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本想讓徐庶代表自己邀請諸葛亮前來,但是徐庶認為只有劉備親自前往,才能展現出招攬諸葛亮的愛才之心,這才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如果不是徐庶讓劉備請諸葛亮出山,那麼就沒有了劉備的蜀漢。
回覆列表
-
1 # 伯延
-
2 # 節點15
表面上的原因是因為曹操擄了徐庶的母親,徐庶為了盡孝,不得不回去。然而事實並沒那麼簡單。徐庶是公元208年離開劉備的,那一年,曹操大軍南下,而劉備的事業處於低谷。離開劉備的人其實有很多,徐庶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徐庶是一個劍客,如果他真的不想呆在曹營,憑他的能力,能像關羽一樣返回劉備處。說徐庶在曹營幾十年,為獻一策,這也是站不住腳的。徐庶在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官雖不大,但也不小。曹操和曹丕不可能讓一個一言不發的人,做那樣的官。
徐庶和諸葛亮其實並存一段時間,並不是《三國演義》說的走馬薦諸葛,每個人的志向不一樣。諸葛亮看重的是劉備,因為他在劉備手下,能發揮關鍵的作用。如果諸葛亮仕曹操,那絕對不可能成為曹操的首席謀臣。就像多年以後,諸葛亮知道徐庶的官職後,說了一句,“原來徐庶才做那麼大的官啊。”曹魏人才濟濟,就算諸葛亮過去,做了官也不會太大。
諸葛亮看重的是自己能發揮多大作用,而徐庶看中的卻是大國的前途。當時赤壁大戰前夕,曹操大軍南下,表面看劉表和劉備是無力抵擋的。跟著劉備,前途堪憂。就算你在劉備處能起很大作用,但劉備自己的未來怎麼樣,誰也說不清楚。而曹操卻不一樣,他已經統一北方,有著自己的根據地,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很多人寧可去曹魏做一名小官,收穫雖小,但風險也小。這批人的代表中就有徐庶。
即使結合當時的情形,很能明白徐庶的心情。諸葛亮多年以後對徐庶的感嘆,實際上也是在諷刺徐庶。當時的抉擇不同,而今諸葛亮已經當上了丞相,徐庶卻在曹魏做一名小官,假設徐庶不仕曹,留在蜀國,就算不能和諸葛亮同位,但也差不了多少。
《三國演義》抑曹揚劉,這樣描寫徐庶,最為恰當不過。正史上的徐庶,在歸曹以後,便無更多的記載。
《三國志》中無徐庶傳,但在《先主劉備》中提及徐庶。
徐庶,字元直。年輕時喜歡擊劍,遊學四方。後為避戰亂,到荊州隱居。和荊州名士司馬徽、諸葛亮等是好朋友,都是才學聞名於世。
劉備躍馬過檀溪後,於回新野途中遇到號稱單福的徐庶。
劉備用作軍師,操練兵馬,頗有氣象。幫助劉備打敗呂曠、呂翔。識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大敗曹仁。
引起曹操高度重視,說劉備本就是英雄,現得賢才相助,羽翼已成,怎麼辦才好。
程昱告訴曹操,徐庶非常有才,其才十倍於我,但要把他招來並不難。
原來徐庶侍母至孝,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曹操聽從程昱之計,將徐母請來,說徐庶大才,棄明投暗,實在可惜,要徐母作書將徐庶招來。
徐母大罵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曹操大怒,要殺徐母。程昱阻止,說徐母故意求死的。並說他有辦法把徐庶招來。
程昱安頓好徐母后,經常去探望。並留書致意。徐母沒想到是計,出於禮貌,也留書作答。後程庶模仿徐母筆跡,作書招徐庶。
徐庶聽說後,告訴劉備:我平生最在意的就是我的母親,現在母親被曹操抓去,我心已亂,不能成事,留在你這也沒用,請讓我到曹操哪邊侍奉母親。
劉備是一個仁人君子,雖捨不得,但也同意了。
徐庶見到母親後,其母大罵其讀了白眼書,竟不能識得偽書。後其母上吊身死。徐庶傷心之餘,發誓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
真的可惜了,徐庶大才,可比三國任何一位謀士。
因此而不能在史書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