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釋 義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 原指財寶能致禍。 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 處:《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典 故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後,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說:“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說:‘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於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說:“這實在是貪得無厭。如此貪得無厭,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就發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顯而易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貪圖財寶會招來禍患。在這段故事中,虞叔因為擔心貪圖財寶招來禍患,所以,把寶玉獻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寶玉仍不知滿足,最終因為貪得無厭而被打敗。我們可以看到,《左傳》的意思是,自己不要貪圖財寶,可以免禍,但是,絕對不是說毫無原則地把自己的所有財寶都送給別人;別人如果貪圖財寶,也許一開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滿足,也就必然招來禍患。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懷才其罪”,甚至“懷色其罪”等等。我們也可以說,一個人去炫耀或者貪圖財寶、才華、美貌的時候,常常會招來禍患,財寶、才華、美貌本身都沒有罪過,但是,以此來炫耀或者貪圖這些的時候,就可能引來災禍了。《周易·繫辭上傳》中說:“慢藏誨盜,冶容誨淫”也就是這個道理。張爾岐先生說:“如慢藏而不知防者,是教人使盜;冶容而好自炫者,是教人以淫,何莫非自致哉!”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這究竟是弊病呢,還是至理名言呢?如果誰願意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而招致禍患,那麼,儘管去炫耀、貪圖。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釋 義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 原指財寶能致禍。 後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 處:《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典 故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後,虞叔為此而感到後悔,說:“周這個地方有句諺語說:‘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於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說:“這實在是貪得無厭。如此貪得無厭,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就發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顯而易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貪圖財寶會招來禍患。在這段故事中,虞叔因為擔心貪圖財寶招來禍患,所以,把寶玉獻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寶玉仍不知滿足,最終因為貪得無厭而被打敗。我們可以看到,《左傳》的意思是,自己不要貪圖財寶,可以免禍,但是,絕對不是說毫無原則地把自己的所有財寶都送給別人;別人如果貪圖財寶,也許一開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滿足,也就必然招來禍患。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懷才其罪”,甚至“懷色其罪”等等。我們也可以說,一個人去炫耀或者貪圖財寶、才華、美貌的時候,常常會招來禍患,財寶、才華、美貌本身都沒有罪過,但是,以此來炫耀或者貪圖這些的時候,就可能引來災禍了。《周易·繫辭上傳》中說:“慢藏誨盜,冶容誨淫”也就是這個道理。張爾岐先生說:“如慢藏而不知防者,是教人使盜;冶容而好自炫者,是教人以淫,何莫非自致哉!”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這究竟是弊病呢,還是至理名言呢?如果誰願意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而招致禍患,那麼,儘管去炫耀、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