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崔海峰康復治療師
-
2 # 資訊採編播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顫麻痺,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學顯示,患病率為15~328/10萬人口,>65歲人群約1%;發病率為10~21/10萬人口/年。PD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社會因素、藥物因素、患者因素等有關。PD病理改變為:中腦黑質緻密部、藍斑神經元色素脫失,黑質色素變淡及出現路易小體。PD神經生化改變為:中腦黑質緻密部、藍斑神經元脫失致上述部位及其神經末梢處多巴胺(DA)減少,(DA減少≥70%時產生PD臨床表現),而黑質紋狀體系統中與DA功能拮抗的乙醯膽鹼(ACH)作用相對亢進,DA與ACH平衡失調。
在病程的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如抑鬱、便秘、睡眠障礙、認知損害等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預防帕金森病,應積極控制血壓、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用或慎用可能導致藥物性帕金森綜合徵的藥物,或儘量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必須使用,則應密切觀察。
常見症狀
1.靜止性震顫
常為首發症狀,多始於一側上肢遠端,靜止位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或激動時加劇,入睡後消失。典型表現是拇指與示指呈“搓丸樣”動作,患者一側肢體運動如握拳或松拳,可使另一側肢體震顫更明顯,該試驗有助於發現早期輕微震顫。
2.肌強直
被動運動關節時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鉛管樣強直”;在有靜止性震顫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勻的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同轉動齒輪,稱為“齒輪樣強”。四肢、軀幹、頸部肌強直可使患者出現特殊的屈曲體姿。
3.運動遲緩
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笨拙。早期表現為手指精細動作如解或扣紐扣、繫鞋帶等動作緩慢,逐漸發展成全面性隨意運動減少、遲鈍,晚期合併肌張力增高,導致起床、翻身均有閒難。體檢見面容呆板,雙眼凝視,瞬目減少,酷似“面具臉”;語速變慢,語音低調;書寫字型越寫越小,呈現“小字徵”;做快速重複性動作如拇、示指對指時表現運動速度緩慢和幅度減小。
4.姿勢障礙
表現為走路時患側下肢擺臂幅度減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隨病情進展,步伐逐漸變小變慢,啟動、轉彎時步態障礙尤為明顯,自坐位、臥位起立時困難。有時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動彈,稱為“凍結現象”。有時邁步後,以極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稱為前衝步態或慌張步態。
其他症狀
帕金森患者還會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症狀。疲勞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見的非運動症狀。
-
3 # 陽光透過沙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顫麻痺,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
-
4 # 使用者1528369032816竹
帕金森病的發病率一般在55 至60 歲。 男性比女性發病率高 一般都是由上到下的手抖。 行動步驟異常肌肉彊硬語言表達不自覺。 發病原因都是遺傳與環境。 現在沒有什麼藥物能治療此疾病
回覆列表
帕金森病又稱為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異常。目前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口服苯海索進行對症治療,也可以應用美多巴或者是西寧控釋片進行遞質替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