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形我秀006

    西方自16世紀地理大發現已發展到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文明效果加速度出現。清朝統治者作為外族對被統治民族加強文字獄奴化教育,加強專制。這好比同在山腰相差不遠,人家迎難而上,他卻越往下走,差距一目瞭然。到目前中國與世界強國還有相當差距。

  • 2 # 親親要幸福666

    自乾隆之後,大清就開始走下坡路,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

    一、內因。中國古代歷史,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引人注意,那就是一個國家剛剛從戰亂中建國的時候往往在建國後50-80年的時間國力達到興盛時期,在建國100年左右進入鼎盛時期,然後,盛極而衰,突然間從頂峰往下落,快則30-50年,慢則100年左右,國家就會滅亡,歷史學家稱這一規律為“一亂一治,興衰交替”。清朝自然也逃不出這一規律,清朝自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稱帝,1636年改國號大清,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再經過二十幾年的時間統一全國。經過康熙、雍正兩朝74年的發展,清朝國力達到興盛時期,到乾隆前期,清期國力達到鼎盛時期,這時清朝建國(1644年)也剛好100多年。乾隆晚期國力極速衰落,到1912年正式滅國,這期間也就100多年。

    二、外部環境的影響。與乾隆同時期的外部世界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興起,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此時的大清朝卻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絡,失去了大發展的機會。並且清期大興文字獄,實行愚民政策,社會生產力極度低下,人民生活貧苦,國力一落千丈。自此,大清開始走下坡路。所以說自乾隆後,大清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 3 # 流年排隊

    準確地講,清朝在康熙末年就走下坡路了,然而出了個雍正皇帝,進行了諸多改革,為清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

    乾隆皇帝即位後,接手的是一個強盛的清帝國,雍正的改革讓清王朝國庫充盈,吏治清明,攤丁入畝更是讓人口激增,乾隆的開局要好得多。

    然後,乾隆做了六十年的皇帝,期間徹底消滅了準格爾汗國,平定川邊土司的叛亂,奠定了清朝的疆域。然而,在功績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十八世紀以來,受政策、馬鈴薯等美洲農產品的引進和醫療技術進步的影響,清王朝人口一直都在激增,到乾隆中葉,人口已經到了兩億之多。面對如此之巨的人口,封建體制下的生產力根本滿足不了人們的生活,因此,乾隆中葉以後人們陷入了普遍性的貧困。

    與此同時,西方在大航海的刺激下,巨量財富從新大陸轉移到歐洲國家,當時海軍力量最強大的英國殖民地遍佈全球,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日漸完善,工業革命的萌芽也逐漸顯現,生產力與日俱增。同時期的清王朝總體財富雖比大英帝國要多,但各方面已經完全落後。

    十八世紀末期,也是乾隆晚年,清王朝的人口已經接近三億了。乾隆皇帝面臨的是前代所有皇帝都未面臨過的局面,人口數量膨脹的太厲害了,而土地的產出是有限的,人們在普遍性的貧困中越陷越深,社會矛盾也越來越激烈。

    面對這種前所未有之變局,舊的體制已經腐朽不堪,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然而清王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隔絕了外界的思想、技術,乾隆本人也沒有能力解決這種困局,只能勉強維持。至於之後的嘉慶、道光皇帝,能力更是不行,在外界力量的碰撞下,連基本的維持都做不到了,清王朝在搖搖欲墜中逐步滑向深淵,連帶著中華民族在近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磨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為何稱法國第一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