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大千世界聽我說

    按照清制,總督是正二品,一般加侍郎銜,不過有的會加尚書銜,就是從一品了,有的還會加大學士銜,就是正一品。總督管轄區域少則一省多則三省,掌管轄區內的軍政大權,尤其是總督往往更側重於兵權方面。武官的提督也是從一品,但必須得聽命於總督差遣。全國除了總督轄區外,還有些不設總督的區域,如山西、河南與山東地鄰京師,只設巡撫不設總督。西藏設駐藏大臣,內外蒙古和青海是蒙旗制,東三省和新疆一直是軍府制,後來改為行省制。

    兩江總督轄區為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駐南京。

    地位和權勢僅次於甚至不亞於直隸總督,兩江管轄三省,地域廣闊,且人口富庶經濟發達,也是文人翰林的主要來源地,是清朝最重要的經濟命脈以及文官集團來源地。兩江的安全和財富直接決定了清朝的財政收入,也決定了知識分子的歸附。晚清時代隨著對外交往的深入,兩江總督開始兼任五口通商大臣,即南洋大臣,成為定製。如同北洋一樣,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成了南方疆臣的領袖,經常南北洋大臣互任。兩江總督歷史上有名者如馬國柱、于成龍、黃廷貴、尹繼善、裕謙、牛鑑、耆英、何桂清、曾國藩、李鴻章、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周馥、張人駿、張勳等。

    兩廣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駐廣州,海南當時也在廣東的範圍內。

    兩廣總督所轄區尤其是廣東經濟富庶,是僅次於兩江的富庶區域,同時廣西毗鄰越南,也兼顧著對外防禦的重任。兩廣的廣州一直是整個清朝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一段時間內還是唯一的對外港口,相當長時間內兼顧外交重任。有名者如馬爾泰、尹繼善、李侍堯、孫士毅、福康安、鄧廷楨、林則徐、琦善、葉名琛、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譚鍾麟、鹿傳霖、岑春煊等。

    湖廣總督管轄湖北湖南兩省,駐武漢。

    兩湖之地經濟也不錯,而且位置居中,長江流經此地,武漢地處長江中游,是最重要的江口城市,處於通衢之地。晚清以來湖廣的地位比較高,因其鄰江有重要的江口,成為全國新的經濟重心之一。湖廣是晚清後期重要的經濟和軍事還有文化中心,在南方的地位不亞於基本可以匹敵兩江總督了。有名者如陳輝祖、林則徐、李鴻章、李瀚章、張之洞等。

    閩浙總督管轄福建浙江兩地,駐福州。

    臺灣在清朝長期處於福建的轄區內,即便後來建省也得靠福建支撐。閩浙管轄地區經濟條件也還可以,全部是沿海省份,所以海防是重任之一。福建則是全國當時綠營兵駐紮人數最多的地方,且分設水陸兩個提督。有名者如樑鼐、鄧廷楨、左宗棠、錫良、升允、端方等。

    四川總督管轄四川一省,駐成都。

    四川轄區內部各民族聚居比較多,尤其是藏族事務比較繁重。所以四川總督雖然只管轄一省,但卻兼顧了面積龐大的整個西藏地區。每逢川西或西藏有事,四川總督都得一馬當先,要麼衝鋒在前,要麼保障軍需。四川總督在晚清時代應對的局勢非常複雜,除了川省事務外,西藏以及雲南的事務都都得參與其中會同辦理。有名者如策楞、阿爾泰、鄂輝、孫士毅、和琳、勒保、駱秉章、丁寶楨、劉秉章、鹿傳霖、趙爾巽、趙爾豐等。

    陝甘總督管轄陝西和甘肅兩省,駐蘭州,晚清新疆建省後,又兼顧新疆。

    此外青海各部雖屬於青海蒙古八旗,但是管轄的西寧辦事大臣一直隸屬於甘肅的區域內,陝甘總督有時候還得照顧青海,這樣陝甘總督成了清朝管轄區域最大的總督,直接間接的管轄了陝西甘肅新疆青海四個地方。陝甘同時也是清朝內陸邊防最嚴峻的地區,戰事也最多,駐軍也最多,所以總督之任者十分注重其軍政能力。有名者如尹繼善、黃廷貴、福康安、楊遇春、林則徐、鄧廷楨、左宗棠、楊昌浚、譚鍾麟、升允、長庚等。

    雲貴總督管轄雲南和貴州兩省,駐昆明。

    雲貴總督估計是全國海拔最高的管轄地域了。雲貴境內的民族十分多,而且還與緬甸和雲南接壤。既要處理境內的苗疆民族事務,又要注意邊境防務,有時候還得照料滇西北的藏區事務,而且距離京師遙遠,路途艱難,雲貴總督也恐怕是全國最難的總督了。有名者如鄂善、趙良棟、鄂爾泰、蔣廷錫、尹繼善、吳達善、李侍堯、明瑞、鄂輝、岑毓英、王文韶、岑春煊、李經羲等。

    東三省總督管轄黑吉遼三省,駐奉天,是最年輕的也是存在時間最短的總督。

    東三省一直是清朝的發源地和老家,長期以來被處於封禁的狀態。晚清最後幾十年,東北邊防危機一日甚過一日。外東北百萬國土被割讓,十年內遭遇兩場大戰,險些被沙俄割走。痛定思痛之後於1907年在東北建立行省並設立總督。將原來的黑龍江吉林將軍改製為巡撫,盛京將軍改設為東三省總督,同時設奉天巡撫,三省巡撫統歸總督節制。東三省三任總督分別是徐世昌、錫良、趙爾巽。

    在這幾個總督中,除東三省總督設立最晚不論外。直隸總督地位最高,兩江和兩廣總督最富,閩浙湖廣總督也無甚大礙,四川和陝甘總督是利弊兼備,雲貴總督最遠也最難做。

    清朝的這幾個總督因其所轄地域不同,所以要維持好統治,必須要做到人地相宜,根據出任者的能力和特長量才而用。

    比如兩江是漢人和文人居多的區域,以懷柔為主,而陝甘地處邊陲,兼及新疆青海,隨時要應對兵事,所以必須得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如乾隆時候的尹繼善和黃廷貴,尹繼善是文人出身,八旗中的讀書人,黃廷桂有將才。所以黃廷貴的強硬風格不適合管理兩江,適宜陝甘,尹繼善則適合撫慰兩江。

    在咸豐以前的時代內,總督職位一直是滿人佔據優勢,而且在特設的區域內,如直隸、陝甘和四川,一直是滿人長期佔有優勢。漢人很少能涉及這個區域,而且即便有,任期也短,有時候也是署理。直到咸豐年間以後,漢人才得以崛起,全國督撫大半都有漢族控制。清朝最後幾年,滿人勢力重新抬頭,但已是迴光返照了。

    綜觀整個清朝,出任兩江閩浙兩廣一帶的總督總體以文職人員居多,而陝甘、四川、雲貴者則有些軍人,而且必須有相當的軍政才能,否則無法有效的控制局勢。現任總督如果外出有事時候,會由一定級別的官員署理。

    清朝有著比較嚴格的滿漢之分和旗民之分,總督作為一省或者管轄數省的封疆大吏,代表天子行使對地方的管轄權,所以人選的選任上十分重要。總體的原則上講,行省制內的總督巡撫滿漢都可出任,不像駐防將軍那樣必須是滿蒙人員。在具體的地段或者某個皇帝任內,當然各有不同了。八大總督在順康時代尚未最終的徹底定型,雍正和乾隆時代最終徹底定型。一般的來說在同光中興以前,緊鄰京師的督撫和地處邊疆要衝的督撫選用滿蒙人員或者旗人居多,相對內地的一些督撫漢人較多。

  • 2 # 洛水清風

    兩江總督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江蘇、上海、安徽、江西四省市。由於兩江地區是清朝最重要的稅源地。因此兩江總督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擔任過兩江總督著名人物有于成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閩浙總督總督主要管轄今天的浙江、福建、臺灣三省,因其境內山多地少,比較貧窮。其地位在八大總督裡比較低 。李衛、紀曉嵐、左宗棠都曾擔任過閩浙總督。

    湖廣總督總管今天的湖南湖北兩省。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因其是清朝的糧倉,湖廣總督的地位在八大總督中名列第三。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都擔任過湖廣總督。陝甘總督轄今天陝西、甘肅、新疆,最著名的總督莫過於左宗棠。四川總督管理今天四川省,四川自古號稱“天府之國”,但其地多與少數民族地區接壤 並不太平。年羹堯、丁寶楨等都曾在此任職多年。兩個總督統治地區包括今天廣東廣西,到了清朝中晚期,由於對外貿易的興盛,這裡逐步變得繁華起來,地位變得日益重要,排在八大總督都第三位。林則徐、張之洞、李鴻章等都做過兩廣總督。最落寞是雲貴總督,管轄今天雲南、貴州兩省。因為這裡地處雲貴高原,交通不便,在八大總督中地位最低,也不被朝廷所看中,就職於此總督的名字不為人所知,比如王文韶、李經曦等等。

    看到這裡,要有人該問了,總督這麼大權力,清朝為何沒有出現唐朝的藩鎮割據呢?這就清朝吸取了歷史教訓,對總督權力進行了有效節制。清朝除了設立八大總督外,還在各省設立提督、巡撫兩個管制,他們也照樣統轄有軍隊。總督是從一品正二品,提督與巡撫是從二品,名義上總督職位要高於提督與巡撫,實際上兩者不屬於上下級關係,他們都是隻對皇帝負責。總督無權調動巡撫提督的軍隊。除了這也以外,還有清朝20萬八旗兵駐紮在各個重要城市,無時無刻不在監視著總督的一舉一動。終清一朝,權力始終牢牢控制在皇帝手裡。就連統轄幾十萬湘軍的曾國藩,也不敢輕舉妄動。

  • 3 # 分享歷史小知識

    清朝入關後,為了更好統治漢地十八省,在沿襲明朝制度,各省分設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要員以外,又為了壓制漢人軍民的反清鬥爭,在一省或者在臨近的兩省、三省之地,設定統一管理數省軍政大權的總督一職,到乾隆年間以後,遂成定製。

    一、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因為管轄京畿重地,負責保護皇帝身家性命的。尤其是後來直隸總督還兼任北洋大臣,更是權傾朝野。所以這個最為重要的總督之位,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深得皇上信任的人才可以擔任,如榮祿、琦善、李衛、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

    二、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是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存在。因為兩江總督所轄之地土地肥沃,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是朝廷的經濟命脈(錢、糧、稅賦)和主要文官來源地。如曾國藩、李鴻章、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人都曾當任兩江總督。

    三、湖廣總督

    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等都出任過湖廣總督。

    四、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駐福州,管轄福建(包括臺灣,當時屬福建省)、浙江兩省。兩省位於沿海地區,肩負國家海防的重任,比較出名的閩浙總督有鄧廷楨、左宗棠等。

    五、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駐廣州,管轄廣東(包括海南,當時海南屬廣東)、廣西兩省之地。當時的兩廣地區是僅次於兩江地區的富庶之地,還有當時最重要的港口。出任過兩廣總督的比較有名的有:林則徐、琦善、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

    六、陝甘總督

    陝甘總督的任命對軍政能力更看重。比較出名的陝甘總督如福康安、林則徐、鄧廷楨、左宗棠等。

    七、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駐成都,管轄四川省。

    比較出名的四川總督有策楞、丁寶楨、趙爾巽等。

    八、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雲南、貴州兩地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駐地曲靖、安順、雲南府,總管今雲南、貴州兩省之地。比較出名點的有趙良棟、鄂爾泰、尹繼善等。

  • 4 # 百家史

    清代總督制度,一般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書,轄一至三省。清代地方總督兼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統管一省或兩三省的軍事、行政大權。清朝共設立地方八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由於各地方總督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人數,有的人一生身兼數位總督,如李鴻章就曾當過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等。我在這裡只列舉其中比較有名的地方總督,其他的就不列舉了。

    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的全稱是“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雍正二年(1724)設立,管理河北和內蒙部分地區,駐保定。乾隆十四年(1749)兼直隸河道總督(北河河道總督);二十八年(1763)兼直隸巡撫。咸豐三年(1853)兼長蘆鹽政;同治三年(1864年)加欽差大臣;同治九年(1870)兼北洋通商大臣。著名總督有李衛、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

    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的全稱是“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康熙二十一年(1682)設立,管理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江寧。道光十一年(1831)兼兩淮鹽政;同治五年(1866)兼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著名總督有林則徐、曾國藩、琦善、左宗棠、張之洞等。

    兩江總督林則徐 圖片來自於網路

    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的全稱是“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元年(1644)設兩廣總督,駐廣州,管理廣東、廣西(含海南),光緒三十一年(1905)兼廣東巡撫;兩廣總督權重於湖廣總督。因為兩廣總督管理廣州這一清朝長期的對外口岸,擁有豐厚的稅收,在清朝初期的八大總督中僅次於直隸總督、兩江總督,位列第三。著名總督有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荃、張樹聲、張之洞等。

    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的全稱是“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五年(1648)設浙閩總督,管理福建、浙江,駐福州。光緒11年兼福建巡撫。著名總督有範承謨、姚啟聖、李衛、左宗棠、馬新貽等。

    閩浙總督左宗棠 圖片來自於網路

    湖廣總督

    湖廣總督的全稱(清末)“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元年(1644)設,駐武昌府,管理湖南、湖北。光緒30年兼湖北巡撫。著名總督有張之洞、袁世凱、官文、張亮基等。

    陝甘總督

    陝甘總督的全稱“總督陝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順治十四年(1657)名陝甘總督,管理陝西、甘肅,駐蘭州,兼甘肅巡撫。光緒十年,新疆建省,兼轄新疆。著名總督有年羹堯、福康安、舒興阿、左宗棠。

    陝甘總督年羹堯 圖片來自於網路

    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的全稱“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四年(1647)設四川總督,管理四川,駐成都。乾隆14年兼四川巡撫。著名總督有阿爾泰、年羹堯、駱秉章、丁寶楨等。

    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的全稱“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康熙三年(1663)名併為雲貴總督,管理雲南、貴州,駐昆明。光緒31年,兼雲南巡撫。著名總督有鄂善、鄂爾泰、劉長佑、李經羲等。

  • 5 # 記錄歷史人生

    中國bai的清朝一直都是一個比較繁盛du的朝代,雖然說清朝的末期zhi非常的腐敗,也導致中國敗露了,但是在他鼎盛的時期也是全世界一流的強國,我們經常能看一些清宮劇中也總能聽見或看見總督這個詞。但是很少人會知道總督到底是幹什麼的,他們管轄的地區是哪裡,現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總督的知識。

    在清朝一共有8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在這之後還有加入過一個總督,也是第9位總督,東三省總督。這八大總督也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劃分的,每一個總督都有管轄自己的地域。

    就比如說直隸總督他管的範圍很廣,主要駐紮在保定管轄範圍就是,他的主要管轄範圍就是在北京一帶,他的任務非常的重,因為他負責保護皇室全部人的性命。稍有點閃失,他就會被問罪,所以他的權力也非常的高,一般都是皇帝的心腹。

    兩江總督主要駐紮的地方就是南京,管轄的範圍也就是江蘇,安徽江西還有上海。他的權力沒有直隸總督的高,監管的是兩江流域。湖廣總督,一直駐紮在武漢,看管的是湖北和湖南兩個省份,因為這兩個地區擁有長江,所以也是非常重要的軍事中心。閩浙總督駐紮在福州,他管轄的範圍就是福建,臺灣省,還有浙江省。他主要負責國家海上的巡防,所以說壓力非常的大。兩廣總督主要是廣西廣東兩個省份,這裡的經濟發展相當不錯,而且也是擁有著清朝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也是非常重要的位置。

    陝甘總督,他駐紮在蘭州管轄的範圍就是陝西和甘肅了,而且也要照顧一下青海,後來在新疆收復以後也要控制新疆省。權力很大,他在所有總督中管轄的範圍也是最廣的。四川總督主要是駐紮在成都,管轄範圍就是四川省。雖然說只管轄一個省,但是四川省的面積是很大的,而且地形很複雜。雲貴總督駐紮在昆明,管轄著雲南和貴州兩個省份,這兩個地方的經濟沒有那麼發達,而且民族比較多,所以管轄起來很困難。

  • 6 # 探索世界168

    清朝的八大總督從北往南,從東往西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也有清朝九大總督的說法,不過那是到了清末,東三省建省以後才設立了東三省總督。

    一、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駐保定,清朝末期移駐天津。直隸總督管轄直隸省,大概範圍是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直隸總督因為管轄京畿重地,負責保護皇帝身家性命的。尤其是後來直隸總督還兼任北洋大臣,更是權傾朝野。所以這個最為重要的總督之位,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深得皇上信任的人才可以擔任,如榮祿、琦善、李衛、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

    二、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駐江寧(今南京),管轄兩江地區,即如今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市。兩江總督是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存在。因為兩江總督所轄之地土地肥沃,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是朝廷的經濟命脈(錢、糧、稅賦)和主要文官來源地。後來兩江總督又兼任南洋大臣,成為南方封疆大吏的領袖。出任過兩江總督的牛人也很多,比較出名的如曾國藩、李鴻章、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人。

    三、湖廣總督

    湖廣總督,駐武昌(今武漢),管轄湖北、湖南兩省。兩省位居長江中游,有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富饒土地,而且據長江航運之便利,也是經濟比較富足之地。尤其是清末,湖廣地區成為重要的經濟和軍事中心,如大漢口當時是僅次於上海的世界級大城市。洋務運動時漢陽兵工廠是晚清規模最大、裝置最先進的軍工廠。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等都出任過湖廣總督。

    四、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駐福州,管轄福建(包括臺灣,當時屬福建省)、浙江兩省。兩省位於沿海地區,肩負國家海防的重任,尤其是倭寇、海盜橫行的年代,因此當時駐紮在閩浙地區的綠營官兵是最多的。比較出名的閩浙總督有鄧廷楨、左宗棠等。

    五、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駐廣州,管轄廣東(包括海南,當時海南屬廣東)、廣西兩省之地。當時的兩廣地區是僅次於兩江地區的富庶之地,還有當時最重要的港口。在清朝海禁後,廣州港是清朝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出任過兩廣總督的比較有名的有:林則徐、琦善、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

    六、陝甘總督

    陝甘總督,駐蘭州,管轄陝西、甘肅兩省。但是陝甘總督還要兼顧青海,在清朝後期新疆建省以後,陝甘總督還要兼顧新疆地區。可以說,陝甘總督是八大總督裡面管轄的地盤最大的。當然了,當時西部地區的經濟和兩江、兩廣地區完全沒法比的,但是那裡的事可不少,主要是軍事方面戰事多,因此駐軍最多。和兩江、兩廣等地區對總督的要求不同,陝甘總督的任命對軍政能力更看重。比較出名的陝甘總督如福康安、林則徐、鄧廷楨、左宗棠等。

    七、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駐成都,管轄四川省(包括如今的重慶市)。四川總督雖然只管一省,但是四川面積實在是太大,地形複雜,而且還要兼顧西藏、雲南等地區的事務。西藏有情況,四川第一個得上,如清初平定川西的西藏、青海、大小金川等地,大都是先從四川調兵,或者四川作為後勤基地。比較出名的四川總督有策楞、丁寶楨、趙爾巽等。

    八、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駐昆明,管轄雲南、貴州兩省。雲貴總督所轄區域位於雲貴高原,環境惡劣,經濟落後,民族多,事務繁雜,要肩負治理內亂和防守邊疆的重任,同時還要兼顧部分藏區事務。進京面聖還得跋山涉水,可以說是最累、最不好乾的總督了。山高皇帝遠,幹好了皇上看不到,幹不好出了事還得挨罰。因此,雖然擔任過雲貴總督的人不少,但是熟悉的不多,比較出名點的有趙良棟、鄂爾泰、尹繼善等。

  • 7 # 通古明今

    一、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駐保定,清朝末期移駐天津。直隸總督管轄直隸省,大概範圍是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直隸總督因為管轄京畿重地,負責保護皇帝身家性命的。尤其是後來直隸總督還兼任北洋大臣,更是權傾朝野。所以這個最為重要的總督之位,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深得皇上信任的人才可以擔任,如榮祿、琦善、李衛、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

    二、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駐江寧(今南京),管轄兩江地區,即如今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市。兩江總督是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存在。因為兩江總督所轄之地土地肥沃,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是朝廷的經濟命脈(錢、糧、稅賦)和主要文官來源地。後來兩江總督又兼任南洋大臣,成為南方封疆大吏的領袖。出任過兩江總督的牛人也很多,比較出名的如曾國藩、李鴻章、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人。

    三、湖廣總督

    湖廣總督,駐武昌(今武漢),管轄湖北、湖南兩省。兩省位居長江中游,有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富饒土地,而且據長江航運之便利,也是經濟比較富足之地。尤其是清末,湖廣地區成為重要的經濟和軍事中心,如大漢口當時是僅次於上海的世界級大城市。洋務運動時漢陽兵工廠是晚清規模最大、裝置最先進的軍工廠。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等都出任過湖廣總督。

    四、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駐福州,管轄福建(包括臺灣,當時屬福建省)、浙江兩省。兩省位於沿海地區,肩負國家海防的重任,尤其是倭寇、海盜橫行的年代,因此當時駐紮在閩浙地區的綠營官兵是最多的。比較出名的閩浙總督有鄧廷楨、左宗棠等。

    五、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駐廣州,管轄廣東(包括海南,當時海南屬廣東)、廣西兩省之地。當時的兩廣地區是僅次於兩江地區的富庶之地,還有當時最重要的港口。在清朝海禁後,廣州港是清朝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出任過兩廣總督的比較有名的有:林則徐、琦善、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

    六、陝甘總督

    陝甘總督,駐蘭州,管轄陝西、甘肅兩省。但是陝甘總督還要兼顧青海,在清朝後期新疆建省以後,陝甘總督還要兼顧新疆地區。可以說,陝甘總督是八大總督裡面管轄的地盤最大的。當然了,當時西部地區的經濟和兩江、兩廣地區完全沒法比的,但是那裡的事可不少,主要是軍事方面戰事多,因此駐軍最多。和兩江、兩廣等地區對總督的要求不同,陝甘總督的任命對軍政能力更看重。比較出名的陝甘總督如福康安、林則徐、鄧廷楨、左宗棠等。

    七、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駐成都,管轄四川省(包括如今的重慶市)。四川總督雖然只管一省,但是四川面積實在是太大,地形複雜,而且還要兼顧西藏、雲南等地區的事務。西藏有情況,四川第一個得上,如清初平定川西的西藏、青海、大小金川等地,大都是先從四川調兵,或者四川作為後勤基地。比較出名的四川總督有策楞、丁寶楨、趙爾巽等。

    八、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駐昆明,管轄雲南、貴州兩省。雲貴總督所轄區域位於雲貴高原,環境惡劣,經濟落後,民族多,事務繁雜,要肩負治理內亂和防守邊疆的重任,同時還要兼顧部分藏區事務。進京面聖還得跋山涉水,可以說是最累、最不好乾的總督了。山高皇帝遠,幹好了皇上看不到,幹不好出了事還得挨罰。因此,雖然擔任過雲貴總督的人不少,但是熟悉的不多,比較出名點的有趙良棟、鄂爾泰、尹繼善等。

  • 8 # 這樣就很奈斯

    清朝的八大總督從北往南,從東往西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也有清朝九大總督的說法,不過那是到了清末,東三省建省以後才設立了東三省總督。

    一、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駐保定,清朝末期移駐天津。直隸總督管轄直隸省,大概範圍是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直隸總督因為管轄京畿重地,負責保護皇帝身家性命的。尤其是後來直隸總督還兼任北洋大臣,更是權傾朝野。所以這個最為重要的總督之位,一般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深得皇上信任的人才可以擔任,如榮祿、琦善、李衛、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

    二、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駐江寧(今南京),管轄兩江地區,即如今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和上海市。兩江總督是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存在。因為兩江總督所轄之地土地肥沃,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是朝廷的經濟命脈(錢、糧、稅賦)和主要文官來源地。後來兩江總督又兼任南洋大臣,成為南方封疆大吏的領袖。出任過兩江總督的牛人也很多,比較出名的如曾國藩、李鴻章、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人。

    三、湖廣總督

    湖廣總督,駐武昌(今武漢),管轄湖北、湖南兩省。兩省位居長江中游,有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富饒土地,而且據長江航運之便利,也是經濟比較富足之地。尤其是清末,湖廣地區成為重要的經濟和軍事中心,如大漢口當時是僅次於上海的世界級大城市。洋務運動時漢陽兵工廠是晚清規模最大、裝置最先進的軍工廠。林則徐、李鴻章、張之洞等都出任過湖廣總督。

    四、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駐福州,管轄福建(包括臺灣,當時屬福建省)、浙江兩省。兩省位於沿海地區,肩負國家海防的重任,尤其是倭寇、海盜橫行的年代,因此當時駐紮在閩浙地區的綠營官兵是最多的。比較出名的閩浙總督有鄧廷楨、左宗棠等。

    五、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駐廣州,管轄廣東(包括海南,當時海南屬廣東)、廣西兩省之地。當時的兩廣地區是僅次於兩江地區的富庶之地,還有當時最重要的港口。在清朝海禁後,廣州港是清朝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出任過兩廣總督的比較有名的有:林則徐、琦善、曾國荃、劉坤一、張之洞等。

    六、陝甘總督

    陝甘總督,駐蘭州,管轄陝西、甘肅兩省。但是陝甘總督還要兼顧青海,在清朝後期新疆建省以後,陝甘總督還要兼顧新疆地區。可以說,陝甘總督是八大總督裡面管轄的地盤最大的。當然了,當時西部地區的經濟和兩江、兩廣地區完全沒法比的,但是那裡的事可不少,主要是軍事方面戰事多,因此駐軍最多。和兩江、兩廣等地區對總督的要求不同,陝甘總督的任命對軍政能力更看重。比較出名的陝甘總督如福康安、林則徐、鄧廷楨、左宗棠等。

    七、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駐成都,管轄四川省(包括如今的重慶市)。四川總督雖然只管一省,但是四川面積實在是太大,地形複雜,而且還要兼顧西藏、雲南等地區的事務。西藏有情況,四川第一個得上,如清初平定川西的西藏、青海、大小金川等地,大都是先從四川調兵,或者四川作為後勤基地。比較出名的四川總督有策楞、丁寶楨、趙爾巽等。

    八、雲貴總督

    雲貴總督,駐昆明,管轄雲南、貴州兩省。雲貴總督所轄區域位於雲貴高原,環境惡劣,經濟落後,民族多,事務繁雜,要肩負治理內亂和防守邊疆的重任,同時還要兼顧部分藏區事務。進京面聖還得跋山涉水,可以說是最累、最不好乾的總督了。山高皇帝遠,幹好了皇上看不到,幹不好出了事還得挨罰。因此,雖然擔任過雲貴總督的人不少,但是熟悉的不多,比較出名點的有趙良棟、鄂爾泰、尹繼善等。

    九、東三省總督

    東三省總督比較特殊,駐奉天(今瀋陽),管轄黑龍江、吉林、奉天(今遼寧)三省。東三省因為是清朝皇帝的老家,所以設定柳條邊禁止內地人流入,這樣的造成的結果就是東北地區的大片領土被侵佔。到了清朝快要滅亡的前夕,即1907年,才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在東三省設省,盛京將軍任東三省總督。不過存在了沒幾年,清朝就亡了。東三省有過三位總督:徐世昌、錫良、趙爾巽。所以,清朝八大總督是一般比較常見的說法,並未把東三省總督包括在內。如果算上的話,就是九大總督了。

    此外,還有一些時間比較短的總督,如川陝總督(轄四川、陝西、甘肅,如年羹堯、嶽鍾琪)、山西總督、山陝總督(轄山西、陝西)、河東總督(轄河南、山東,有說是專門為田文鏡設定的)、廣東總督、廣西總督、浙江總督、江南總督等等。

  • 9 # 路邊路頭社

    清朝前期將全國行政區域劃分八大行政地域,並設定總督一職管理該地區軍民政務。(清朝未期增加了一個東三省總督,因設定時間短,歷史影響力不大,一般都沿用八總督一說)。但清朝二百多年曆史擔任總督職務的人太多不能一一細述。只能簡單說說。

    行政大權的地方大員,即總督。在清朝,一共設定了八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八大總督中,權勢最重者,自然是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管轄範圍是地處京畿要地的直隸省,大致相當於今天北京、天津兩市,加上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山東的小部分地區。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一般的總督,屬於正二品。而直隸總督往往加授兵部尚書或者督察院右都御史,為從一品,比一般的總督高了一格。

    到了晚清,直隸總督還往往兼任北洋大臣。清朝沒有正式的外交部門,北洋大臣管理直隸、山東、奉天三省通商、洋務,辦理有關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軍事工業等事宜,相當於半個外交部,位高權重。

    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上,幹了足足28年之久,興辦洋務,打造北洋水師,成為晚清中國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做過直隸總督的名人中,還有曾國藩、袁世凱等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就管轄範圍而言,八大總督中管得最寬的當是陝甘總督。

    最初,陝甘總督管理陝西、甘肅兩省。1884年,新疆建省,陝甘總督兼轄新疆。光是新疆一省的面積,就有166萬平方公里,加上陝西、甘肅兩省,遠超其餘總督。

    不過,陝甘總督的地位並不高,只比地位最低的雲貴總督高那麼一點點,還不及閩浙總督和四川總督。唯一的例外是左宗棠擔任陝甘總督期間,由於左宗棠的影響,陝甘總督的地位急劇上升,在八大總督中僅次於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

    除了左宗棠,嶽鍾琪、林則徐、鄧廷楨等名人都做過兩江總督。

    在九大總督中,最有錢財者顯然是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總管江南、江西兩省軍政。清朝時期的江南省包括江蘇、安徽兩省,還管轄如今的上海市。這一帶自古就是繁華富庶之地,是大清王朝的財賦重地,所以,擔任兩江總督,向來就被視為“肥缺”。

    不僅如此,晚清時期,兩江總督還往往兼管兩淮鹽政,還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五口通商事務,有錢又有權,無比顯赫。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清朝重臣,都做過兩江總督一職。

  • 10 # 久違的亮哥

    清朝入關後,為了更好統治漢地十八省,在沿襲明朝制度,各省分設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要員以外,又為了壓制漢人軍民的反清鬥爭,在一省或者在臨近的兩省、三省之地,設定統一管理數省軍政大權的總督一職,到乾隆年間以後,遂成定製。最出名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兩江總督曾國藩和直隸總督李鴻章。

    兩江總督:駐江寧(今南京),管轄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今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兼管操江、南河事務,清末又兼任南洋大臣;

    湖廣總督:駐武昌,管轄湖北省、湖南省;

    兩廣總督:駐廣州,管轄廣西省、廣東省(今廣西區、廣東省、海南省);

    四川總督:駐成都,管轄四川省(今四川省、重慶市);

    閩浙總督:駐福州,管轄福建省、浙江省(今福建省、浙江省、臺灣省);

    陝甘總督:駐蘭州,管轄陝西省、甘肅省,清末又增加新疆省(今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區、新疆區);兼管茶馬事務;

    雲貴總督:駐昆明,管轄雲南省、貴州省;

    清末,又將之前的盛京將軍改為東三省總督,和之前常設的八大總督,合稱為九大總督。而此時,臺灣省已經因甲午戰敗割讓給了日本。

    東三省總督,駐盛京(瀋陽),管轄黑龍江省、吉林省,奉天省 (今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兼管東北三省的八旗將軍事務,

    還有,直隸總督設定之初,也曾管轄過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事務,全稱“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康熙初年裁撤。

    在乾隆朝之前,其他各省為著用兵需要,也曾經單設過廣東總督、廣西總督、福建總督、浙江總督、雲南總督、貴州總督、江南總督、江西總督等職務。如洪承疇就曾擔任江南總督(當時,江蘇、安徽還未分省,為統一的江南省)

    同時,還曾為著用兵需要,在多個臨近省設定了川陝總督(轄陝西、甘肅、四川三省)、川湖總督(轄四川、湖南、湖北三省),雍正朝名將年羹堯、嶽鍾琪就曾相繼擔任川陝總督。

    其他如漕運總督、南河總督、北河總督等官職,有總督的名頭,但和前面這些地方總督的本官品級都不一樣,要略低一等。

    各大地方總督是:“兵部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兼管軍政,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而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只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從一品;

    乾隆後期以後,河道總督也和各省巡撫一樣,是“兵部侍郎兼右副都御史”銜,正二品。

    在名義上,清朝各個總督當然是平級的,但實際上自有高下之分。 一般來說,都公推直隸總督居首、兩江總督次之。

    兩廣總督、閩浙總督管轄地方富庶,沿海通商,同樣是熱門的要職。

    內陸地區的各大總督中,雲貴總督因為清代時雲南銅礦大規模開採的緣故,也是油水多的好缺。

    到了清末,張之洞因為是慈禧寵臣、欽點探花,又大力推行洋務運動,他的湖廣總督也當得風生水起。

    只有陝甘總督,地廣人稀,常年戰亂,一直算是油水最少的。

    而東三省總督是清末才設立的,當時東北地區已淪為半殖民地,那裡各項土地財限,早都被日本和沙俄分得七七八八了,清朝的總督和巡撫衙門,也就相當於地方維持會長。

    特別提一下清朝的兩江總督,通常被認為是僅次於直隸總督,坐穩疆臣第二把交椅的要員。

    清朝的兩江,即江南和江西的合稱,康熙年間,原江南省被拆分為江蘇和安徽省,到了現代,江蘇省又分出了上海直轄市。所以兩江,就是今天的江蘇、江西、安徽和上海市這三省一市之地。

    坐鎮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理論上管轄江蘇、江西、安徽三個省的軍政大權, 但不同於其他總督,兩江官制經過一番別出心裁的設定,彼此互相牽制和制衡。要作為總督的官員個人有足夠能力和威望,才真正抓得住權。

    如湖北巡撫和湖廣總督的駐地都在武昌,廣東巡撫和兩廣總督的駐地都在廣州,雲南巡撫和雲貴總督的駐地都在昆明,正所謂“督撫同城”,實際上這種和總督同城的巡撫,施政相當程度上被總督節制,都可算是總督的直接下屬。

    而江蘇巡撫駐地卻在蘇州,並不受駐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管轄,直接掌控蘇南各府軍政大權。 所以若是皇帝更寵信的蘇撫,完全可以不理會江寧的總督。而天高地遠的安徽巡撫、江西巡撫更不用說,兩江總督對他們的節制,也就是個名義。

    甚至管理江蘇、安徽兩省綠營兵的江南提督,也並不駐節江寧,而在松江府,同樣與其他各省提督駐節省城,受督撫節制大不相同。

    所以若是皇帝寵臣擔任的兩江總督,本身又有能力與威望,方可以名副其實壓制三省巡撫與江南提督,成為軍民兼管的三省之主,如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曾國藩,否則實際上,就僅僅是個政令只行於蘇北、蘇中各府與江寧一城的地方民政官罷了。

    清代二百餘年,最有名的兩江總督,莫過於曾國藩。他剛剛鎮壓太平天國之後,封“兩江總督,並以欽差大臣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 ,有二十萬湘軍為輔翼,真正在蘇、皖、浙、贛四省說一不二的藩鎮,幾類於裂土封王了。 並獲得世襲罔替的一等侯爵位,並加首席大學士頭銜,被稱為“元輔”,雖然他的本官還是兩江總督,卻已是無可爭議的當朝第一大臣,遠非其他任何總督或朝官可比。

    只是曾國藩年事已高,加上嫡系子孫也無帝王才,長子曾紀澤本是一介書生,或許在他看來,即使起事成功,也不過是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或者是李鴻章作嫁衣,才寧可自減羽翼,裁撤湘軍,效忠清朝到底,以全一時令名。

    豈料還是終究難得滿清皇室信任,被慈禧巧借天津教案,輕輕鬆鬆毀其一世聲名,淪為舉國皆唾罵之漢奸。

  • 11 # 經典滴一剎那

    滿清八大總督有:在清朝一共有8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在這之後還有加入過一個總督,也是第9位總督,東三省總督。這八大總督也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劃分的,每一個總督都有管轄自己的地域。

    就比如說直隸總督他管的範圍很廣,主要駐紮在保定管轄範圍就是,他的主要管轄範圍就是在北京一帶,他的任務非常的重,因為他負責保護皇室全部人的性命。稍有點閃失,他就會被問罪,所以他的權力也非常的高,一般都是皇帝的心腹。

  • 12 # FLYING我心飛翔

    清朝入關後,為了更好統治漢地十八省,在沿襲明朝制度,各省分設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要員以外,又為了壓制漢人軍民的反清鬥爭,在一省或者在臨近的兩省、三省之地,設定統一管理數省軍政大權的總督一職,到乾隆年間以後,遂成定製。

    直隸總督:直隸總督的全稱是“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雍正二年(1724)設立,管理河北和內蒙部分地區,駐保定。乾隆十四年(1749)兼直隸河道總督(北河河道總督);二十八年(1763)兼直隸巡撫。咸豐三年(1853)兼長蘆鹽政;同治三年(1864年)加欽差大臣;同治九年(1870)兼北洋通商大臣。

    駐保定,清末實際上移駐天津;管轄直隸省(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兼管河道事務,清末又兼任北洋大臣;

    左宗棠

    兩江總督:兩江總督的全稱是“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康熙二十一年(1682)設立,管理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江寧。道光十一年(1831)兼兩淮鹽政;同治五年(1866)兼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

    駐江寧(今南京),管轄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今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兼管操江、南河事務,清末又兼任南洋大臣;

    湖廣總督:湖廣總督的全稱(清末)“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元年(1644)設,駐武昌府,管理湖南、湖北。光緒30年兼湖北巡撫。

    駐武昌,管轄湖北省、湖南省;

    林則徐

    兩廣總督:兩廣總督的全稱是“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元年(1644)設兩廣總督,駐廣州,管理廣東、廣西(含海南),光緒三十一年(1905)兼廣東巡撫;兩廣總督權重於湖廣總督。因為兩廣總督管理廣州這一清朝長期的對外口岸,擁有豐厚的稅收,在清朝初期的八大總督中僅次於直隸總督、兩江總督,位列第三。

    駐廣州,管轄廣西省、廣東省(今廣西區、廣東省、海南省);

    四川總督:四川總督的全稱“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四年(1647)設四川總督,管理四川,駐成都。乾隆14年兼四川巡撫。

    駐成都,管轄四川省(今四川省、重慶市);

    駐福州,管轄福建省、浙江省(今福建省、浙江省、臺灣省);

    駐蘭州,管轄陝西省、甘肅省,清末又增加新疆省(今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區、新疆區);兼管茶馬事務;

    福康安

    雲貴總督:雲貴總督的全稱“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康熙三年(1663)名併為雲貴總督,管理雲南、貴州,駐昆明。光緒31年,兼雲南巡撫。

    駐昆明,管轄雲南省、貴州省;

    清末,又將之前的盛京將軍改為東三省總督,和之前常設的八大總督,合稱為九大總督。而此時,臺灣省已經因甲午戰敗割讓給了日本。

    駐盛京(瀋陽),管轄黑龍江省、吉林省,奉天省 (今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兼管東北三省的八旗將軍事務。

    而山西、河南、山東三省,在順治、康熙、雍正年間,也一度設定過山西總督、山陝總督(轄山西、陝西兩省)、河東總督(轄河南、山東兩省)等職務,後來都裁撤了,從乾隆時期起,就專設巡撫統管一省軍政,不再設定總督。

    還有,直隸總督設定之初,也曾管轄過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事務,全稱“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康熙初年裁撤。

    在乾隆朝之前,其他各省為著用兵需要,也曾經單設過廣東總督、廣西總督、福建總督、浙江總督、雲南總督、貴州總督、江南總督、江西總督等職務。

    如洪承疇就曾擔任江南總督(當時,江蘇、安徽還未分省,為統一的江南省)

    同時,還曾為著用兵需要,在多個臨近省設定了川陝總督(轄陝西、甘肅、四川三省)、川湖總督(轄四川、湖南、湖北三省),雍正朝名將

    嶽鍾琪就曾相繼擔任川陝總督。

    其他如漕運總督、南河總督、北河總督等官職,有總督的名頭,但和前面這些地方總督的本官品級都不一樣,要略低一等。

    各大地方總督是:“兵部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兼管軍政,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而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只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從一品;

    乾隆後期以後,河道總督也和各省巡撫一樣,是“兵部侍郎兼右副都御史”銜,正二品。

    在名義上,清朝各個總督當然是平級的,但實際上自有高下之分。 一般來說,都公推直隸總督居首、兩江總督次之。

    兩廣總督、閩浙總督管轄地方富庶,沿海通商,同樣是熱門的要職。

    內陸地區的各大總督中,雲貴總督因為清代時雲南銅礦大規模開採的緣故,也是油水多的好缺。

    到了清末,張之洞因為是慈禧寵臣、欽點探花,又大力推行洋務運動,他的湖廣總督也當得風生水起。

    只有陝甘總督,地廣人稀,常年戰亂,一直算是油水最少的。

    而東三省總督是清末才設立的,當時東北地區已淪為半殖民地,那裡各項土地財限,早都被日本和沙俄分得七七八八了,清朝的總督和巡撫衙門,也就相當於地方維持會長。

    特別提一下清朝的兩江總督,通常被認為是僅次於直隸總督,坐穩疆臣第二把交椅的要員。

    清朝的兩江,即江南和江西的合稱,康熙年間,原江南省被拆分為江蘇和安徽省,到了現代,江蘇省又分出了上海直轄市。所以兩江,就是今天的江蘇、江西、安徽和上海市這三省一市之地。

    坐鎮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理論上管轄江蘇、江西、安徽三個省的軍政大權, 但不同於其他總督,兩江官制經過一番別出心裁的設定,彼此互相牽制和制衡。要作為總督的官員個人有足夠能力和威望,才真正抓得住權。

    如湖北巡撫和湖廣總督的駐地都在武昌,廣東巡撫和兩廣總督的駐地都在廣州,雲南巡撫和雲貴總督的駐地都在昆明,正所謂“督撫同城”,實際上這種和總督同城的巡撫,施政相當程度上被總督節制,都可算是總督的直接下屬。

    而江蘇巡撫駐地卻在蘇州,並不受駐江寧(南京)的兩江總督管轄,直接掌控蘇南各府軍政大權。 所以若是皇帝更寵信的蘇撫,完全可以不理會江寧的總督。而天高地遠的安徽巡撫、江西巡撫更不用說,兩江總督對他們的節制,也就是個名義。

    甚至管理江蘇、安徽兩省綠營兵的江南提督,也並不駐節江寧,而在松江府,同樣與其他各省提督駐節省城,受督撫節制大不相同。

    所以若是皇帝寵臣擔任的兩江總督,本身又有能力與威望,方可以名副其實壓制三省巡撫與江南提督,成為軍民兼管的三省之主,如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曾國藩,否則實際上,就僅僅是個政令只行於蘇北、蘇中各府與江寧一城的地方民政官罷了。

    清代二百餘年,最有名的兩江總督,

    莫過於曾國藩。他剛剛鎮壓太平天國之後,封“兩江總督,並以欽差大臣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 ,有二十萬湘軍為輔翼,真正在蘇、皖、浙、贛四省說一不二的藩鎮,幾類於裂土封王了。 並獲得世襲罔替的一等侯爵位,並加首席大學士頭銜,被稱為“元輔”,雖然他的本官還是兩江總督,卻已是無可爭議的當朝第一大臣,遠非其他任何總督或朝官可比。

    只是曾國藩年事已高,加上嫡系子孫也無帝王才,長子曾紀澤本是一介書生,或許在他看來,即使起事成功,也不過是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或者是李鴻章作嫁衣,才寧可自減羽翼,裁撤湘軍,效忠清朝到底,以全一時令名。

    豈料還是終究難得滿清皇室信任,被慈禧巧借天津教案,輕輕鬆鬆毀其一世聲名,淪為舉國皆唾罵之漢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燃燒》中魏大炮查出了許達的真正死因,你還認為他是內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