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丙張

    這個有點困難,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夠過好,總是儘自己的力量做事,能幫子女減輕點負擔,儘量不要拖累子女,我家公猶其特殊都八十歲了還要幹活,種地養雞養鴨養豬!總是說家有種點養點你們回來有吃的,養豬也是這兩年在我們的強制下不準養的!今年回家還在說養頭豬你們過年回來不用買肉了!說的我的眼睛都溼了!

  • 2 # 陸依然

    首先,我們說說父母的生活習慣。問題裡說到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而這份操不完的心源自於他們成為父母后對子女的一種責任和義務。當孩子長大,父母漸漸老去時,這份責任和義務已然成為他們生活習慣裡的一種慣性。即便子女們都希望父母能夠過上自己的生活,但讓他們轉移對孩子的關心,會讓父母內心因對子女的牽掛,而覺得自己沒有盡好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反而產生自責和愧疚。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提醒父母只要身體健康,開開心心的那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的話,不至於讓父母覺得子女們突然對他們有那麼多要求,也就不會讓他們覺察到自己歲數大了,孩子看待自己的眼光也不一樣了。如此,他們也得到了自己應有的自尊。

    其次,我們說說父母有操不完的心,這在他們的心理上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 父母這個名詞在家庭中是一種權威,也是一種顯現在家庭中價值的體現。我們既為人父母就該有父母的樣子,這是父母這個名詞職責所給予父母內心裡的一種自我身份形象的表現行為。因此,也就看到了他們在權利和威嚴中為這個家而產生出的自我價值感的體現。

    所以,當我們理解了父母這樣的心理以後,我們所能給予他們最好的尊重,依然是隻要他們身心健康!一切安好吧!

    最後,我們再說說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也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他們只是希望自己還能做一些事透過周圍的人去認可內心的自己,我們還能發揮自己的一點餘熱,也還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這就會讓他們內心獲取自信和能力的機會。父母更希望自己不會與社會脫節的那麼快,而讓自己感到一無是處。

    如此說來,我們也就會明白,孤獨終老是父母內心裡最不想和只有在很無奈的情況下不得不面對的時候,但絕不是身心健康的還能為子女有所為的現在。

    其實,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父母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尊嚴和價值,還有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對於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我想這不光是為人父母后的一種想法,應該也是我們生而為人後對自我的一種期望和要求。只是它在父母這個名詞中才能更加凸顯自我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更加能被父母具體化。這就是為人父母后的力量,請給予最好的尊重和理解並珍惜。

  • 3 # 什空翼

    天下父母都一樣,有了孩子就會全心全意為孩子而活,生命中就沒了自我,孩子勝過一切,所以不用刻意去規避父母的操心,那只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我們只需要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花更多的時間陪伴父母,多聽聽他們嘮叨的家長裡短

  • 4 # 安米心理

    其實在之前我跟你有相同的疑問,做兒女的不想父母一輩子為我們這麼辛苦的操勞,他們自從有了我們之後,所有的身心都為了我們。

    可當自己有了寶寶之後,才明白當初他們為何。這種使命一直就在心裡根深蒂固,只要孩子好,我們也就好了。而且往往父母們有一種被需要的心理,他們認為我能幫上孩子們的忙,說明我還是被需要的,可當如果有一天,你不讓他們操勞奔波了,父母心中的被需要值降低,他們會有深深的失落感,甚至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和老子的《道德經》哪個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