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的Q寶仔
-
2 # 周氏傳統艾灸
[cp]單灸神闕(肚臍)
一、穴組 神闕
識名 以穴名與用法而直接命名。
用途及釋義
(一)中風,中惡(不正之氣,穢毒),中寒,屍厥(突然暈倒),人事不省(失去知覺),驚癇,慢驚風(抽風),角弓反張(後背痙攣),小兒臍風(小兒破傷風,四六風)及初生兒不吃奶。
《整合》載,中惡,客忤(嬰兒被外界事物驚嚇得病),卒死,灸臍中百壯。在治小兒臍風時,用大蒜搗如泥,敷在肚臍上,隔蒜泥灸之,待病兒口中有蒜氣時為止。然後,再用蒜汁滴入鼻內。神闕之兩旁為天樞, 《千金》稱之為魂魄之舍,其下方之氣海為人身生氣之原,闕是宮闕即高大的門樓,臍為神之宮闕,由此也可以概括地推理到臍中央及其周圍,對人身的精神活動當具一定的作用,不過在現代醫學上還未找到佐證而已。神經精神病而灸神闕,絕不是在於回陽,而是在於鎮靜安神,其機理尚待探討。
(二)中氣不足,心氣短氣,氣不接續,四肢無力。
《整合》載:“左手足無力,灸臍中百壯至五百壯。當是培補下焦之元氣,增進至身之機能所收到的作用。
(三)統治胃腸及下腹諸病,如嘔吐呃逆,暴洩水瀉,痢疾,腸鳴,霍亂,轉筋,腹脹,腹痛,腹中積塊,傷寒結胸,肢冷,溺水死,小便淋澀不通,大便秘結,痔疝,脫肛,便血,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習慣流產及下腹與前後陰諸病。
《資生經》引《得效方》 "腹中有積大便秘,巴豆肉為餅置臍中,灸三壯即通,神效。”並可用此法通小便。
用法:禁直接灸。用隔蒜,隔姜,填鹽,填巴豆肉,間接灸之。也可以燻灸
來自周楣聲著《針灸經典處方別裁》[/cp]
神闕穴也就是肚臍眼。古代歷來禁止在此處扎針。有的小孩子愛摳肚臍眼,一定不要讓他們摳,這塊特別容易感染。我們可以經常艾灸神闕,對於身體虛寒,腸胃功能弱的人來說,效果非常好,還有,神闕穴離石門比較遠,如果想要孩子的話,別在關元附近艾灸,索性艾灸神闕就行了。艾灸神闕穴有幾種方法。可以平躺著,用艾灸罐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還可以隔姜灸。就是削一塊姜,扎幾個窟窿眼,上面用艾條的細末捻成黃豆大的一團,點著就行。隔姜灸是溫裡通氣的,有人肚子裡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於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也可以把蔥、鹽炒熱了,分別包在兩個布袋裡,交替溫熱神闕。鹽有溫裡的作用,蔥能通竅,這兩個交替一弄,肚子就舒服了,一會兒就會放屁,便意也來了。古人經常說要強壯我們的丹田,丹田就是肚臍眼附近,有人說丹田是肚臍眼下三寸,有人說肚臍眼下三寸指的是肚臍眼裡邊,丹田在深層。咱們也別管丹田在哪兒,反正您灸肚臍眼附近就能強壯先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