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暮鄉關

    戰爭與和平,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轉化。戰爭與和平的辯證關係,這裡不妨摘抄幾段比較有名的論述,以供參考:

    和平時期的鬥爭是政治,戰爭也是政治,但用的是特殊手段。戰爭與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聯結,並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毛澤東1957年在閱蘇聯編寫的《簡明哲學辭典》一書時指出。

    戰爭是政治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政治的繼續,是解決政治矛盾的最高形式和最後手段。戰爭是人類社會存在的一部分,是國際社會衝突的最高體現,而且這一衝突只能由戰爭來了結。——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克勞塞維茨。

    在人類發展史上,戰爭是長期存在的,和平是相對短暫的,在發生戰爭的時候,政治家們精疲力竭,國家千瘡百孔,人民顛沛流離飽嘗苦難與艱辛,可以說在戰爭中沒有真正的贏家,參戰的任何一方或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付出或多或少的代價,於是世界人民都向往和平;但世界在和平時期又充滿政治上的鬥爭,當政治鬥爭上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用和平手段無法解決的時候,又會爆發戰爭,用戰爭來解決一些爭端,所以說戰爭是政治鬥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和解決政治問題的最後手段。

    和平與否常常是不以單方面哪一個人或哪一個國家的意志為轉移的,有時你不想發動戰爭,但戰爭會被別人或別國強加到你頭上,如日本強加給華人民的抗日戰爭等。如果你一味忍讓或屈服,只能讓對手得寸進尺,給你帶來更加深重的災難,也就是說讓步並不能換來和平,只能以戰爭來應對戰爭,以戰爭來爭取和平,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在抗日戰爭中,如果華人民一味割地賠款,日本也並不會退出中國,將和平恩賜與中國,相反日本的胃口會更大,會鯨吞掉整個中國,戰爭在中國大地上將長期存在,和平將遙不可及。華人民正是看清了這一趨勢,看清了戰爭與和平的辯證關係,看清了只能用戰爭消滅日本帝國主義,才能實現真正和平,才有了不屈不撓的長期抗日戰爭,並最終贏得勝利,用極其慘重的代價爭取來了和平。國際上與此相反的例子是,二戰前期英法對德國一味實行綏靖政策,任由德國侵略歐洲其他小國,英法的和平願望並沒換來德國的住手,反而引發了更大戰爭的惡果。如果在德國發動周邊戰爭的初期,英法等國及時出手,以戰爭來換和平、而不是以表面的“和平”來換取和平,可能二戰就不會爆發或者至少推遲一些年頭再爆發。

    《1984》中“戰爭即是和平”的論述,正是看清了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不靠戰爭,難以有真正的和平,真正的和平是靠戰爭爭取而得來的,和平不是為了戰爭,但戰爭一定是為了和平。“忘戰必危,好戰必亡”,單方面一味地期望長久的和平而忘掉戰爭,“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必然會有戰爭強加於你的頭上;違背世界人民期望和平與享受安寧幸福生活的意志與願望,一味地、長久地、為了單方面的私利而發動戰爭,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所以說,戰爭才有和平,戰爭即是和平!凡是為了戰爭而發動的戰爭,必然遭受失敗,凡是為了和平而發動的戰爭,即使其中過程再曲折,付出的代價再大,經歷戰爭的時間再長,也必然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當今世界上到處發動戰爭的一些強權國家,當以此為鑑,不然“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離滅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面對當今世界個別強權國家在敘利亞、中東、南海等地的表演,我們儘可拭目以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二歲男孩老想創業掙錢,很執著願意從零做起去嘗試,如果是他的女朋友需要支援和幫助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