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讀音——煙)國的都城有過遷移,不過定都時間最長的還是做薊(Jì),但不是現在天津市的薊縣,而是位於現在的北京,具體位置在房山區,見下圖方形框中。
後來因為燕國定都北京,所以北京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被稱為燕京、燕州。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不過這是北燕,也叫北偃(也讀著煙),因為當時還有南偃(南燕)。這個燕國(北燕)是二等侯爵國。但是燕召公奭(shì)沒有去封國,長子姬克成了燕國第一任國君。
從燕國建立到被秦國滅亡,一共有長達900多年的歷史。燕國在歷史上的都城至少有五個,具體數目尚有爭論。主要都城有以下五個:
一、燕城。燕國的第一座都城為燕城(今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
二、臨易(今河北容城縣),臨易作為燕都約40年;
三、燕上都——薊(今北京),這裡定都的時間最長,這是首都;
四、燕下都——易(今河北易縣),這是陪都,作為陪都的時間有300年;
五、襄平(今遼寧遼陽縣),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衛軍逃遼東,直到前222年被秦將王賁所滅。
前4個都城都是位於春秋的都城,最後一次遷都是戰國末年,薊被秦國攻佔,燕王遷都遼東郡的襄平城。下圖5個方形紅框就是燕國的都城。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的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琉璃河遺址位於北京西南43公里處的房山琉璃河鎮,是西周時期燕國第一個都城燕都的遺址,也是目前這一時期各諸侯國考古中發現的時代最早、城垣宮殿區和貴族墓葬區等設施較為齊備的一處城址。
琉璃河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分為城址和墓葬兩部分。在遺址中部有一座土城,平面略呈長方形,牆基寬約8米,分三層夯築。城內發現有宮殿區、祭祀區、手工業作坊區和平民生活區。
燕都遺址博物館內收藏有燕都考古發掘的部分成果,包括有大段銘文的克罍、克盉,銘文講述了周王褒揚大保召公,冊封燕侯授民授疆土等內容,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主要是因為周邊遊牧部落強大。
燕國建立之初,周邊的商人舊臣勢力還很大,不甘心聽名貴周人。燕國早期,燕國的土著和附近的山戎不時騷擾,抵抗北方民族的侵擾,燕國只好以武力對抗。所以現在挖掘的燕侯墓中隨葬多件銅戈、戟、護面和車馬器。可見當時,燕國國君都是尚武之人,其手下貴族也多是軍事統領。
不過,縱使燕國尚武,但是畢竟周邊的敵人太多,而在春秋時期,燕國依然弱小,連二等強國都算不上。燕國北部有山戎等遊牧部落,長期受到威脅,形勢嚴峻。春秋前期,山戎攻擊燕國,齊桓公出兵解救,燕人將都城南遷至臨易。
山戎部落瓦解後,燕又遷都至薊。
春秋晚期,北方遊牧部落再次強大,燕國不得已只能再次遷都,遷到了今天河北易縣的燕下都。以下都為陪都,重要性是不如上都——薊,是燕國後期的政治中心。推測子之之亂、燕昭王建黃金臺、太子丹易水送別荊軻都可能發生於此。
燕(讀音——煙)國的都城有過遷移,不過定都時間最長的還是做薊(Jì),但不是現在天津市的薊縣,而是位於現在的北京,具體位置在房山區,見下圖方形框中。
後來因為燕國定都北京,所以北京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被稱為燕京、燕州。
燕國在春秋戰國時代,至少有5個都城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不過這是北燕,也叫北偃(也讀著煙),因為當時還有南偃(南燕)。這個燕國(北燕)是二等侯爵國。但是燕召公奭(shì)沒有去封國,長子姬克成了燕國第一任國君。
從燕國建立到被秦國滅亡,一共有長達900多年的歷史。燕國在歷史上的都城至少有五個,具體數目尚有爭論。主要都城有以下五個:
一、燕城。燕國的第一座都城為燕城(今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
二、臨易(今河北容城縣),臨易作為燕都約40年;
三、燕上都——薊(今北京),這裡定都的時間最長,這是首都;
四、燕下都——易(今河北易縣),這是陪都,作為陪都的時間有300年;
五、襄平(今遼寧遼陽縣),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衛軍逃遼東,直到前222年被秦將王賁所滅。
前4個都城都是位於春秋的都城,最後一次遷都是戰國末年,薊被秦國攻佔,燕王遷都遼東郡的襄平城。下圖5個方形紅框就是燕國的都城。
琉璃河遺址↑北京房山區琉璃河的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琉璃河遺址位於北京西南43公里處的房山琉璃河鎮,是西周時期燕國第一個都城燕都的遺址,也是目前這一時期各諸侯國考古中發現的時代最早、城垣宮殿區和貴族墓葬區等設施較為齊備的一處城址。
琉璃河遺址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分為城址和墓葬兩部分。在遺址中部有一座土城,平面略呈長方形,牆基寬約8米,分三層夯築。城內發現有宮殿區、祭祀區、手工業作坊區和平民生活區。
燕都遺址博物館內收藏有燕都考古發掘的部分成果,包括有大段銘文的克罍、克盉,銘文講述了周王褒揚大保召公,冊封燕侯授民授疆土等內容,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為什麼有5個都城主要是因為周邊遊牧部落強大。
燕國建立之初,周邊的商人舊臣勢力還很大,不甘心聽名貴周人。燕國早期,燕國的土著和附近的山戎不時騷擾,抵抗北方民族的侵擾,燕國只好以武力對抗。所以現在挖掘的燕侯墓中隨葬多件銅戈、戟、護面和車馬器。可見當時,燕國國君都是尚武之人,其手下貴族也多是軍事統領。
不過,縱使燕國尚武,但是畢竟周邊的敵人太多,而在春秋時期,燕國依然弱小,連二等強國都算不上。燕國北部有山戎等遊牧部落,長期受到威脅,形勢嚴峻。春秋前期,山戎攻擊燕國,齊桓公出兵解救,燕人將都城南遷至臨易。
山戎部落瓦解後,燕又遷都至薊。
春秋晚期,北方遊牧部落再次強大,燕國不得已只能再次遷都,遷到了今天河北易縣的燕下都。以下都為陪都,重要性是不如上都——薊,是燕國後期的政治中心。推測子之之亂、燕昭王建黃金臺、太子丹易水送別荊軻都可能發生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