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大牛

    我們這裡元宵節逛燈會,吃夜宵,還有一個傳統就是元宵節晚上吃點冰,據說吃冰可以不得病,身體好,老人說發叫肯冰。我們小時候就去河裡刨冰吃,現在用冰箱裡面凍還有的買冰棒吃。

  • 2 # 好好學習72596

    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各地還是很大差異的。

    我們家那裡,三餐吃飯前還要放鞭炮,晚上會放煙花,花筒等,小孩子會提著彩燈,或者自家做的面燈,各種動物形狀。灶臺,茶几,也會放燈。

  • 3 # 百花雜壇

    題主的話題,引起本壇對元宵節的諸多回憶。在我的家鄉高密,以前老人習慣上還不叫元宵節,大都叫正月十五,簡稱過十五。

    本地習俗,正月十五要過三天,從正月十四開始,到正月十六結束。

    過十五的主要活動有:

    1,上燈。從十四傍晚開始,家家戶戶大門口上方,懸掛燈籠。這些燈籠,有的是玻璃罩子,有的是用白紙或者彩紙粘糊,用蠟燭或者煤油燈照明,以後有了電燈,依然將電燈泡置於燈籠內部。老農根據這三天的天氣狀況,預測本年農業收成好壞,如果天氣晴朗,沒有陰雨大風天氣,則預兆著本年是個豐收年。農諺:八月十五澇了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月亮被雲彩遮擋,就是澇月。如果中秋節晚上月亮剛剛升起的時候,被雲遮擋,那麼,正月十五則會出現雨雪天氣,俗稱學打燈。根據本人記憶,這個農諺,不少年份還真的應驗。睡覺前,將掛在大門口 燈籠取下,本家的男性孩子提著,對自己的貯藏糧食的糧囤,雞舍豬圈牛欄,菜園樹木糧田一一照照。老人告訴說,十五的燈籠燈光照過之後,糧囤有餘糧,六畜興旺,農田有好收成。

    2,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個晚上燃放煙花爆竹。這與春節不同,春節是各自在家燃放,十五各家各戶都到大街,一家一家燃放不斷,很有競賽的意思。其中人們最喜歡的就是放鍋子花。鍋子花可竄出十米多高,類似於我們現在燃放的禮炮。狂歡盛典當屬搖花,我只知道搖花中含有生鐵粉末,在高溫下發光,有村裡最健壯的青年,輪流搖動旋轉,撞擊道路兩旁牆體,火花四濺,狂喊迭起,人們的興奮之情達到高潮。小孩子玩的,叫作滴答急。童謠:滴答急,等不到黑。孩子們過節心切,往往太陽老高,就在大街小巷燃放。滴答急比較安全,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3,正月十五踩高蹺,是集體活動專案,村村都有高蹺隊,高蹺隊人數多少不等,水平也有高有低,隊員扮相多是戲劇人物,其中媒婆是比必不缺少的人物。過去沒有自由戀愛,婚姻靠媒婆說親,因此,媒婆扮相雖然滑稽可笑,但是形象也是可親。

    4,正月十六下午唱大戲。我們這裡的戲種是茂腔。如果說十五是狂歡,十六的唱戲就是溫情。出嫁的閨女,正月十六回門看望父母。父母長輩則接閨女女婿回家,中午酒飯款待之後,下午就邀請觀看文藝演出。我真的感謝我們的祖先,他們能夠把節日安排的這樣周到齊全。姐姐姑姑要回家,可忙壞了弟弟和侄子,沒有吃完飯,即搬著凳子佔座位。凳子有高有低,大家都很自覺,低的靠前,高的靠後。也有的聰明的孩子畫圈佔位,畫出的圈子往往超出座位的幾倍,遇見鄰村親戚,主動招呼就坐。男女老少盛裝出席,臺上臺下,光鮮亮麗。賣瓜子糖球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戲詞的內容此時已經不重要了,也沒有幾個人在認真聽戲,大家感受到的是溫情與歡樂。正月十五過了以後,新年慶典結束。老百姓說,耍日子也結束了。然後,就投入到春耕生產活動中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手動揉麵做出來鬆軟的麵包?