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氏:鄧姓氏發源地:今河南省孟縣的西南老百家姓排名:161新百家姓排名:29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702萬鄧姓人口,佔全華人口總數的0.54%2、鄧姓家譜輩分: 鄧姓的始祖,是被顓頊賜姓為曼姓的金天氏的後裔。曼氏,是中國最早的少數原始姓氏之一。傳說幾千年前,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曾賜少昊金天氏的一個有功德的兒子為曼分氏。曼氏開姓之後,世代繁衍,並分出許多支系,而鄧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時,鄧氏一支發展成以鄧為名的侯國。鄧國曆史悠久,直至戰國時代,才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便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將此姓傳了下來,就是鄧氏。對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說:“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姓氏書記載鄧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陽”。這與最初的鄧國位置是相吻合的。從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鄧氏始終繁榮滋長在現在的河南境內,在後來的繁衍之中,鄧姓一直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全國各地播遷。鄧姓之人,無論分處天南地北,皆以“南陽”的堂名傳家,這正表明了宗於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陽發展的這支鄧姓,據《鄧氏家譜》載,已有114代傳人,漢文帝時,官至上大夫的鄧通,是鄧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劉秀的軍師鄧禹,是鄧氏的第47世祖;三國時魏將鄧艾,是鄧氏的第54 世祖;晉時鎮國將軍鄧羌,是鄧氏的第62世祖。中國的鄧姓,大多源於這一系源。 鄧氏在繁衍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過外族外姓的成員。據《安化鄧氏譜序》載,南唐後主李煜,曾封其第八子李從鎰為鄧王。南唐亡國後,為躲避宋太祖的斬殺,而以其父封號為姓氏,改為鄧姓保住了性命。 從鄧氏族譜得知,鄧氏南遷,移居閩粵,始於宋朝景定年間,由“南陽”逐漸遷移,播遷至南方各地,尤其是今福建廣東、貴州、浙江等地,經過了一個較長的時間,不僅時間較早,而且繁衍旺盛,很快成了當地盛姓。
1、姓氏:鄧姓氏發源地:今河南省孟縣的西南老百家姓排名:161新百家姓排名:29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702萬鄧姓人口,佔全華人口總數的0.54%2、鄧姓家譜輩分: 鄧姓的始祖,是被顓頊賜姓為曼姓的金天氏的後裔。曼氏,是中國最早的少數原始姓氏之一。傳說幾千年前,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曾賜少昊金天氏的一個有功德的兒子為曼分氏。曼氏開姓之後,世代繁衍,並分出許多支系,而鄧氏就是其中之一。 殷時,鄧氏一支發展成以鄧為名的侯國。鄧國曆史悠久,直至戰國時代,才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便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將此姓傳了下來,就是鄧氏。對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說:“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姓氏書記載鄧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陽”。這與最初的鄧國位置是相吻合的。從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鄧氏始終繁榮滋長在現在的河南境內,在後來的繁衍之中,鄧姓一直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全國各地播遷。鄧姓之人,無論分處天南地北,皆以“南陽”的堂名傳家,這正表明了宗於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陽發展的這支鄧姓,據《鄧氏家譜》載,已有114代傳人,漢文帝時,官至上大夫的鄧通,是鄧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劉秀的軍師鄧禹,是鄧氏的第47世祖;三國時魏將鄧艾,是鄧氏的第54 世祖;晉時鎮國將軍鄧羌,是鄧氏的第62世祖。中國的鄧姓,大多源於這一系源。 鄧氏在繁衍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過外族外姓的成員。據《安化鄧氏譜序》載,南唐後主李煜,曾封其第八子李從鎰為鄧王。南唐亡國後,為躲避宋太祖的斬殺,而以其父封號為姓氏,改為鄧姓保住了性命。 從鄧氏族譜得知,鄧氏南遷,移居閩粵,始於宋朝景定年間,由“南陽”逐漸遷移,播遷至南方各地,尤其是今福建廣東、貴州、浙江等地,經過了一個較長的時間,不僅時間較早,而且繁衍旺盛,很快成了當地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