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司馬說
-
2 # Angel極致匯
康熙皇帝孝順祖母,在孝莊皇后死後,康熙帝遵遺囑將祖母安葬在遵化的東陵附近。
補充說一下:這跟孝莊下嫁多爾袞沒關係,只不過是好事的人的主觀意會而已。最主要的是順治的孝陵處於陵區內至高無上得位置,而孝莊是順治的生母,葬在陵區內的任何地方位置都低於孝陵,與輩分不相稱!
還有,孝莊雖葬在遵化清東陵,但與遠在瀋陽的皇太極的昭陵仍是一個體系。
再有,在清代,無論皇帝、王公揭陵,都先從最高輩分的墓主人的陵寢開始。孝莊皇后在清東陵所有內葬人中輩分最高,所以揭陵時每次都必須從孝莊皇后的昭西陵開始。
清代,以左方為尊貴之位,皇帝揭陵,出入宮門、殿門、陵寢門皆走左門,臣工走右門。
種種跡象表明,將孝莊皇后葬在東陵陵區外,絕不是為了罰她為後代子孫看守陵門,而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原因後做出的最佳選擇。
說的不好,請大家批評指正~~~
孝莊文皇后埋葬於今天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風水牆外。
關於孝莊文皇后最後萬年吉地的選擇可謂是一波三折,跨越兩帝。
公元1688年,清聖祖康熙二十六年。一生跨越兩朝,親歷三代帝王,教育輔佐兩代幼帝的孝莊文皇后走完了她波瀾壯闊的一生,崩逝於北京紫禁城。
據清朝官方《清史稿》記載,孝莊去世前關於自己的身後事及埋葬地曾對其孫康熙皇帝有一段遺囑。上面說到:“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無憾。”
(國家重點文保單位 昭西陵)
我們知道孝莊文皇后的丈夫皇太極盛年突然離世。皇太極去世之後,孝莊文皇后年紀輕輕便過上了青年孀居的日子。皇太極最終被葬在瀋陽北陵。 從皇太極去世到孝莊離世時間已過去幾十年。
中國古代有個傳統帝王喪葬制,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即“卑不動尊”,(但也有特例)。即如果皇帝先於後宮嬪妃去世,皇帝葬於陵寢後。一般情況下,為避免破壞帝陵風水,影響王朝興衰。後宮妃嬪須另擇地安葬,比如清末咸豐皇帝去世之後,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都是在咸豐皇帝陵前重新擇地建陵安葬。鑑於此,孝莊文皇后才在遺囑中說明皇太極安葬時間已久不利於重啟帝陵,而且孝莊文皇后還心念自己的兒子順治(此時順治皇帝已經安葬在清東陵)及康熙。故要求康熙皇帝不要將其回葬瀋陽,而是在其兒子順治皇帝孝陵附近擇地建陵。需要強調的是,野史中有一種說法是孝莊生前與自己的小叔子多爾袞生前關係曖昧,為避免後人緋議而自己提出不於自己丈夫葬在一起。
(昭西陵 全景)
康熙皇帝對祖母孝莊文皇后感情篤厚,便按祖母遺願在孝陵附近選擇吉地安葬。但這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孝莊兒子順治皇帝已經在遵化安葬,而自己作為順治的母親地位輩分自然是高一個等級,這就導致一個是皇帝,帝位之高無人能及,而另一個則是皇帝生母,輩分在兒子之上。為避免風水衝突,導致圍繞孝莊建陵的位置選擇上一波三折,終其康熙一朝也未能解決。只是在孝陵附近風水牆外仿照孝莊生前所居宮殿樣式建立一個臨時奉安的地方,即我們熟悉的的“暫安奉殿”。
(昭西陵大門)
後來康熙去世,雍正繼位後。認為大清國國運昌盛、聖祖在位時間長久、子孫繁衍眾多。說明暫安奉殿是塊風水寶地!於是下令將暫安奉殿改建為昭西陵。重建改造工程於公元1725年動工,同年十一月工程全部竣工,十二月初十,孝莊文皇后正式葬於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