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堂
-
2 # 筑波君
如何能在應試的土壤中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個問題讓我想了很多。未來的兩年可能我也會有自己的孩子,到那時我會怎樣去教育他、培養他呢?
1、我自己的成長經驗:永遠支援並相信他。我從小數學成績很差,原因是自己不願動腦筋,經常對別人的作業使用拿來主義。上高中後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有一次題比較難,我當時考出了16分。那時我文科成績還算不錯,要是因為被數學拖累考不上大學是一件很不甘心的事情,但自己數學的基礎又是差到沒邊的那種所以很沒有信心。父母就經常安慰我說現在考得再差也沒有關係,只要每次考試能進步5分就可以了。帶著這句話我開始了剩下兩年的數學搶救計劃,而這件事的成功不僅僅是讓我順利考上大學,更重要的是透過它我收穫了很大的自信。覺得即使有時比別人落後再多都只是暫時的,人生什麼時候努力都不算晚。就像有一句話說的那樣:當你覺得一切都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2、我想象中的場景:陪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大學最大的遺憾就是去圖書館的時間太少,以至於沒有讀一些有用無用的書。到現在快三十而立了,越來越感覺到年少時有大把光陰而沒去讀書真是一件憾事。等他出生後,我會從小陪他一起讀童話繪本、晚上講些歷史故事給他聽,大一點的時候跟他一起讀書。不管是名著經典也好,還是市井小說也罷,一定是讀一樣的書,然後在一起分享讀書心得。每年一家三口一定要一起出去旅行幾次,不管國內國外都要到當地的博物館轉轉。
我也糾結過自己在腦海裡描繪的美好畫面,會不會在現實的應試教育面前瞬間幻滅。直到有一天我跟自己的上司出差時聊到這個問題突然就釋然了。他最近正在為兒子上小學的事情犯愁,去年房價最高的時候沒能出手現在的住房導致現在沒買上學區房,孩子也只能就近讀一般的公立小學。我們圍繞這個問題討論了很久,後來居然得出來一個大膽的結論:要是以後實在不行就送他出國讀書嘛,反正我們都是學日語出身的。
如果不是由於孩子一生下來就註定要面對十幾年後高考的競爭,誰又願意在孩子玩是天性使然的年紀讓他們每天忙碌在作業本與培訓班之間呢。如果十幾年的應試教育最終帶來的只是一封大學錄取通知書,如果所謂的陪伴成長只是我在身邊陪著他刷題的話,我寧願選擇讓他不要參與其中,我們可以有別的路可以走。我願意在他的成長曆程中跟他一起去探索、去發現、去思考,並希望真正能找到他的天賦和興趣所在。我永遠無條件地支援你並且相信你。
你老爸就把話撂在這了。
回覆列表
一.讓孩子學會思考。應試教育下的標準答案制,會讓孩子失去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任何事情都不是隻有一個解決方法和思考途徑,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引導孩子從多個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學會承擔。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平時學習很緊,課業負擔重,所以能不讓孩子做的就代替了,這是不利於孩子發展的。承擔自己該完成的事情,並且合理的安排先後順序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日後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好處。很多家長不但日常中的力氣活不讓幹,就連選擇都是家長私下研究然後灌輸給孩子結果。這樣其實是剝奪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不妨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會議中,並且給予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三.多讀書。應試教育下的孩子很少有足夠的時間走世界,那麼取而代之的是多讀書。讀書不但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學素養,還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角度的思維方式,開啟多元思維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