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oneybeauty
-
2 # 楚人異客
三省:中書省、尚書省、行書省
中書省:負責草擬奏章
門下省:負責審批,擬合
尚書省:負責執行
尚書省下有六部:禮,吏,戶,刑,兵,工
三省,指的是,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尚書省在東漢時稱為尚書檯;
中書省和門下省在三國時設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其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到了隋,才統一為三省六部,六部指的是尚書省下設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其中,中書省主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主要職責是稽核,而由尚書省貫徹執行。在各不同時期,統治者都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三省六部制下各部門分工明確,有利於政令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
-
3 # 三秋簡聞線上
概括來說,三省六部制萌芽於漢魏,形成於隋,完善於唐,自兩宋受衝擊,結束於元。
省,為中央中樞署名,並不直接管理地方,起源甚早,約始於魏晉,其時有尚書省,門下省等;部,在古代主要是指按所分理的業務劃分的機構,屬於“省”的下屬執行單位,古代六部包括:吏、戶、禮、兵、刑、工部。
西漢武帝為加強君主專制,解決漢初以來的相權膨脹問題,以身邊侍從、秘書另設中朝,朝中政務先由皇帝與中朝決策,再交與三公九卿執行,使得丞相小分隊演變為外朝。其後,中朝逐漸成為權力中樞 ,稱“尚書檯”,成為魏晉時期“尚書省”的前身,三省制由此開始萌芽。
隋朝建立後,為加強君權,將魏晉時三省制進一步發展,明令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而尚書省則負責執行,為提高尚書省的執行效率,在其下設立吏、戶、兵、刑、工六部,唐朝在這一基礎上加以完善,讓中書、門下、尚書形成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的狀態,對六部的職責也明確加以劃定,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三省扯皮,在三省基礎上,加設政事堂,至此,三省六部製得以完善。
北宋建立後,為加強君權,繼續削弱相權,將中書、門下進行合併,設中書門下制, 最高長官為宰相,但只賦予行政權,將隋唐以來中書省一直享有的決策權,門下的審議權悉數剝奪 ,此舉對原三省六部制形成直接衝擊。
元朝建立後,只設中書省,自此,三省六部制結束。
-
4 # 使用者9405259858110
說明:
1:皇權進一步加強,相權進一步被削弱。
2:中央機構逐步完善。
因為:
1:三省六部將宰相一分為三,下設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三省的長官都為尚書,這樣相權大大削弱,而皇權進一步得到加強。
2:三省其中中書負責頒佈皇帝詔令,門下負責稽核政令不可行應駁回,尚書負責執行政令,尚書下還設定六部。三省互相牽制監督,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標誌著中央機構的完善
回覆列表
簡單地來說
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
中央設立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三公)
丞相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皇帝)萬人之上,
當丞相遇到庸君、弱君,丞相就可能成為權臣,有圖謀篡位的風險
所有歷代有為的君主(漢武帝、漢光武帝等)都想辦法削弱相權
三省六部制就是相權一分為三,中書省負責草擬吧頒佈皇帝的詔書;門下省負責稽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國家的政令。三省職責明確,相互監督,相互牽制,從而保證皇權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