夏,朝雲染於瘟疫去世。蘇軾將她葬在城西豐湖邊的山腳下(此處亦稱西湖)。蘇軾曾寫有《西江月》詞,以梅來憑悼朝雲。 然而,蘇軾卻不能在朝雲的墓前長相廝守。當權者感到蘇軾太快活了。傳說是由於蘇軾的一首灑脫的詩引起的。蘇軾詩云:
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
當政者章敦(字子厚)當年曾是蘇軾的好友,如今卻是東坡的政敵。他讀到此詩,頗感不悅,說“蘇子瞻尚如此快活耳!”於是有了再貶海南儋州的命令。
雖然蘇軾的詩詞造詣是非常高,但是政治抱負不是很大,從他的詩詞可以看出來,缺乏政治家的霸氣,沒有王安石的詩詞那種大氣,比如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隻有政治家才能發出這種感慨。蘇軾的詩詞屬於婉約派,多是兒女情長和景。所以從這可以看出無法勝任宰相之職。
-
4 # 美妙行
蘇東坡文采沒的說,政治才幹也不錯,可惜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不遇明主,有勁使不上。東坡先生又不甘寂寞,偏偏願意折騰,和當權派王安石鬥了幾十年。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被打發得遠遠的。如果原配妻子王弗在,東坡先生做官不至於太難堪,但文采或許就遜色了
回覆列表
蘇軾被流放的原因? 原因很簡單,兩個字:變法。當時的丞相王安石是變法派,而以歐陽修,蘇軾為首的頑固派反對,自然被支援變法的皇帝找個理由貶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