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打仗的時候,前排的士兵傷亡的概率應該是非常大,怎麼安撫這些人的情緒呢?

9
回覆列表
  • 1 # 紅豆史館

    各位好,這裡是紅豆使館,來給大家解答。

    古代戰爭中,士兵的衝鋒佔主要地位。只要一方士兵不怕死,敢於衝鋒,就容易在人數和軍備差不多的情況下佔據優勢。問題是,在箭雨如蝗的情況下,一味的衝鋒對前排士兵非常不好,因為他們的死亡率往往是最大的。那怎麼讓前排士兵不退縮,敢於衝鋒呢?個人認為題目中“安撫”效果不大,須得恩威並濟才是上策,主要表現如下:

    1.古代有軍功制,前排士兵立功心切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諸侯割據,戰爭越來頻繁,每個諸侯國都設有軍功制度,前排的士兵不光有額外的糧晌,還有更多的機會殺敵,可以多立軍功。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軍功和獎賞的誘惑下,一些前排的士兵對衝鋒並不排斥。

    2.古代軍法無情,前排士兵不得不衝

    古代可沒有人權這一說,正所謂軍法無情,前排士兵們也不是想站到後面就可以的。事實證明,古代戰爭中臨陣脫逃和抗命的士兵都沒有好下場,往往被將領們殺之以震懾三軍。

    比如,宋朝軍法規定:“臨陣,非主將命,輒離隊先入者,斬。”也就是說在打仗之際,敢擅自離隊和違背將領命令的直接斬首示眾。

    再比如,明朝戚家軍軍法規定:“凡一人對敵先退,斬其甲長。若甲長不退而兵退,陣亡,甲長之家從厚優恤,餘兵斬首。”意思是和敵人作戰的情況下,只有一個士兵退縮,他的統領要被斬首。如果統領在沒後退的情況下戰死,他手底下的士兵擅自撤退,則統領要被給予很高的撫卹,而臨陣脫逃的士兵則要被斬首。

    3.古代有督戰隊,士兵不衝馬上死

    古代戰爭中,前排士兵很重要,一些新兵只能先去當火頭兵,想當前排兵去立功還不行。當然,在兵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估計得四處拉壯丁了。《石壕吏》這首詩就告訴我們,徵兵的連老人都想抓去充兵。

    有歷史學家專門研究過古代的戰爭,他們發現了一個現象:一般的戰場後面都有督戰隊,一旦發現有逃跑者或者畏懼不前者,可以說是必死無疑的。

    在清軍入關後,原來的八旗基本全是督戰隊,打仗衝鋒全靠投降而來的明朝官軍。有人質疑這些士兵在明朝的時候打仗不厲害,一加入清軍怎麼就神勇無敵了?其實,不是人變得猛了,而是督戰隊拿著搶工硬弩妙瞄著身後,士兵一旦不衝,馬上被自己人射成馬蜂窩。

  • 2 # 一陽復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二、衝鋒在前的將士不會是一些新兵,大多是一些久經沙場的老兵,作戰經驗豐富,在戰場上存活率高的一些人,加上平時一些針對性的訓練等等,由於衝鋒在前裝備上肯定多些防護的,一隻好的軍隊每個士兵之間是有配合的,看過《長安十二時辰》嗎?只要士兵在一起發動進攻那都是有陣法的。

    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古代的軍隊獎罰制度是很嚴格的,一般士兵都是出自普通的百姓,如果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那就上陣殺敵討個軍功,如果能活著回來也是改變自己和家庭的一個途徑,如果回不來,也能給家裡一筆不菲的撫卹金,比起獎勵更讓人畏懼的是懲罰,臨陣退縮、擾亂軍心,自己死了還不算,甚至會連累家人。

    戰爭是很殘忍的,當敵我相當時就算勝利,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能夠以少勝多的案例那是少之又少,所以說不要輕言戰爭吧,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 3 # 青山楓紅

    古代人打仗都崇尚"軍功",當兵的人大都是社會底層人,改變命運的方法往往都是靠打仗,一旦立有軍功,就有可能"封妻廕子"。有很多名將,都是從普通士兵靠戰功成長起來的。"怕死別當兵",這是人生的一種無奈選擇吧!

    一、首先,軍法森嚴,不得不衝。古代軍隊中實行的是連坐制度,如果在衝鋒時,別人前進你後退。那即使你活下來了,也會被軍法處置。而且受處罰的還不是你一個人,是整個小團隊,比如一伍中的五個人,或一什中的十個人。所以,即使你不衝,隊伍中的人也會拖著你往前走。除此之外,一些統兵極嚴的將軍還在軍中設有刀斧手。有畏敵不前者,後隊斬前隊,士兵斬軍官。與其死在自己人手裡,還不如戰死戰場更光榮些。

    二、

    其次,風險與機遇並存,他們願意衝。在前排雖然看起來死傷的概率比較大,但立功的機會也比較多。從商鞅實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後,中國曆代王朝便開始沿用這一制度。只有殺的敵人多,那你才能立功、才能升官,才能光宗耀祖。而前排士兵的機會,無疑比後排士兵更多些。如漢初的開國將領周勃,就因為在攻打下邑的時候,他率先登上城牆,所以被劉邦封為“五大夫”。

    除了官爵外,站前排還可以拿豐厚的賞銀。大家都知道這是個掉腦袋的活,所以獎賞不豐厚些,是沒人願意幹的。將軍們為了鼓勵士卒衝鋒,前排士兵的餉銀通常是後排的五六倍。所謂“富貴險中求”,反正都是打仗,還不如拼一把。沒死的話,還能逍遙快活一陣子。然後,裝備比後面的人要好,可以增加戰場存活率。在大多數的人印象中,前排的士兵都是必死無疑。但事實上,前排士兵的傷亡率不一定會比中間士兵的傷亡率高。因為軍隊也知道他們承擔的壓力最大,所以在同等情況下,軍隊中最好的裝備都先給第一排。如東漢末年,呂布手下有一支特種部隊,人稱陷陣營。陷陣營由大將高順指揮,“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故稱“陷陣營”。而高順的陷陣營就相當於呂布軍中的排頭兵,因為裝備好,所以攻無不克,傷亡率也比較低。

    戰爭是殘酷的,“生靈塗炭,屍骨遍野,寸草不生"。看看利比亞、阿富汗、伊拉克,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滿目瘡痍。我們謀求和平,一旦有來犯之敵,中華民族也從不畏戰。最後,還是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安居樂業,遠離戰爭。

  • 4 # 百曉大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將領們一般都會挑選出敢死之士,組成突擊隊,一舉擊破敵人的防線。問題是隻要是人都會怕死,為了讓士兵們抱定必死之心,奮勇衝殺,將領會開出許多優厚的條件,先用酒肉犒賞,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去打仗,好酒好肉先伺候著,先發給大家安家費,安定人心,並且許諾城破之後可以優先,搶劫掠奪財物,可以得到女人。另一方面還會制定出嚴格的懲罰條例,如不肯服從軍令,會受到各種軍規處置,甚至會被處死。在這兩方面的激勵和懲處下,士兵們不得不以命相搏,成功了就有女人和銀子,失敗了大不了一死。因為你違抗軍令無上戰場也是要被處死的,還不如拼一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來務工人員為什麼有些人不想進廠裡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