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西超風行者
-
2 # LH42386
赤壁之戰總指揮是劉備嗎?為何要把功勞記在周喻頭上?可答案是不要被小說所騙。
說起東漢年間赤壁之戰,那可是中國古代戰役中的精典之戰。說的是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湖北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戰爭中號稱80萬的曹軍在掃蕩北方割據勢力後向長江推進,劉備敗逃中派諸葛亮赴九江與孫權見面,說服孫權結盟抗擊曹軍。孫權在南門湖點將臺令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將,率3萬精銳水兵聯合劉備軍隊共5萬人溯長江西進,與曹軍對峙於赤壁一帶。曹軍幾乎全是北方人不習水,為訓練水兵把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獻計用詐降加火攻計,黃蓋率衝鬥艦船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可憐火燒七百連營,哀鴻片野,孫劉聯軍乘勝出擊,曹軍死傷無數,敗退到江陵一帶。孫劉聯軍分佔各的要地其中包括荊州。
從歷史事實中可以看出赤壁之戰實際上是周瑜借用了黃蓋的計謀破的曹操大軍。至於說諸葛亮借東風,關雲長捉放曹那是小說演義,也是羅貫中的在他所著《三國演義》中尊劉,貶孫,更貶曹的寫作思想的體現,把演義裡的東西,當做事實來看。殊不知小說的描寫就是要進行誇張,甚至張冠李戴來描述所存在的事實。要不然怎麼說文學小說是個人精神的境界的Y丫或提高呢?
-
3 # 青城稍麥
為什麼周瑜是頭功?原因很簡單,因為東吳真正的主戰派,就是周大都督啊!
戰役打響之前,曹老闆給孫權發了條簡訊,說是要“與將軍會獵與吳”,孫權怎麼說?
沒錯!他先問了主降派的張昭,張昭發表一下自己的主降理由之後,孫權先是沉思,接著繼續沉思,然後還是沉思。並沒有表明自己的觀點,直到周瑜回來,才決定要戰。
為什麼孫權沒有立即表態呢?因為,投降也是一種選擇,而且他投降的物件是大漢丞相曹老闆!
因為在當時的人認為漢朝仍然是正統王朝!
你要穿越過去,在許州繁華之處大喊一聲“三國並立!”周圍的吃瓜群眾一定會識破你穿越者的身份,將你抓起來送官。
因為你這三國的說法是後人斷代的說法,在當時是不存在的,所以“穿越有風險,說話需謹慎”啊!
扯遠了。因為他們之間的複雜關係,所以東吳軍隊的實際控制權掌握在周瑜手中,孫權並沒有一言九鼎的絕對權力,引入大耳賊劉備的目的,一是聯盟抗曹,另一個主要目的呢?還不是為了與周瑜形成制衡,告訴周瑜:我,也是老闆!我也有自己的兄弟!
所以,赤壁之戰主要的發起者就是周瑜大都督,這一點毋庸置疑。
-
4 # 濤濤講古今
此問有些意思,赤壁之戰原本指揮著是周瑜,不是劉皇叔也不是諸葛亮。
我想你看到的是《三國志》吧,如果看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三國演義》那問題就反過來了。
按照比較接近史實的《三國志》來看,周瑜不是陰險狡詐的小氣鬼,而是才智過人的美男子,周瑜也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
5 # 四川達州
嗯。我才疏學淺,但知道:
三國周郎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周瑜在此破曹公你說吧,這些個無恥的文人。
怎麼就故意看不見赤壁大戰總指揮劉備與總參謀長諸葛亮的功勞呢?
實在太可恨了。
-
6 # 齊謙書院孟子厚
多讀讀歷史吧。孫權抗擊曹操是有的。有沒有赤壁之戰還不好說呢。至少歷史有爭議。
孫權抗擊曹操的決定主要在於魯肅和周瑜,跟諸葛亮關係不大。諸葛亮只是起了個校對的作用。
如果有赤壁之戰,至於赤壁之戰的總指揮自然也跟劉備諸葛亮沒多大關係了。
三國演義為什麼這樣寫?主要是因為赤壁之戰是東吳軍隊作戰。劉備當時人少,無法參戰。作戰前也特意表現一下諸葛亮的智慧。諸葛亮辦了幾件大事。但是指揮軍隊是周瑜做的。
劉備是收秋掃尾佔荊州的工作。突出了一下諸葛亮協助劉備的貢獻。
-
7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赤壁之戰,曹操主要是針對吳國而打,劉備根本沒有多少兵馬實力和地盤,應該不會讓劉備去當總指揮!
而且吳國孫權手下有周瑜、魯肅等將才。基本上可以算是周瑜在指揮,雖然劉備有命諸葛亮過江東共商破曹大計,但諸葛亮並沒有獻計東吳,畢竟他懂的周瑜也懂,諸葛亮只不過預測了過幾天有東風的“天氣預報”,讓周瑜的火攻得到導火線!就連草船借箭可能有待確定!
回覆列表
原因: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感嘆,此戰役的規模或意義實際上是為了寫照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夷陵之戰才是真正三國形成的標誌,這時候三國的大量人才走了許多,作者是為了掩蓋或減小劉備這次失誤導致最終的結局,作者是為了間接地符合“揚劉罵曹”的大眾需要,如果把赤壁之戰的功能記在劉備身上,那麼軍事程序前後差距這麼大,那麼諸葛亮的存在有何意義?無法顯示西蜀集團的正統道義的光芒,這也是演義的侷限性,演義是正史的故事版本,所以歷史有正史與野史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